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誰教你這樣寫虐文的!”一位網友在微博發帖道,并附上了三個哭泣的表情。她看的是知乎虐文三部曲之一(《宮墻柳》《行止晚》《洗鉛華》被網友們列為知乎三大虐文)。
許多人對知乎文的印象還停留在大眾最初對它的吐槽聲——故事會風的虛構小說,影響了平臺調性與氛圍,靠知乎文獲得付費會員的知乎,也被指過度商業化。
但如今,知乎文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文體,一位讀者評價知乎虐文的風格是“不拖拉、字數少、直接上虐的”,看知乎文也似乎成為一種風潮,抖音、B站、小紅書上就有不少人在推知乎文。
為了看知乎文,一些人充了知乎會員。“抖音推知乎文,果然沒后續,去知乎上看需要充會員,我今天必看十篇知乎文。”一位剛充了會員的知乎用戶說;也有人直接開通了會員自動續費,“知乎的作用:看懸疑兇殺小說”,這位會員說道。
知乎此前公布,今年7月,知乎鹽選會員數為1000萬,會員為何買單?知乎文就是答案之一。可以作為參考的是,閱文集團22年半年報付費會員為810萬。
知乎,顯然已成為網文行業的重要角色,編劇于正就正在拍攝由知乎三大虐文之一《洗鉛華》改編的電視劇。
用戶為知乎會員買單,絕不僅僅是因為知乎文,諸如“公務員考試備考計劃”“考研沖刺指南”等專業課程為代表的專業內容,也是吸引用戶掏出錢包的重要因素。這恰恰對應著近年知乎被詬病的另一問題——隨著平臺用戶群體的拓展,內容質量遭遇下滑。
而平臺內容下滑難免會導致商業化能力受限,知乎急需尋找第二條增長曲線,這是知乎常被提及的第三個問題。
社區氛圍、內容質量、平臺商業化能力,堪稱橫在知乎面前的三道門檻,過去幾年,知乎一直在努力邁過它們,如今它似乎有了新答案。
11月25日,知乎創始人周源發出一封公開信,公開信中提到了知乎的社區定位、內容生態和職業教育:要從“內容變現”的 1.0 版本走向“好內容變現”的 2.0 版本,“有些錢不賺,才能成為賺錢的好公司”;“專業討論”將是知乎必然長期堅持的定位;要重點發力職業教育業務。
知乎創始人 周源
這三點正回應了知乎面對的三個核心問題。在行業增速放緩的當下,回歸商業本質,是互聯網公司的集體動作。放在零售行業,是電商平臺告別唯GMV論,回到商品、價格和服務的原始軌道上來,放在內容行業,則是回到內容質量與內容生態這兩個社區的根基問題上,如此,才能挖掘出更廣闊的商業前景。知乎也是如此。
那么周源的答案,能徹底邁過知乎面前的三道門檻嗎?
A
知乎會員業務始于2018年的超級會員,次年改為鹽選會員,付費內容權益中包括雜志、私家課、電子書等權益。2019年8月,知乎上線鹽選專欄,這里開始成為創作者們寫故事和小說的陣地。
知乎創作者北邙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知乎社區里的小說創作實際上興起于2016到2017年期間,但這期間,知乎對文學性內容的認知,處于對名著的探討、對文學創作手法的理解以及對文學的評價上,而非自己寫故事。
“從2019年年底開始,知乎似乎發現了這塊業務的商業價值,開始從各個渠道重新招攬網文作者回到知乎”,北邙說。
鹽選專欄上線之初,爭議聲不少。專欄內容往往被包裝進知乎各個問題的回答區,并根據故事情節切割為免費閱讀區和付費區,當用戶讀到關鍵情節,往往會看到類似“最低0.3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的提示。比如《宮墻柳》就是作者夢娃連載于知乎“后宮女子為什么一定要爭寵”這一問題下的。
知乎最早一批用戶是精英人群,而鹽選專欄的內容大多為更接地氣的故事會風、晉江風的小說,與知乎早期的社區格調并不相符。于是知乎這一動作被指過度商業化。
但從如今結果來看,走向大眾的知乎選擇網文這條路并非那么不合時宜。
根據知乎此前財報,鹽選會員數從2021年第一季度的月均400萬,增長到2022年7月的1000萬;創作者也從中獲益,今年5月,知乎曾提出要打造100位收入超100萬的創作者,10月,知乎已經提前完成這一目標。
從抖音、B站、小紅書、微博等外部平臺對知乎文的討論熱度和評價來看,知乎文已經成為網文行業的重要角色。
長遠來看,知乎無法永遠固守自己最初的精英階層,想要成為一家盈利能力良好的公司,知乎就必須走向大眾群體,可以說,社區氛圍改變是一種必然。
在這種情況下,要選擇一條貼近大眾群體、又能完成商業化的道路是最優解,知乎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知乎并不是沒有意識到過度商業化會給平臺帶來的損害,在互聯網行業增速放緩的當下,將內容生態的根基夯實,平臺才有繼續繁榮的可能。
周源在上周發布的公開信中就提到了這一點——知乎要從“內容變現”的 1.0 版本走向“好內容變現”的 2.0 版本,好生態帶來好內容,好內容就是好生意,是更持續和健康的正向飛輪,“有些錢不賺,才能成為賺錢的好公司。”
B
