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篇的中篇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期間有朋友催更影評的下一篇,之所以遲遲未更,是因為后面的內容更加晦澀難懂,我自己也還是一頭霧水,想著自己研究的差不多了,再寫出來會不會更好,現在看來,寫作的過程就是在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所寫的內容,只要能寫,就寫出來。
畢竟我不是在寫論文,也不是專業人士,寫出來的東西必然有爭議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前后對照以后,后面可以再加以修改,似乎更加嚴謹,而有助于認知水平的提升,因為不懂才會去鉆研,研究開始了,思考也就不會少,也歡迎和感謝大家的批評指正。
上回我們說的是關于電影方面的專業術語,今天我要跟大家討論的是電影的6種寫作手法,跟我們寫作文一樣,作文里叫做體裁,主流分為四種: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同一主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體裁將其表現出來。
而電影的6種寫作手法有:電影史、民族電影、類型、作者論、形式主義的種類、意識形態。這些都是關于你對一部電影所采取的分析方法,這種自覺將會幫助你察覺該方法的局限性、觀眾的需要和文章的意義,它可以讓你在評寫一部電影進行對比時認清你的目標和限制。
《欲海情魔》
01電影史:也就是關于電影的歷史背景,相關歷史故事,這是歷史方法里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電影自身之間的歷史關系。比如你需要比較兩部電影因在不同時代而導致使用的道具不同。
電影與制作條件之間的關系。可以分析連接當代的國家電影與其他大公司之間的趨勢,讓大眾更多地了解電影中制作條件的差異。
電影與受眾之間的關系。電影不僅可以露天播放,在電影院播放,在20世紀50年代,還可以通過電視播放,現在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電子科技播放,這種科技的變更是如何改變了不同時期電影觀眾的期待。
歷史是一件精致的工具,使用的時候要多加鑒別。尤其在使用歷史方法來闡釋一部電影時,要避免實現假定在任何一部電影里,甚至是記錄片里,關于一個社會或某個歷史時期的畫面是未經媒介處理的。比如《教父》《辛德勒的名單》這些都帶有明顯的歷史主義色彩。
《詛咒》
02民族電影:可以從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角度來討論電影。譬如《喜馬拉雅》,將藏民的民族文化和特色表現地淋漓盡致,可以以“天葬”為切入點展開對電影的理解,覆蓋到在整個國家的文化面,透過影評,觀眾能更好地了解一個民族文化背后的意義所在。
從這個方面來看,僅僅是一篇簡短的影評,也能給自己創造方方面面的學習機會,從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促使我們去思考,最終提升我們的認知水平。想來寫影評或是文章,也該是一件積功德的事情,哪怕只能影響一個人,也變得有意義。
當你決定討論一組異國文化的電影時,作者必須以質疑的方式,包容的心態開始:
對于這部電影,與你熟悉的大陸電影或者是其他國家的片子有何不同?(前提是你必須了解大陸電影在特定時期的特色有著基本的了解。)
如果處在另一種文化中,這部影片的意義又有什么差異?
對哪種文化的研究讓你更容易控制此部電影的主題?
你是否需要借助其他書籍、文獻、論文,或是其他領域的方向來理解影片或者是協助它的體現?
同一時期的不同電影,又存在哪些共性或者是不同的地方?
《黃金三鏢客》
03類型:類型是一個法文詞,“種類”的意思,根據形式和內容的模式對電影進行分類。
就我們對于目前電影的分類,莫過于動作片,犯罪片,懸疑恐怖片,劇情片或者是家庭生活片,實際上這種分類方式,并不夠準確。
因為在寫作分析的過程中,類型的討論經常是檢視一部電影如何組織故事和觀眾期待的有效方式。然而類型跟歷史又息息相關,因為類型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寫的過程中需要多問自己一些問題:
這種類型是什么時候產生的?
在電影歷史之外還有什么形式——小說、歌劇?
在歷史上它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你正在分析的電影故事是否跟它所屬的類型相吻合?
電影又是如何受現代世界復雜性時期的局限……
《末路狂花》
04作者論:“作者批評”現在被大眾廣為接受,且常常在無形中被運用成點評批評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透過電影和導演或者是片中的主演人物,來定義和檢視一部電影。很多影評人會把一部電影中的導演或者是主演角色當成是一部電影的作者,而這也演變成評寫電影的標準策略。
但作者論也有它不完全典型的地方,在于很少有導演能夠完全符合作者論的主張,因為編劇和剪輯師在參與的過程中也會電影的全貌和邏輯有更大的影響。研究過程仍然需要多自問一些問題:
電影的制作條件是怎樣影響了你在作品當中發現作者風格的一致性的?
這些電影是否是作為制片廠的一部分被拍攝的,因為有些導演的作品會受到制片廠的制約而不是導演自己?
導演在一部電影里影響的最明顯標志是什么?是剪輯、故事本身,還是主題或者是地點?
《綠野仙蹤》
05形式主義的種類:主要說的是關于一部電影的風格和節奏,或者是討論電影的技巧,是通過哪些方面將故事情節組織起來的。
一般來說,這種類型的影評通常將焦點放在模式上,比如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有意義的重復和攝影機技巧的變化,又或者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片段之間的相互關系。它更多地是涉足于影片內的討論,相對來說這種局限性也許更有利于影評人對于整部影片細節的分析和研究,但同時也限制了往外延展的可能性。
《音樂之聲》
06意識形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意識形態”是一種比較微妙而廣泛的說法,它既可以指一個人對于家庭圣潔感的堅信,也可以指“文明就是進步”這樣的觀念。
在一篇充滿著意識形態的電影評論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任何來自文化的產物或者是創作,都會被直接或間接地傳達出一些我們所關注的問題:
這是世界是怎樣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它?
世界上的各色人又是以怎樣的方式被連接在一起,比如你身上穿的衣服體現了你怎樣的社會價值觀?
對于女性的研究方向,又是如何在電影中被正面或負面地再現?
電影中的階級關系,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呈現并分配的?
而電影中某個場景的設置,這樣做的意識形態的意義在哪里?
以上6種評寫電影的方式,都可以通過專業的文本或者是電影論文更加詳細地獲得。隨著你對電影影評的文章研究得越多,寫得也越來越多的時候,你會自然地發現這6種方法會不自覺地相互重疊,而你運用的時候也會更加順暢。
記住無論是讀書寫作,還是影評寫作,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最終一通百通,你會發現所有領域的東西都是可以通過某個通道連接起來,形成共性被我們所調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