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慧物流出現一些新特點,發展出不少典型的應用場景,各企業圍繞產業鏈與創新鏈的結合布局正在加速發展。作為互聯網物流商城,貨拉拉通過共享模式整合社會運力資源,實現多種車型的即時智能調度,滿足了個人與企業多業務的不同場景需求。
“司機找貨難,貨主找車難”,傳統貨運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不透明等種種痛點呼喚了新型貨運模式的到來。2014年貨拉拉興起,貨拉拉平臺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人工智能等技術作為支持,實現了存量資源的社會化轉變與閑置車輛最大化利用。
找貨容易了,收入增加了,這是司機們對“互聯網+物流”模式的普遍感受。
“以前常蹲在批發市場、小區門口等活,起早摸黑,一天到頭也就跑個兩三單,送完還經常空著車回來,白燒油。現在每天早上坐在家里頭抱著手機搶到一單再出門,勤快些,一天最多能跑8-10單。每次到達上一個目的地后,用不了多久就能接到下一單。”家住深圳龍華的司機王師傅是加入貨拉拉平臺司機大軍中的一員,王師傅以前是做建材拉貨生意,幾年前加入貨拉拉,他的工作模式從線下苦苦“趴活”轉為線上一鍵“搶單”了。
貨主們也同樣點贊貨拉拉。“有、快、好、平”,這是大多數個體戶對貨拉拉給出的關鍵詞。一鍵下單后,平臺共享48萬活躍司機,30秒內就有司機接單,這是“有”;附近接單車輛5分鐘內就能到達接貨地點,這是“快”;平臺司機受過系統性培訓后才上崗,服務標準統一,這是“好”;收費標準化、透明化,告別傳統貨運的坐地起價,這是“平”。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在消費升級時代,人們在追求貨品安全的同時,更關注貨物運輸的速度與便捷性。貨拉拉平臺的“互聯網+物流”模式,有效降低了用戶與司機的溝通成本,同時有面包車到13米大貨車等多種車型中,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互聯網物流的智能即時調度同時面臨了很多挑戰。相較于客運,貨運的難度和復雜度會更高,例如貨物的體積、重量不一樣,又涉及小面、廂貨等多種車型,貨拉拉要想實現更高效的車貨匹配,也必須進一步提升人、車、貨、路的數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