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已于今年啟動。外業調查,是土壤普查最基礎的關鍵環節,是決定普查成果科學性、準確性的核心。秋收期間,正值外業調查采樣窗口期,大江南北外業調查采樣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土壤三普外業調查采樣隊員們,翻越山河、攻堅克難、擁抱泥土,為中國土壤全面體檢!
我們國家地表空間上都有哪些樣子的土壤?每種土壤都有什么不同的特性?如何通過外業調查實現對土壤空間變化規律的捕捉?土壤三普外業調查內容與二普有哪些顯著不同?土壤生物有哪些,都具有什么功能,與土壤健康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從過去的人為活動對土壤的影響里,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讓我們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土壤?
針對這些問題,10月12日,“全國土壤普查超級會客廳——外業調查”直播活動在“六朝古都”江蘇南京舉行,領導、專家及一線采樣人員就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中“外業調查”這一重要部分,為大家關心關注的問題劃重點,帶領大家漲知識。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外業工作組組長沈仁芳在現場介紹了我國歷史最悠久、館藏最豐富的集研究性收藏與科普性展出于一身的土壤標本館之一——南京土壤研究所標本館。就“外業調查對土壤三普的重要性”這一問題,沈仁芳結合館內中國土壤類型分布沙盤,講解了我國土壤空間分布變化。他說道:“不夸張地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土壤。但是我們不可能對地表的每一寸土壤進行調查,也不需要,因為土壤有自己的空間變化規律。外業調查,就是通過有限點位的調查,獲取土壤空間變化的規律性,實現以點帶面,一個點的土壤性狀可以代表類似的一片區域,進而支撐土壤資源管理。”此外,現場還就沙盤中不同地域的土壤,對應到標本館藏的土壤標本實物,詳盡介紹每種土壤的性狀特點以及利用改良方向等,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
現場還連線了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章全。他指出,土壤三普外業調查內容與二普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調查內容不同、調查方法不同以及調查人員不同”三個方面——土壤三普著眼于40年多來經濟飛速發展、土壤利用方式發生劇烈變化背景,強化了土壤利用相關調查項目,包括農田建設、施肥管理、土壤培肥措施等內容,新增加了生物調查等,目的在于發現我們人為利用和管理對土壤質量變化的影響及其主導因素,從而為土壤可持續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據;土壤三普外業調查充分利用了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移動互聯等現代技術,構建了多層級的現場實操、在線技術指導和質控體系,可實現對每一個采樣點位的實時技術支撐、過程跟蹤和質量控制;土壤三普強化了部門協作、科技支撐、分級負責、多方參與,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保、財政、發改等多部門共同推進,實現“分級負責,多方參與”,通過多領域專業工作者協同,做好這次普查工作。
就土壤三普中新增的土壤生物調查的相關問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孫波為大家做出了詳細介紹。關于“為什么要增加生物調查?土壤生物有那些,都具有什么功能,與土壤健康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這一系列大眾關心且好奇的疑問,孫波介紹到,生物是土壤的重要因素部分之一,因此做土壤的生物調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對生物的分析與了解,構建安全、可靠、高肥力的土壤”。談到生物調查與土壤健康之間的關系,孫波說到:“不同的生物在土壤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生物調查與土壤肥力檢測二者所采用的專業采樣、分析手段相似中又有不同,因此二者所得結果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我國農業有著超過萬年的發展歷史,黃河河畔、長江沿岸古代農作物種植都有史書記載。但具體我國古人是怎樣發現水稻并開始種植的?他們又是如何種植水稻,用的是怎樣的工具呢?在中國水稻田和水稻土起源陳列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長張甘霖就七千多年前人類種植水稻與現今的對比、水稻土與普通土壤的不同,以及從古人對土壤的管理中我們能借鑒的經驗等方面為大家答疑解惑。
超級會客廳中還穿插了各省的土壤三普外業操作場景,從白山黑水、內蒙草原、黃土高原、綠洲鹽灘、江淮平原、紅土丘陵到青藏高原,烈日下、風雨中,執著的外業工作隊員們早出晚歸、跋山涉水,一絲不茍的選點、記錄、采樣,是為了采集到代表性的那一抔土壤,是以每一個點位的規范操作,支撐土壤三普設計目標的整體達成,也是感恩土壤給人類和地表生態系統的饋贈和福祉。
現場還展開了沉浸式的外業調查作業體驗。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員吳華勇和特別研究助理楊順華現場展示了布袋、縮微紙盒、圖件文獻、攝錄裝備等外業調查采樣工具及先進技術,并為大家從專業化、具象化的角度科普了表層土壤調查、剖面土壤調查的概念及具體內容與操作,讓大家以更清晰可視化的方式,了解外業調查中的專業抽象名詞及環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對于保障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本次以古都南京為“課堂”的“全國土壤普查超級會客廳——外業調查”直播活動為大眾上了一堂生動的土壤普查外業調查科普課,將大家所依賴、但了解甚少的土壤直觀的展示在觀眾面前,將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實際行動和重要意義傳達給每位觀眾。
“全國土壤普查超級會客廳”由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策劃主辦,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中國農影全媒體運營中心承辦。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央視頻、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澎湃新聞等20+媒體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圖文信息、短視頻及直播等多種形式的宣推報道,在央視頻、農視網、新浪新聞、今日頭條、抖音、快手、視頻中國、知乎等15+平臺進行同步直播,總觀看量突破35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