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來找我傾訴哦
讓我做你最好的傾聽者,聆聽你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作者:花語遲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注|原著與電視劇有出入
成年后才懂:
顧曼璐親手推顧曼楨入火坑的背后,究竟有多悲哀。
一切的結局,正如原著中所寫到的:
“不是回不去了,是永遠都回不去了。”
原生之愛的缺失
在恨意最濃稠的時候,她對著曼楨說:
“憑什么你就那么高貴,我就那么賤!”
自始至終,自己都是要被犧牲,甚至是需要主動犧牲的那一個。
對于自己的母親而言,她是這個家好利用的工具,從她主動開口說要賺錢養家的那一刻開始,她們的母親便如此安然地躺在女兒賣身的錢上來享受安逸的生活,甚至還在后期默許了顧曼璐借腹生子,保全自己祝太太地位的舉動。
在這個家,母親失去自己的職能,每天能做的事情只會是抱怨,趴在女兒身上吸血,甚至重男輕女,來指望女兒做舞女的錢養活一家子,甚至尋求一勞永逸。
所以,顧曼璐一開始,對自己所期盼的愛,就是有缺失的。
顧曼璐最大的悲哀之處,不是她犧牲一切換來的最終是自己扭曲的形態,而是自己的為了曾經渴望的愛付出了一切,最終收獲的,卻是一無所有的結局。
見月光散落了一地,她原本想去撿拾,卻不想,映照在地上的倒影,原本就是不可觸碰的,一碰,便散落一地。
張愛玲既講小愛,也講大愛。
在書里,顧曼璐的母親既厭惡女兒去做舞女敗壞了家里的門面和營生,可是,她自己又沒有賺錢養家的能力來支撐起家中兒女能夠清清白白地過活,這才是顧曼璐從始至終活的人不人鬼不鬼,最為可悲,也是最為矛盾之處。
從始至終,顧曼璐一直都是個外強中干,張牙舞爪的可憐人。
原著的曼璐真的是個十分復雜讓人恨又讓人憐,為了家庭去當舞女,妹妹雖然和她關系不錯但是心里也是覺得舞女是低賤的,其他家人更是如此,用她賺來的錢心里還要鄙夷她。
在她人老色衰迫不得已嫁給祝鴻才,在祝鴻才發達后又戰戰兢兢怕失去這個靠山,而心里一直保留的白月光初戀張豫瑾也轉而愛上純潔的曼楨,顧曼璐徹底陷入了一種虛無的恐慌之中。誰一開始不是純潔少女呢?
于是,之后的曼璐又恨又妒又憂,設計讓妹妹被丈夫強暴,軟禁她生下孩子。
從一開始,這個家庭的悲劇根源,便處在一個扭曲的矛盾極端。
或者說,她從未被這個家重視過。
原生家庭的愛,在她身上完全沒有體現,反倒是一家子撲在她身上吸血,恨不得將她的最后一絲價值都榨干,吞骨嗜血,毫不留情。
愛得瘋狂,迷戀,自卑,嫉妒,乃至怯懦,在這個人物的身上,處處都有所體現。
信念的坍塌,等于沒有希望
而張豫瑾最后對顧曼楨的移情別戀,是壓死顧曼璐心中善良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是他的移情別戀,最終造成了顧曼璐對希望的幻滅。
何況,她愛的人愛上了別人,而張玉瑾則正是顧曼璐晦暗人生中的一點期待,而對方所愛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妹妹,這才是最無法接受的。
這又讓她怎能不恨!
顧曼璐說:
原本我也可以做烈女的,那你們早就餓死了。
“我要去賺錢養家!”
誰又能理解其中的悲哀?
而現實的殘酷性則更是在沈世鈞跟顧曼禎的談話中有所體現:
沈世鈞說,“舞女也有好的”,可接著顧曼禎的那句“好的舞女是賺不了錢的”則徹底揭示了顧曼璐的悲哀處境。
無力改變,卻又深陷其中,不得不垂死掙扎。
原著里,顧曼璐在同張豫瑾見面后,對方的話徹底打破了自己的幻想:
假如你說從未愛我,或者說已經不再愛我都可以,但你偏偏說以前愛我是幼稚,我想我一生的光亮,就是在那個時候碎掉的。
原著里,顧曼楨是這個家中唯一理解她的無奈,不堪,悲哀的人,同樣的人,在這個家庭中,顧曼楨也多多少少承擔了“母職”一類的角色。
但同樣的,顧曼璐的做法卻也全然傷害了唯一真正關心她的妹妹。
她自己也深知對不起妹妹,但同樣的,她早已回不去了。
只是,這一點,悲切的,渺小的,乃至微不足道的愛,難以令她支撐心中僅存的那一點點善念,哪怕一點點。
人生不過爾爾。
可正是這樣漫長而又短暫不過的半生,將她囚困于此,找不清方向,看不清前路,更難以撥開眼前的迷霧,尋求自己的救贖。
我們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半生緣,半生緣分,半世分別。
那句“我們回不去了!”又何止是在感嘆顧曼楨與沈世鈞之間的變化,顧曼璐也是如此!
后半生的分離,更讓人刻骨銘心。
“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楨從認識到分手,不過幾年的工夫,這幾年里面卻經過這么許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樂都經歷到了。”
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在感慨時間的流逝,感慨那些回不去的曾經,可事實卻是:
“不是回不去了,是永遠都回不去了。”
我少時讀《半生緣》,只覺顧曼璐的恨毫無緣由,如今再看才發現:
若是人生遭逢如此境況,仍能努力生活,于黑暗中撐起脊梁支起一個家,那才是真的了不起。
她的悲哀在于:
她身處黑暗的時間太久,以至于她所渴望的都是過于誠摯,真心,純粹的愛意,所以才會在轟然失去一切后,對自己的親人瘋狂反撲報復。
一個長久處在黑暗中的人,得不到光明的照耀,即便是得到了,可在她看來,那樣溫暖的陽光此時變得又是那般的刺眼,這樣銳利的光芒,不是將她照的更加溫暖的,而是會讓自己在陽光之下顯得更加泥濘不堪,將自己的黑暗處照的無所遁形。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眼睜睜看著你最愛的人愛上了別人。”
愛的缺失與照耀,始終都無法在她身上有所體現。
在這個過程中,她早已失去了原本愛的能力。
哪怕是在她病入膏肓的時候,她心里仍是存在愛的。
從頭到尾,顧曼璐的一生都處在一個糾結卻始終都無法改變的環境中,她曾經拼盡全力去適應,可最終迎來的是心理上的瘋狂反撲。
荒蕪的心已然被風干了太久,在失去最原始的愛的能力后,她的眼中再難容得下一個人,更無法再去愛一個人了。
當一個人連最原始的沖動都沒有,這便證明:
她原生的尋求愛的能力,早已被干涸了。
佛說,人生有八苦: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
可她這半生,幾乎占盡了其中的悲苦與無奈,六道輪回,緣由因果。
到頭來,不過是若有所失,此生虛度。
作者:花語遲,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義與理性主義,專注女性成長與情感方面的寫作,勵志做一個努力寫作,熱愛閱讀的女漢子。
熱愛文字之美,賣字為生,相信有一天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筆淺薄,尚在磨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