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十二時辰》里,張小敬被引薦給李必查案,兩個人因同樣的目標越走越近,即便身份懸殊依然彼此信任。
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在這場局里以“反派”身份出現的龍波和幕后大BOSS徐賓。
不過,直到結局才展示出這四人的目標是一致的——守護大唐、守護長安。只是,他們選擇了截然不同的兩條路徑來實現心中的理想主義。
李必張小敬不想讓長安亂,在上元節這天尤其如此。在整個過程中,李必逐漸對張小敬放下防備,全身心相信他,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相同的。
徐賓和龍波難道想讓大唐覆滅嗎?
非也。
如果真的想讓大唐覆滅,徐賓沒必要費盡心思改良紙張,龍波大可以在花萼樓直接刺死圣人擾亂朝綱。
他們一個處于朝堂底層,一個屬于社會底層,兩個人或多或少都因林九郎的政策感受到了大唐在走下滑路。
所以他們更希望通過讓圣人直面“惡”的方式,讓他承認自己錯了,讓他對朝政上點心。
在上元節這一天,李必張小敬注重當下,而徐賓龍波則更注重未來。
因而在行為方式上,前者想著守護安寧,后者想要不破不立。
無論是徐賓還是龍波,他們毫不在意那些看燈會喪命的無辜百姓是真,可他們的根本目的也確實不是讓百姓流離失所。
圣人刻意表現出對八團的重視,龍波認為他是個會關注萬象的好皇帝,愿意放下屠刀;
然而,當圣人自比堯舜,自詡為神時,龍波再次看到了他侃侃而談下的虛偽,再次拿起武器實施蚍蜉計劃;
在小酒館,看到圣人愿意逗一個孩子笑而舞蹈,愿意去救一個他的子民而放下身段,龍波最終還是沒對他下死手。
龍波如此,徐賓亦是如此。
徐賓下了一盤大棋,就是覺得自己能夠拯救大唐;
不過,當他發現圣人并非如他所想的一樣英明神武,不愿意聽他訴說那些看不到的暗處時,他索性撕開假面,想用自己和帝王的死,給長安、給大唐“上一課”。
從個人路徑來看,李必、張小敬、徐賓、龍波,他們都是自己的刀,都是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道義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