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沙丘》,《沙丘》以教科書級別的畫面和配樂,細致的展現了一個史詩級宏大故事的開端,既是神作,也注定會在口碑上兩極分化。《沙丘》在當代,爆米花式的商業電影是主流,受眾群體最多,票房最高投資回報最好,無論是速激系列還是007系列均是如此,特效拉滿節奏極快,視覺沖擊效果爆炸,高潮迭起全程高能,各種動作戲看得人痛快淋漓。《沙丘》本身是反商業化的。
導演并沒有完全的把《沙丘》作為一個商業片來打造,換言之,并不以票房為第一優先考慮,而是循序漸進的展開劇情,每個鏡頭均充斥著豐富的細節,在特效的運用和動作戲的設計上顯得極為克制,沒有以絢麗的特效和大量的動作戲作為賣點,原原本本的把一個沙丘世界展現給觀眾,并且通過畫面和配樂打造出了一種歌劇式的高級感,中正平和地描述了世界觀、刻畫了人物性格,意味十足卻又含蓄內斂。
電影不僅僅是一種作為娛樂的消費品,更是一種藝術,通過畫面和聲音將觀眾帶到另一個世界,使觀眾獲得一種體驗,傳達思想、引發思考、形成共鳴。《沙丘》正是導演維倫紐瓦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堅持不迎合大眾的口味拍出的一部反商業化的電影。《沙丘》作為一部經典的科幻小說,在影視化的道路上卻很不順利。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影視化的難度太大,但是導演通過完美的畫面和配樂,成功的將《沙丘》小說中的史詩感搬上了銀幕,并且極具沉浸感。
全場下來并不像是看了一場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給人主觀的感覺和一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相差并不大。《沙丘》用了兩個半小時展現了一個科幻的世界,涵蓋了這個世界的科技水平,政治格局,主要人物等基礎的故事背景,以及一個故事的開端。換言之,《沙丘》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把故事將完整,它并沒有簡單直白的將其中不同于現實世界的設定以直白的告訴觀眾。
而是將設定融入到了劇情當中,以細節的方式展現給觀眾,這就導致了觀眾需要對各個細節進行觀察和思考才能理解設定的合理性,也就使得很多習慣了快餐爽劇的觀眾對很多設定看的莫名其妙,完全理解不了。就拿高科技環境下的冷兵器格斗來說,電影通篇都沒有通過提供人物之口直截了當的將設定公之于眾,但是卻通過多個細節進行了暗示,例如防護服在哈尼與保羅的格斗教學中的顏色變換,鄧肯將武器扔向敵人時直接被彈開等等。
《沙丘》的敘事手法總體上來說以按照時間線平鋪直敘為主,穿插了一些保羅的夢境作為提示,沒有通過隱瞞關鍵信息制造信息差來制造懸念,也沒有刻意設計劇情的反轉來顯得故事曲折離奇,這也就使得一部觀眾覺得劇情過于的平淡無味,看的昏昏欲睡。正如習慣了辛辣刺激的味覺一樣,在習慣了十幾秒的小視頻,幾句話就有一個笑點的脫口秀之后,對于及時反饋的需求就變得習以為常。
《沙丘》這種娓娓道來式的劇情展開和人物性格刻畫,就變得難以接受。《沙丘》這種的劇情展開其實并不拖沓,在整體設定已經完美鋪墊之后,續集的拍攝難度有所降低,導演可以將更多的片長用于推進劇情而不是講述設定,所以在故事情節方面必然會有質的突破。《沙丘》僅僅是一個開始,也許下一個十年,《沙丘》系列會陸續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