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將經典反特片《鐵道衛士》重溫了一遍。
這部電影匯聚了我們所熟悉的眾多長影廠老演員。
其中包括“銀幕公安專業戶”印質明、“銀幕老生”周文彬、美麗的宋雪娟、帥氣的金伯海等。
然而我認為在其中演得最好的,卻是兩個反派演員。
一個是扮演女特務王曼莉的葉琳瑯。
一個是扮演“海外來人”的馬小飛的羅泰。
葉琳瑯是我們大家經常提起的一位演員了。
她在《虎穴追蹤》、《鐵道衛士》等電影中所扮演的“女特務”形象,以及她在《如此多情》、《笑逐顏開》、《小字輩》、《愛情啊,你姓什么?》中扮演的喜劇角色,始終都被廣大影迷所津津樂道。
相比之下,和葉琳瑯在生活中就是好朋友的羅泰,卻鮮少被人們所提及。
甚至到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將他給忘記了。
我想,這其中,可能有如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他作為演員,出演的電影并不多。
一個是他后期多從事幕后工作。不像葉琳瑯,一直堅守在影視鏡頭,直到接近80歲的高齡,還在出演新版《紅樓夢》。
然而羅泰和葉琳瑯一樣,他所塑造的眾多電影角色,都是那么生動、鮮活、栩栩如生。
而且他在《鐵道衛士》中的精彩演繹,真稱得上是“反派表演的教科書”了。
這樣的好演員,過去不多,現在就更少。
所以我覺得,我們實在不該將他給忘記。
那么羅泰有著怎樣奇妙的人生?
他在《鐵道衛士》中的表演又是怎樣的別具匠心?
且聽雅清慢慢道來。
一、
羅泰是廈門人。
所以我稱他為“廈門才子”。
他出生于1924年,原名叫陳衷,小學就讀于廈門中華小學。
1937年,陳衷年僅13歲,但已經成為了廈門進步表演團體“鴿翼劇社”中的一員,參演《揚子江暴風雨》等話劇,后來又加入到了廈門兒童救亡劇團。
15歲那年,陳衷又被安排到位于廣西桂林的“飛機第一制造廠”學徒訓練班學習。3年之后畢業,成為了空軍大隊的一名機械師。
幾乎與此同時,由許秉鐸、嚴恭、石聯星等著名演員組成的革命文藝團體“新中國劇社”在桂林創建,陸續出演了《大地回春》、《英雄的插曲》、《重慶24小時》、《大雷雨》等劇目,在當地引起巨大轟動。
18歲的帥小伙陳衷,發現自己深愛表演藝術,所以在“新中國劇社”進入發展階段時,被瞿白音所發現,成為了其中的演員,在眾多話劇中跑龍套,積累了一定的表演經驗。
在“新中國劇社”期間,是陳衷在表演藝術上的啟蒙期。他從石聯星、朱琳等眾多優秀演員身上,學到了許多表演技巧,為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5年,瞿白音到香港創辦建國劇藝社,陳衷、藍谷(曾在電影《羊城暗哨》中扮演江廣德)、蔣銳(曾在電影《家》中扮演高大老爺)等年輕演員一同前往。
1946年,陳衷輾轉來到北平,加入到了演劇二隊,并在話劇《夜店》中出演了男主角楊七郎。
在這出話劇里,陳衷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表演水平,將心高氣傲的楊七郎塑造得活靈活現,因而引起觀眾們的廣泛贊譽,一度轟動北平藝壇。
在那時局動蕩的年月,22歲的陳衷又來到上海,尋找組織,遇見了恩師蔡楚生,并由蔡楚生將他的名字改為羅泰后,他就直接奔赴到了冀東解放區。
這一年,由共產黨領導的東北電影制片廠在長春成立,并在槍林彈雨中發展壯大起來。
1948年,東影廠已初具規模,并開始籌拍故事影片,需要大量有經驗的演員,羅泰和王英、王楓、薛雁等從全國各地匯聚長春,成為了東影廠的電影演員。
由此可見,羅泰可以算作新中國培養起來的第一批電影演員。
后來,有影迷說羅泰首登銀幕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是石聯星擔任主演的《趙一曼》。其實并不是。
他除此“觸電”,是在于藍擔任主演的電影《白衣戰士》中出演一個解放軍傷病員,講一口廣東話,表演繪聲繪色。
那時候羅泰不僅要當演員,而且還兼職擔任化妝師的任務,比如在成蔭擔任導演的電影《回到自己隊伍來》劇組,他就擔任了化妝師的職務。
同年又在張平、呂班、劉西林、姚向黎、梁音等擔任主演的反特片《無形的戰線》中,出演了特務周少梅一角。
在這部電影中,羅泰的表演自然而流暢,神情和動作的設計都非常生活化,雖然他普通話并不標準,嗓音也略帶沙啞,然而卻為他所扮演的這個反派角色增色不少。
只是這部電影因為時間久遠,所以看過的觀眾并不太多,也因此很多影迷對羅泰扮演的這個敵特形象,并不十分熟悉。
羅泰的相貌其實長得很英俊,然而他在昔日的東影廠(也就是后來的長影廠)的定位,卻是反派演員。
除了在《無形的戰線》中扮演敵特外,他在“老大姐”石聯星所主演的電影《趙一曼》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一個大反派——敵司法科長。
為了突出這個“劊子手”的殘暴和兇狠,羅泰在塑造這個角色時,專門做了眾多設計。
在人物外部造型、化妝等方面,都進行了刻意的“丑化”,比如戴起了齙牙的牙套,貼上了假胡子,令觀眾一看,就產生“厭惡感”。
而且在表演時,他也設計了歪著頭講話、斜著眼看人等習慣動作,以顯示角色的狂妄自大和外強中干。
我覺得,羅泰在出演《趙一曼》時,實際上也是在摸索反派角色的表演方法。而這個方法,后來被眾多后輩演員所廣泛采用。
后來,羅泰又出演過幾個電影角色,如《英雄司機》中的部長秘書、《不拘小節的人》中的圍觀群眾、《沒有完成的喜劇》中的李導演等。
不過最令觀眾所難忘的,應該還是他在《鐵道衛士》中所扮演的敵特馬小飛。
那么,羅泰在《鐵道衛士》中的表演好在哪里呢?
