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黃勁松)百舸爭流、千列競發、萬客來朝……古城長沙,因為一艘艘、一列列、一架架滿載著集裝箱的輪船、火車、飛機的往來,呈現出了盛夏的光景。作為全國首創,長沙市物流與口岸辦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創新引領 開放崛起”戰略,順應改革大局、對標國際一流、創新工作舉措,多項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為不靠海不沿邊的內陸城市樹立了“雙循環”的范例。
長沙,從來就是一座有抱負的城市。“惟楚有材”的自信,“大江東去”的豪邁,矗立在湖南人文歷史的堅實基座上:這里有《九歌》之瑰麗奇幻、《過秦論》之汪洋恣肆、《桃花源記》之詩酒田園、《岳陽樓記》之天下蒼生……錦繡山水與瑰麗文章釀造了一個湖南。
如果說歷史的湖南傳唱在文人的詩文中,那么,現實的湖南則澎湃在物流與口岸的大潮里。
“雙循環”的生態下,長沙頭頂全國首批陸港型物流樞紐的桂冠,昂然出道。三年來,長沙成功成功創建“中國快遞示范城市”、 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獲評全國優異、中歐班列(長沙)躋身國家第一方陣、物流產業鏈納入全市重大產業鏈范疇……梳理這份成績單,力透紙背的是長沙市物流與口岸辦融入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發展的責任、使命與擔當。
歷史上風生水起的長沙,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立信:高位站實防控責任 彰顯“擔當力”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整個世界的秩序。這對剛剛起步的長沙市物流與口岸辦來說,無疑是一場嚴峻的大考。
時難興業,國難興邦。被賦予重任的長沙市物流與口岸辦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科學籌劃在戰疫第一線、奮力搶跑在復工第一線,為阻擊新冠疫情貢獻出了“長沙智慧”。
推動“免費客帶貨”、“零延時、零等待”綠色通關。與英國湖南同鄉會全國首創海外防疫捐贈物資免費“客帶貨”模式,創新“零延時、零等待”口岸通關綠色通道。疫情初期搶運防疫物資3035.7萬件,為長沙抗疫及馳援武漢作出了積極貢獻。
搶開“駝峰航線”運回防疫物資。2020年2月13日,搶在全球133個國家關閉對我國的航點和禁止出口防疫物資前,僅用9天時間完成含國動辦在內的40多項審批流程,將350立方、48噸、178萬件防疫物資運回長沙。
創造國際航班保障“長沙模式”。先后成功保障了伊朗德黑蘭、美國紐約等7趟臨時商業(公務)航班包機,并形成嚴格的閉環管理流程,創造了防控最嚴、流程最優、時間最短、風險最低的客運入境轉運長沙模式。
對點解決企業物流口岸難題。在全球物流遭受重創的時刻,聯合星沙海關、中南國際陸港深入5個國家級和8個省級園區,為企業點對點解決全球口岸通關、國際物流等難點堵點問題6780余個。
開局:物流產業創新升級,提升“能量層”
2021年全市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長9.2%,物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9.5%,社會物流總費用比上年度下降0.3個百分點,長沙市物流與口岸辦持續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由此,長沙成功獲批全國首批陸港型物流樞紐、“中國快遞示范城市”。
長沙,不只是省會長沙,而且是湖南的長沙。隨著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穩步推進,物流基礎設施日漸完善,長沙主要物流園區達45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2個,省級示范物流園區3個,省級優秀物流園區5個。“綜合物流園區——物流分撥中心——物流配送網點”城鄉三級物流配送網絡框架初步形成。
通過出臺政策、拓展通道、營造環境,航空和班列通道,新增商事主體不斷增加。已簽約湖南晨科公司北園倉儲物流園項目、德邦快遞中南總部智慧物流園項目、德榮醫療大健康產業園和中通快遞航空智能快遞產業園、樹袋熊跨境數字口岸總部基地項目,總投資達41.8億元。通過“補鏈、強鏈、延鏈”,物流產業鏈成為長沙的支柱鏈條。
更為可喜的是,在整合湖南一力物流園、湘潭九華一力公路港、株洲中車物流、株洲電力物流等資源的基礎上,聯動株洲、湘潭,統籌推進長株潭物流一體化發展。共同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打造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湘粵非多式聯運物流樞紐,為株洲、湘潭制造業企業提供物流支撐。
