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作家班捐贈校訓石側記
吳建華
2022年11月11日,西北大學長安校區西大門里聳立起一座巨石,上書“公誠勤樸”校訓四個鮮紅的大字,巨石來自該校文學院1988級作家班同學的捐贈。
今年是西大建校120年周年,校園內外一派節日的喜慶景象。
11日下午3時,隆重舉行校訓石揭牌儀式。校黨委書記王亞杰,校長郭立宏,校黨委副書記趙作紐、張清,校黨委常委、副校長、120周年校慶總指揮常江,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田明綱,與1988級作家班老師代表劉建勛、學員代表商子秦、朱文杰、霍秉全、王海、吳建華、肖立忠等,共同為“校訓石”揭幕,文學院領導和教職員工共40余人參加活動儀式。
王亞杰書記在儀式上講話。
郭立宏校長為校友代表王海頒發捐贈證書。
校友吳建華代表文學院1988級作家班校友發言
打牢根基,卓立永久。
校訓石高3.6米,寬2米,厚1.1米。正面刻“公誠勤樸”四字,魏碑結體,蒼勁雄渾,力透西大堅如磐石精神。與太白校區西門校訓石互為呼應,共同見證百廿西大的崢嶸歲月,寄望美好未來。
附:吳建華在校訓石揭幕儀式上的發言
尊敬的校領導、教職員工、校友們:
喜逢西北大學雙甲華誕,我們懷著特別激動的心情,參加母校長安校區西大門校訓石揭幕儀式,感到萬分榮幸,多少回憶、多少感激和多少祝愿,一起涌上心頭。在此,我謹代表文學院1988級作家班的全體同學,向母校校慶表示最衷心、最熱烈的祝賀!向各位領導、教職員工和校友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母校走過120個春秋,是艱苦創業的120年,也是奮發進取的120年,更是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的120年。誠如“公誠勤樸”校訓,公是“天下為公”,誠是“不誠無物”,勤是“勤則不匱”,樸是“抱樸守真”,她飽含了西大人百年傳統美德與辦學使命。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西北大學作家班”,在母校滄桑與輝煌的進程中,是一個不可忘懷的歷史符號與文化標志,它與北大、武大和南大作家班同時橫空出世,那是改開之初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發展的時代體現與烙印,是張豈之校長、中文系領導與教授們的創新碩果與辦學殊榮!
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班學員,大多是歷經了三年饑荒、十年煎熬,并在文學創作上有一定造詣的青年作家。大家正是在西北大學的懷抱里,滿足了對學問、學養與學歷的渴望,實現了作家學者化的華麗轉身,發出了“我驕傲,我是光榮的西大學子”的呼聲,其獨特的印跡與獨特的歷程,構成了獨特的訴求和獨特的愛校情結,也正是我們發心捐石的唯一理由。
在這里,我榮耀地告訴大家,就在本次捐石的背后,發生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我們班如今大都是六七十歲、甚至八十多歲的老學長,不僅積極踴躍捐款,更為石頭上應該鐫刻什么內容才能表達共同心愿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歷時一月有余,在省內外與國內外,甚至多個國家,把校慶話題推向了看不見的文化峰巔,形成了一次30年不遇的云端論壇之精神盛宴。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找石頭、刻石頭、安裝石頭,反反復復,麻雀雖小肝膽俱全,得到了文學院等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給予了無微不至與不厭其煩的關懷和支持,我們的恩師劉建勛教授總是在為難之際顯身手,文學院姜宇書記、谷鵬飛院長、雷振寧副院長等,付出了大量精力,周詳其事,讓我們感到母校好溫暖、好舒心,離校32年,不是物是人非,而是母子情深,摯愛依舊,師恩如山!
我們所捐之石,最終能成為這座校訓石,這是母校對我們微薄之力的最大肯定與最高獎勵,讓我們充滿了無以言表的感激之情,成為我們一生一世的榮幸與驕傲!
請看我們的校訓石,它像不像騎青牛的老子脊梁,正懷抱校訓西行,它告訴我們山高人為峰,人高腦為峰,腦高智為峰,智高文為峰,文高道為峰,學也有道,“公誠勤樸”。
讓我們牢記校訓,牢記西大人的使命與擔當,借雙甲華誕新的契機,不斷與時俱進,團結天下西大學子,共創美好未來!
最后,學生吳建華恭祝各位領導、教職員工和校友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本文多處引用了舒德淳、羅欣、霍秉全同學的妙語,以及同學們討論中的精華,感謝劉建勛老師、文學院雷振寧副院長所給予的智力支持!)
更新于 1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