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億邦動力(ID:iebrun),作者:張田甜,授權轉載發布。
過去幾年,投融資的熱點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
消費互聯網的發展受益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增長的消費需求,當人口紅利減少時,消費互聯網也正在接近天花板。而產業互聯網的紅利,來自中國制造業體系產能的釋放,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居世界第一,產業全鏈條的線上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020年,受疫情影響,投資機構已經更加專注和謹慎,尤其是第一季度表現明顯,投資數量收緊。但是隨著市場復蘇,投資數量也逐漸回暖。
據億邦動力不完全統計,2020年產業互聯網融資事件351起,融資金額約824.02億元人民幣。就融資企業輪次來看,B輪及之前仍是產業互聯網的主要勢力,近230起,占比65.53%。其中A輪之前事件共153起,說明投資人加大了對產業互聯網的青睞和入局。
從2020年全年融資事件來看,產業互聯網呈現出以下五大特征:
1.獨角獸企業吸金能力強勁,去頭部化格局明顯
統計發現,產業互聯網大額融資頻出,有不少獨角獸獲得了10億元及以上的融資。其中,除生鮮食材、IC、新能源等領域外,其他行業獨角獸企業融資輪次均步入中后期,貝殼找房、車好多、壹米滴答、e簽寶等處于D輪,貨拉拉、明略科技、震坤行工業超市處于E輪。
億邦智庫強調,消費互聯具有流量效應,只能容納少數巨頭,中國市值前10的互聯網上市企業總市值在行業中占比達到了83%。而在產業互聯網領域, 更趨向于在垂直產業鏈內產生營收千億、市值千億的“雙千億平臺”。2020年不同垂直產業的巨額融資,證明產業互聯網呈現出典型的去頭部化格局,每個垂直產業里都有機會產生“雙千億平臺”。
2.產業互聯網加速IPO,商業邏輯得到市場認證
2020年受疫情影響,雖然一級市場有所疲軟,但是眾多獨角獸企業已經瞄準了二級市場,除了上圖中已經上市的企業,也有一些企業正在準備IPO,例如寶鋼旗下歐冶云商啟動IPO、云通訊商容聯云通訊計劃赴美上市等等。
而2020年產業互聯網企業在二級市場也得到了肯定,貝殼自2020年8月13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以來,股價一路攀升,最高達79.4美元,最高市值站上9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00億;國聯股份上市一年市值增長超10倍,截至2020年11月27日,市值達177億,市盈率74.38。
億邦智庫提出產業互聯網“3+1” 范式,分別是智能制造、數字供應鏈和雙能力品牌,此外,數據智能則從技術維度貫穿上述三種范式。國聯股份作為典型的產業互聯網平臺,高市值意味著產業互聯網“3+1”的商業邏輯得到了市場認證,這對于產業互聯網是一大向好的信號,未來將涌現更多的高估值產業互聯網企業。
3.并購重組帶來供應鏈新效能
2020年共發生7起并購重組事件,通過并購擴大規模和鞏固業務,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一大顯著特征,一方面豐富業務流量入口,另一方面也聚集更多優勢資源。從2020年的并購重組事件來看,互聯網巨頭繼續深耕產業互聯網并且發力細分領域:阿里加碼本地生活服務;京東扎根工業品,并且逐漸搶占市場份額。巨頭的入局讓原本競爭激烈的細分賽道更加趨于白熱化,淘汰速度加快,且讓眾多垂直產業的巨頭有極大的危機感。
從另一角度來說,被并購也已經成為產業互聯網企業的一大退出路徑,相比于破產退敗,被收購雖讓創業者獨立上市的夢想破滅,但是也因為續接了新的血液,讓創業夢想得以延續。對行業來說,也會因為資源整合帶來更多的供應鏈效能。
4.“國家隊”入場,產業互聯網獲官方認可
據了解,2020年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產業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例如4月7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印發了《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出“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10月28日,震坤行工業超市的3.15億美元E輪股權融資,領投方包括云峰基金及兩支“國家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國調基金”)、中投海外;12月24日,匯通達宣布獲得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國投創益”)、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國調基金”)兩支“國家隊”聯合投資。
產業互聯網平臺獲得了官方與市場的雙重認可,實體經濟通過數字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已成不可逆趨勢,產業互聯網迎來了戰略機遇期。
5.疫情下,遠程辦公、生鮮食材等領域再迎新風口
疫情曾一度讓產業發展陷入停滯中,但是與此同時,也按下了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加速鍵。
2020年,疫情加速數字化意識覺醒,遠程辦公、生鮮食材、同城貨運等產業賽道再迎投資新風口。在社區團購的火熱角逐中,食材生鮮行業成為最大的贏家,半成品生鮮成為資本界新寵,找食材、鍋圈食匯等企業接連融資,而且社區生鮮的巨額融資不斷,彩食鮮完成10億元A輪融資;誼品生鮮完成25億元新一輪融資。
不僅如此,疫情催生出來的全民健康意識讓互聯網醫療的熱度也逐漸上升,大健康進入黃金發展期,而且巨頭加碼也讓行業紅利更加顯現。高瓴合伙人、高瓴創投軟件與硬科技負責人黃立明曾表示:“2021年,ToB領域熱度還會持續,頭部項目的估值會更高。在某種程度上,爭搶也會更為激烈,市場馬太效應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