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栗子。終于,我們等到了這臺全新的路特斯。這是路特斯歷史上第一臺量產電動SUV,所有關注路特斯的人都會冒出一個問題——這臺叫Eletre的純電SUV,配得上“LOTUS”的名號嗎?
路特斯,是最早在汽車界玩空氣動力學的品牌。故事要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說起,1968年的Lotus Type49B,是F1歷史上第一款使用空氣動力學定風翼的賽車。從那時候開始,對手們爭相效仿,路特斯一再變革。創始人柯林·查普曼是個追求極致的男人,集車手、飛行員、工程師多重身份于一身。他將來自飛機的空力思路,用在了自家的F1賽車上。
1978年,Lotus Type79問世,F1歷史上第一臺利用地面效應的賽車出現了!這臺來自于風洞實驗室的賽車,通過由彈簧支撐,可自由上下移動的側裙板來無限貼近地面,給車輛兩側提供了完美的封閉條件,提高車底的空氣流速,形成真空狀態,讓賽車可以吸在地面上。這也讓Type79成為了當年一騎絕塵的賽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火星車”。
Type系列賽車的技術更迭,改寫了F1的規則,也成為了現代化F1賽車的雛形。事實證明,空氣動力學和動力系統一樣重要。時間推進,空氣動力學的應用,也從賽車到了公路跑車。不過車迷們也都知道,路特斯跑車駕駛樂趣至上,但就是不快,而且發動機也一直依賴于其他品牌。所以純電時代的來臨,對于路特斯來說,是一次重要的突破機會。
2019年,我有幸在倫敦見證了路特斯進入純電動時代。2000匹馬力的Hypercar Evija,路特斯依然執著于空氣動力學,并提出了“孔隙式設計”的概念。
今年,我們看到了史上第一臺量產的高性能純電SUV——路特斯Eletre,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一臺車身上有如此多開孔的SUV。對于純電時代的SUV來說,空力設計又有什么意義呢?
在我看來,這是品牌一脈相承的基因。同時,孔隙式設計也成為了路特斯在純電時代的一個核心的設計亮點。當然對于純電SUV來說,更好的利用空氣,也能在低阻力和高下壓力之間獲得更多的主動性,可以換來更好的續航,或是更好的性能表現。可能不會像Evija上那么的極致,但這種基因是必須傳承的。
作為全球首批試駕路特斯Eletre的幸運兒,我們來到了云南麗江,盡管這里的天氣像3歲的孩子一樣調皮,我們可以在一個小時內經歷暴曬、大雨、大風和大霧,但這不影響開車的樂趣。我會在視頻中,和你們分享Eletre的初體驗感受。
試駕車是一臺S+版本,動力總成輸出450kW,四輪驅動,0-100km/h用時4.5秒。未來的R+版本,輸出675kW,后橋匹配兩速變速箱,才是更癲狂的那個。但因為配置了48V防傾桿和主動后輪轉向,操控性的表現,依舊可以在S+版本上感知到。所以,Eletre的操控配得上“LOTUS”的名號嗎?視頻里和你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