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是一門傳統的曲藝藝術,傳承至今已經許多年歷史了,并且出現了許多的名家,也創作出了許多的優秀作品。然而相聲藝術本就是娛樂大眾的,這也是相聲藝術最基本的功能,如果說相聲非要有什么教育意義,這是不現實的。
然而近些年相聲藝人名氣比較大的都出自北京和天津,但是除此之外在其他地區也有名家,我們來聊一聊。
楊振華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其師承相聲名家楊海荃。如果從輩分上來說,楊振華屬于是“寶”字輩的老藝人,其實這個輩分在相聲界已經很高了,像侯寶林、劉寶瑞等等相聲大師都是“寶”字輩的藝人。
楊振華老師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相聲的創作和表演,截止到目前共寫了一百多段相聲,這是據不完全統計,可能還不止。路子比較寬,題材涉獵得比較廣泛,有歌頌型的、知識趣味性的,但更多的是諷刺型的相聲,占大多數,他的諷刺相聲寫得最多,寫得最好,最有特色。
其代表作品有:《特殊生活》、《好夢不長》、《假大空》、《油水大》、《下象棋》、《碩二爺》、《計劃生育》、《八字謎》等等。
其實楊振華老師當初是真的火爆,這種火爆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后,只不過楊先生確實有一些不得志。上世紀八十年代楊老師就離開了體制內,后來雖然挑撥單干但是也一直受排擠和沖擊。這對于一個相聲演員來說影響是很大的,并且也十分困難,要知道一個相聲演員最佳的表演時期就是那一段時間。
而楊振華老師也是一個創新派,其曾經表演的《歡歌笑語》就是一個創新,那就是在表演的過程中加入了吉他表演。其實相聲雖然是一種傳統表演方式,但是也是需要創新的,這沒有什么問題。我們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創排的革命現代戲以及后來的樣板戲,其中很多都融入了西洋樂器,并且十分的成功。
只不過當時侯寶林大師對于這種表演提出了質疑,他認為相聲講究說學逗唱,而伴奏太多就影響表演了,甚至于不屬于相聲了。
其實侯寶林大師這種看法也是正常,因為傳統和創新是必然存在爭議,而蘇文茂先生則對這種創新的方式十分支持。
這其實都正常,相聲藝術想要發展那么就必須要與時俱進,因為觀眾的欣賞方向也在發生改變。我們看侯寶林大師的相聲,現在很多人看侯先生以前的錄像資料都會感慨大師藝術水平高、造詣深,無論是“說學逗唱”都很有水平。但是很多人也直言,那就是侯先生的表演看了之后真的笑不出來,這就是觀眾的欣賞角度發生了變化,而演員也應該緊跟時代。
(聲明: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