我覺得,好就好在,收放自如,不著痕跡。
經過多部電影的歷練,羅泰在《鐵道衛士》中的演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他同樣為角色做了許多設計,但這些設計都化于無形之中,令觀眾根本看不出來是在“演戲”。
最難得的是,他完全拋棄了之前的“臉譜化”表演,而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流露,將刻在馬小飛骨子里的陰險和奸詐,都表現了出來。
出場第一個鏡頭,就令觀眾感到深藏不露的寒氣。
當任偉民扮演的敵特李假裝生病不愿返回大陸潛伏時,馬小飛先是笑臉盈盈地同意他的請辭,然后一轉身,就從背后朝敵特李開了一槍,解決了他的性命。
一個“人狠話不多”的反派形象,躍然于銀幕之上,也令觀眾不寒而栗。
列車上,馬小飛認出女特務王曼莉,講出接頭暗號:“我又要了一杯啤酒、一杯葡萄酒。”羅泰也沒有像其他電影里的反派那樣,在語氣和神情上都加以重點突出和強調,而就像是生活中的對話一樣。
然而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才更加真實和生活化。
因為沒有哪個特務,會刻意地在自己的腦門上貼上標簽,而一定是善于隱藏和偽裝的。
如此一來,卻反而更顯示出了馬小飛的陰狠毒辣。
當居委會里的小朋友要馬小飛寫出“特務”的“特”字時,羅泰用微妙卻精準的演繹,展現了馬小飛那不易察覺的尷尬,和收斂的窘態。
還有馬小飛偷窺長嶺隧道被二愣子發現后,羅泰又通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表現,順利躲過了二愣子的審查。
只見他神色自若,既沒有賊眉鼠眼,也沒有鬼鬼祟祟,與我們司空見慣的反派著實有著巨大的差別。
我覺得,正因為羅泰在影片前半部分表現得云淡風輕,才更突出了馬小飛在飛馳的列車上與高科長進行搏斗時的兇相畢露。
很多看過《鐵道衛士》的朋友,都評價這部電影高潮迭起,險象環生,驚險刺激,我覺得與羅泰等演員的精彩演繹,有著直接的關系。
在影片中,長影廠更加出名的反派演員方化也出演了潛伏特務吳濟春一角。另外,在電影《趙一曼》中,方化也出演了敵電業局長一角。
方化那出神入化的演技已經得到了廣大影迷的一致肯定。
然而我覺得,在兩部電影中,羅泰的演技和方化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的。
只可惜羅泰作為演員在銀幕上留下的代表作品并不是很多。
倒是他在編導方面的才能,更加突出一些。
二、
昔日的長影廠,匯聚了眾多多才多藝的電影工作者。
羅泰無疑是其中的一位。
他除了以演員的身份出現在鏡頭之前外,他還作為編劇和導演,參與了眾多優秀影片的創作。
比如周璇主演的最后一部電影《和平鴿》的劇本,就是由他編寫的。
而葉琳瑯所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如此多情》,也是由他擔任編劇的。
此外,他還編寫了韓蘭根 、 殷秀岑合演的電影《沒有完成的喜劇》。
這些作品,有正劇,有喜劇,充分顯示了羅泰的創作才華。
大概從1954年起,羅泰就成為了長影廠培養的導演人才,他先后以副導演的身份,參與了《春風吹到諾敏河》、《撲不滅的火焰》、《沒有完成的喜劇》等電影的拍攝。
然后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開始擔任電影導演,執導出了《小字輩》、《小城春秋》、《龍種》、《風云初記》、《倔公公犟媳婦》等作品。
其中《小字輩》這部電影,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羅泰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然而在50年代,他也在運動中受到過沖擊。
他因為參與創作了《沒有完成的喜劇》這部電影,而被打倒,遭受了許多磨難。
所幸在最艱難的日子,他的妻子孫忠志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在他的身邊。
羅泰雖然演技精湛,但在長影廠,不算是很出名的演員。
他的妻子孫忠志也是一樣。
孫忠志是長影廠的一名配音演員。她和羅泰同于1948進入東影廠,在學習和工作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作為我國最早的配音演員,孫忠志曾參與過多達300多部譯制片的配音工作,然而她卻并不像向雋殊、白玫、孫敖、陳汝斌等那么聲名顯赫。
這兩口子,都默默地為長影的電影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但卻始終籍籍無名。
1996年,羅泰在執導完電影《飛車世家》后,便和妻子移居到了澳大利亞。
從此,國內影迷便更少得到他們的消息。
2004年,曾為《幸福的生活》、《我的童年》、《初春》等譯制片擔任過配音的孫忠志因病去世。
2005年7月,羅泰于海外去世,享年81歲。
今天,當我們再次說起羅泰這個久違的名字,不知是否能喚起更多影迷的共同回憶呢?
他出演的電影雖然不多,然而鮮活的人物形象,卻令人難以忘記。
他編導的那些電影,也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溫馨的記憶。
我覺得,無論歲月如何流逝,我們都不該將他給忘記。
各位的想法,是否跟我一樣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和更多影迷共同追憶。
文/DJ雅清編輯部:雅清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