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評判影片的標準簡單粗暴,就是故事是不是吸引人。蘭心大劇院是一部你不事先看點影評,小說和了解珍珠港事件背景基本就看的云里霧里不知道主線的電影。這個不是我隨便說說的,我只是搬運了一個比我還小白的觀眾的觀后感,當然我也認同。
畢竟在看片的大廳里我聽到了時不時的打呼聲和一些不耐煩的聲音。誠然,卡司真的很強大。構圖和光影也很有水準,看的當中我甚至覺得隨時截屏都能得到一幅很不錯的人像和場景照片。至于舞臺和現實的場景自由切入也是非常自然。黑白的影片也渲染出當時戰時和孤島的氛圍。總之感受到了導演的審美和用心。
但是情節真的看的七零八落,全程心情非常平淡,完全沒有被感染到。故事發展沒有節奏感,不知道情節走向的原因,前半程非常緩慢和松散,沒有伏筆來引起觀眾的注意,后半程又突然加速,可能想追求一個小眾的結局,最后也確實讓觀眾唏噓以及茫然。 如果,你要像我一樣硬著頭皮去解讀這部片子,那當你一開口說出第一個字起就已經陷入“過度解讀”的陷阱里了。
黑白畫面、片中片戲中戲、白天下雨晚上下雨、主角總攻男女敵我通吃、槍槍槍與慫慫慫、白玫嘴里沒有感情的臺詞與古谷嘴里帶著感情的密語,你看,非要去解構的話就會出現這一大堆過于顯眼的二元對立。鞏皇的演技,沒話說了,雖然和趙又廷沒啥CP感,但是我腦子里過了一遍陳沖和鄔君梅,感覺問題可能還是出在了男主的選角上,欲望感有點弱。
再說說其它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點,首先是莫之因的口音,也許哦我只是猜測,故事本身發生在孤島時期的上海,王傳君應該是想把人物立起來豐滿起來,刻意“放縱”了自己的口音,這個做法,對也不對,雖然他是上海人,但是舊社會時期有些特定詞匯的發音與現代滬語還是大相徑庭,況且婁燁好不容易丟掉了作為舊上海符號的“旗袍“,而時不時蹦出來的口音又把”符號化“給推到了觀眾的耳朵里。
當然,你要說用英語、法語、日語來表現各方勢力匯聚魔都, 然后,再說說我很喜歡的酒桌的那場戲這個人物其實不復雜,他自己在最后也直白地對男主說了,都跟日本人講好了,只要與他們合作,就能說那么多,腦子是簡單的,人品是不行的,不要妄圖用“亂世求生“作為借口來洗白,這個人物就是又蠢又壞。再說說小田切讓吧,怎么看都是一個為了串聯劇情而存在的角色,你不能說他的存在很刻意,但是所有的狗血安排就都發生在他身上了,幸好他是小田切讓,再怎么糟糕的橋段安排我都會愛他的。
最后,還有一個記憶點,就是穿插在全片不同角落里的搖擺舞與爵士樂,在砰砰砰的槍聲后,青年男女只是短暫地停頓了幾秒,馬上又陷入到迷幻的帶著情欲的搖擺舞節奏中去,就很婁燁,你不能說他冷漠或者自我,甚至感覺還可以再“病態”一點,而且你對這種“病態”還會抱有期待,用肢體和與音樂的融合,是一種對情欲既含蓄又直給的表達,所以當片尾再一次用搖擺舞與爵士樂做callback時,你就完全可以理解婁燁,以及原諒他晃動的鏡頭了,因為整部影片就是一支孤島時期上海的“搖擺舞”呀!
本文版權歸大魚號平臺作者素皎說電影所有,已獨家發布大魚號平臺,在全網任何平臺均沒有發布,只在大魚號平臺發布!禁止抄襲、搬運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