北京時間2月18日,百度發布了未經審計的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百度實現營收303億元,歸屬百度的凈利潤(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達到69億元,可謂為2020財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本季度,百度核心三大增長引擎表現亮眼,以智能云、智能駕駛及其他前沿業務為代表的AI新業務已成為拉動百度中長期增長的新引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布局8年的百度自動駕駛Apollo正式進入收獲期,正在成為百度營收的重要增長點。
“百度的自動駕駛收入正在增長,未來當汽車制造商的新車安裝了百度的智能駕駛服務后,營收還將進一步增長。”百度首席財務官余正鈞在2月18日上午的電話會上表示。
技術鋪路,AI商業化進程提速
2020年是百度布局自動駕駛的第八年。財報顯示,百度智能駕駛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無人駕駛路測方面,繼獲得全國首個無人化(第一階段)測試許可后,Apollo又斬獲加州全無人駕駛測試許可,成為行業中唯一同時獲得中美此類許可的中國公司。截至2020年12月,百度在中國累計獲得測試牌照已達199張。此外,北京發布的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顯示,百度在測試車輛數、測試里程數上均位列第一,實現三連冠。
技術的持續領先,為智能駕駛商業化鋪平了道路。乘用車自動駕駛服務方面,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發展勢頭正勁,目前已與10家中國及全球車企達成戰略合作,通過高精地圖、自主泊車等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賦能汽車制造商。而搭載了百度Apollo L4級AVP自主泊車的威馬W6也將于2021年上半年實現交付。
此外,ANP領航輔助駕駛解決方案也開始商業化落地。在自動駕駛乘車服務方面,截至2020年12月,Apollo robotaxi及robobus已接待乘客超21萬。在電話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更是宣布,ANP即將接受訂單。這也意味著百度Apollo的營收將呈指數級上漲的態勢。事實上,對于ANP能給百度帶來的營收,知名投行華興資本曾算過一筆賬:預計到2025年ANP有望貢獻280億人民幣的收入。
隨著Apollo在商業化方面規模化落地,百度AI業務價值得到重估。第三季度財報發布后,為百度AI業務線單獨估值的券商數量明顯增加。截至1月21日,為智能云業務估值的券商由3家上升至14家、為Apollo估值的券商由5家上升至14家,其中瑞穗給予了400億美元的估值,并認為百度Apollo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智能交通的技術標準。與此同時,華興資本在其最新的研報中給予了Apollo380億美元的估值,并認為百度Apollo已經迎來商業化拐點,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有望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
除此之外,基金、投資機構也開始加碼百度,ARK則是典型的代表。自去年12月建倉百度以來,ARK旗下三大基金不斷大手筆增持百度股票,目前持股超13億美元,是ARK前十大重倉股,同時也是旗下ARKQ基金第二大重倉股,持倉比例僅次于特斯拉。
造車迎來新進展,為Apollo再添一把火
Q4財報電話會上,百度首次披露了造車的最新進展。李彥宏表示,與吉利的合資項目進展順利,新公司CEO及品牌名稱也都已經確認。“一般一個新的電動汽車產品從立項到推出大約需要三年時間,合資公司的進程大體也類似。”
“我們造EV是為了將最好的百度技術帶到市場上。新車的賣點更多是在軟件和軟硬件的結合上。”李彥宏表示。
百度造車的新進展對于Apollo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這將大大提升百度Apollo的商業化規模。汽車智能化浪潮之下,百度以整車制造商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在智能駕駛、智能交通上將具有獨特的整合優勢。正如李彥宏所說,百度與吉利合作,是基于硬件產品和軟件服務的端對端整合,可以為自動駕駛和智能電動汽車提供最佳體驗的理念,而百度研發出的諸多自動駕駛技術,均可以運用至車企的硬件產品之中。
更長遠來看,自動駕駛+智能汽車打破了物理空間對時間的限制,其中蘊含的商業潛力將難以想象。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數量預計將達到2.45億,是目前數量的30倍以上,這其中的大部分車都將配備智能駕駛功能。這也意味著手握自動駕駛以及造車兩大底牌的百度能從中分得一大杯羹,毫不夸張的說,百度已經在向著特斯拉式的萬億產業巨頭的路上狂奔了。
財報發布當日,新能源汽車板塊遭遇集體下跌,但百度股價盤后仍逆勢上漲3.57%,這背后是百度的三大增長引擎為其提供了有力支撐。百度不僅有自動駕駛等前沿業務,還有迅速發展的智能云以及穩健的移動生態業務。市場人士認為,移動+AI“兩條腿走路”的百度是當前最具投資價值的中概股,其處于價值股和成長股之間,是具有稀缺性的投資標的。
十年蟄伏、一朝蝶變。厚積薄發的百度AI,將進一步驅動百度向星辰大海進軍。財報中,百度對下一季度業績進行了展望:預計在2021年第一季度,百度營收總額將介于260億元到285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5%到26%,百度核心營收同比增長26%到39%(該指引不包含收購YY帶來的潛在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