破圈:國際物流通道成型,拓展“朋友圈”
長沙,還不僅僅是湖南的長沙。伴隨著國際通道的不斷拓展,長沙的樞紐經濟格局卓然成型。
將中歐班列(長沙)作為湖南“一帶一部”對接“一帶一路”最有力的抓手,推動了中歐班列(長沙)爆發式增長。2019年開行411列,同比增長189.3%。2020年,疫情期間率先全國舉旗“天班”開行,成為全國“四個”天班城市之一。2021年開行1030列,同比增長94.3%。中歐班列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其開行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制造業專列,走出了一條中歐班列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發展之路。
開辟了8條國際(地區)全貨運航線,完成了對我國排名前三的貿易伙伴歐盟、東盟、美國三大經濟體的空中布局,實現了國際航空貨運從零到強的重大突破。2021年新開長沙—哈恩、貝爾格萊德、米蘭、特拉維夫、迪拜、布魯塞爾等6條航線,目前正在加快推動新開長沙—非洲貨運航線。盡管全球疫情影響嚴重,但長沙機場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達到了9.11萬噸,貨郵吞吐總量和國際貨郵吞吐量雙雙新創歷史最高水平。
4條國際集裝箱內支運輸線和通達全球主要水運港的國際航線,開啟湖南省首個多式聯運汽車滾裝碼頭,形成了“通江達海、物流全球”的水路網絡體系,為長沙工程機械走向世界提供物流通道保障。2021年水運口岸集裝箱年吞吐量20.02萬標箱,同比增長38.02%;貨物吞吐量達到145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互通:優化跨境貿易服務,打造“首位度”
物流口岸是經濟發展度的標志,也是經濟開放度的風向。憑借跨境貿易營商環境優于世界銀行標準的評估結果,長沙榮獲國家優異。
為了最大效能地發揮口岸平臺作用,努力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務更好的口岸環境,長沙建立健全了口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企業物流口岸問題;以通道吸引知名跨境電商企業集聚長沙,7*24小時保障跨境電商申報通道暢通,助推跨境電商高速增長,2021年1-11月跨境電商申報貨值18.08億美元、同比增長75.02%,排名全國第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覆蓋率達到100%。同時著力降低進出口成本,帶動企業降本增效上億元;著力提升通關效率,出口通關時間0.97小時。2022年上半年,長沙市進出口總值1645.1億元,占全省50.5%,比上年同期(同比,下同)增長26%,比全省增速高0.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29.2億元,增長35.4%;進口415.9億元。
作為全市自貿改革任務最重的單位之一,長沙自貿區創新卓有成效。100%實施省市自貿改革任務,100%完成市政府牽頭改革事項。其中創新國際郵件、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業務集約式監管模式,成為湖南自貿區首個國家推廣案例。
入選首批國家物流樞紐,這只是長沙市物流與口岸辦的第一步。
在奮進的路途上,長沙正在擘畫著更為宏偉的藍圖:2035年,創建國際區域性郵政快遞樞紐城市;2050年,締造國際全球性郵政快遞樞紐城市。
吾道南來原本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站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站在第二個百年夢想的啟航之年,長沙市物流口岸系統將爭當實施“三高四新”戰略領頭雁,緊扣國家開放戰略,積極推動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建設和長株潭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及國家空港型物流樞紐,陸水空三大通道。
有著國家的天時、湖南的地利、長沙的人和,更有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長沙的未來,不是夢。
當前網址:http://www.hbxwzx.com/shehui/2022-10-09/19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