一個內容平臺從小眾群體走向更為廣闊的群體,無法避免的另一問題是內容水化,多年來,知乎始終遭遇著這一指責。周源的公開信中強調了知乎的核心定位——依然是專業討論。
盡管在階層拓展的過程中,知乎的受眾人群、內容調性發生了改變,但知乎依舊是一個專業問答平臺。這是由知乎的平臺機制和創作者的職業背景決定的。
創立初期,知乎在信息機制上有兩個特色:一問多答和權重投票。前者奠定了平等討論,當一個人提出問題,無數人都可以回答,構成了社區的多元開放。后者則給每個人的贊同或反對賦予了權重,增加了專業背書。
知名互聯網博主@分析師謝漠煙曾表示,“反對”功能是知乎的精髓,“A內容有1萬人贊同,9000人反對;B內容有3000人贊同,500人反對,相比之下,B內容質量會更高,但A內容更淺顯易懂、也更有爭議,迎合大眾傳播度也會更高。”
在創作者方面,知乎的創作者大多具有職業背景,在某個領域具有回答專業問題的知識儲備。
當然,要扭轉大眾對知乎內容質量下降的印象,知乎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引入更多專業創作者、留住已在平臺扎根多年的知乎大V。
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和內容創作環境是一方面,另一實現路徑則是為創作者提供更多的收入。
今年5月,知乎推出“海鹽計劃4.0”,推出新版創作分、增加創作權益,并迭代內容流量分發機制,為創作者帶來更多流量和收益,激勵垂直領域的深耕內容創作。其中,知乎在2022年,將投入近1億元的初始基金,對在垂直領域深耕的創作者,提供商業變現之外的資金獎勵。
從上述政策不難看出,知乎的激勵方向是專業內容,這正契合知乎“專業討論”的核心定位。
要保障平臺的內容質量,專業性是一方面,豐富度同樣重要。知乎的策略是,“把專業做扎實的同時,探索討論的外延”。
在這一策略下,知乎增加了部分功能和內容產品。比如,升級了想法,討論延伸出了分享場景;另外推出了“知聊八點半”直播、“荒野會談”等視頻節目。
C
當平臺的內容質量、內容生態有了保障,商業化自然水到渠成。
今年8月,周源曾表示,“既要把知乎社區建設成為知友心中值得信賴的社區,同時也要加倍努力,讓公司成為公眾認可的能賺錢的好公司。”這意味著,知乎需要不斷尋找新的營收來源。
今年一季度,知乎廣告營收2.17億元,付費會員營收2.22億元,付費會員業務貢獻的收入首次反超廣告業務;二季度,廣告收入為2.376億元,付費會員收入為2.712億元,同比增長75.1%。付費會員收入已經成為知乎內容變現模式的支柱。
眼下,知乎正在尋找下一個增長接力棒。在知乎的規劃中,接力棒或許是職業教育。
除了內容質量和內容生態的問題,周源在上周公開信中特別提到了知乎的職業教育業務,并提及知乎將在12月上線主打成人職業教育服務的獨立App“知學堂”。
知乎進入職業教育領域并不難理解,國家正大力鼓勵發展職業教育。2021年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到,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乎則具有發展職業教育的先天優勢。在課程端,因擁有垂直領域的專業人才,知乎可以開發相應課程或提供相應服務;在受眾端,知乎用戶多為18-40歲的一二線城市人群,這正與職業教育的用戶人群適配。
職業教育從去年開始成為教育行業的熱門領域,知乎已經從2019年開始布局職業教育。
早期,知乎是通過聯合運營的方式進入職業教育領域,即由平臺提供課程的線上銷售轉化,第三方教育機構提供教學服務,服務包括職場提升以及考研、出國教育機構,目前課程涉及的行業則更為廣泛,包括人工智能、編程、法考等眾多領域。
另外,知乎開發了包括大學考試類、職場提升類等數十門自營課程。
鮮少進行外部投資的知乎,在職業教育領域也連續落子。2021年8月,知乎投資財經會計在線培訓公司品職教育;10月,知乎投資在線留學考試培訓機構趴趴英語;今年10月,知乎完成收購職業教育公司掌上園丁,后者旗下有專注教師備考服務的“一起考教師”產品。
知乎在教育領域的野心似乎不止于此,比如知乎正在做AI教學的相關研發,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推出“知學計劃”,通過流量扶持、內容生態建設以及技術支持等手段,發力教育業務。
當然,職業教育業務想要成為知乎下一個營收支柱尚需時日。今年二季度,職業培訓收入為4610萬元,與廣告和會員業務貢獻的收入體量尚有差距。但從職業教育與知乎的適配度來看,知乎的職業教育業務有不小的增長空間。
而所有營收的增長,都要依靠社區氛圍的改善、平臺內容質量的提高。今年初,知乎提出了“生態第一”戰略,將重點關注創作者體驗、內容獲得感、良好的社區氛圍、匹配社區發展節奏的商業化增速,“這是我們面對穿越周期,面對更復雜環境下競爭的答案”,周源說道。
【來源:字母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