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待是國內知名DJ,也是LavaRadio聯合創始人。他在90年代初就開始在國內電臺介紹搖滾樂、爵士樂和電子音樂,目前在主持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輕松調頻Easy FM《爵士春秋》《搖滾戰國》節目。2015年,有待在喜馬拉雅開設播客《音樂雷達,有待發現》和《九霄電臺》,用播客開辟音樂傳播的新場域。
喜馬播客:有待
音樂是DJ的表達方式
20世紀末,隨著電臺類型化發展,音樂類電臺對專業的音樂編輯有了更多需求。有待趕在這個世紀之交的年代,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成為一名專業電臺DJ。DJ英文全稱為“Disc Jockey”,中文意思是“唱片騎師”,駕馭唱片的人。相比電臺里廣泛意義上的主播、主持人,DJ更多是在和音樂、唱片打交道。
有待在節目里的話口通常都短小精悍,因為在他的認知里,DJ的職業價值并不體現在語言上,而在音樂中,音樂才是DJ真正的表達方式。“在一檔音樂節目里,每一首歌曲就像是珍珠,而DJ的語言就是串聯珍珠的線,即便線消失,這一顆顆珍珠也會成就這檔節目的藝術性。”這是有待對于音樂節目的看法。
起初有待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節目中介紹歐美流行音樂,而后再到進入北京音樂臺開始了搖滾、爵士和電子樂等類型音樂的傳播生涯。這些小眾且具有一定反叛性的音樂內容,在傳統電臺里往往會受到阻礙。有待認為有阻礙就是推動進步的動力,DJ的價值就是通過自己的音樂品味,去打破大眾傳統的音樂觀念和認知,不斷賦予人們對于音樂更多的想象空間。
有待進行節目直播
這種對阻礙的抗衡也是音樂本身的使命,音樂的發展歷程同樣是打破傳統、突破社會局限性,而有待愿意去做這樣的音樂傳播者。DJ不僅僅是在播放自己欣賞的音樂,而是通過音樂去傳達DJ自身對于藝術、文學和生命的體驗和品味。聽節目也是一種受教育的過程,是審美的再教育。
90年代,部分歐美商業電臺為了精簡人力,開始采取自動播放歌單的形式,編輯設定好歌曲播放的時間段,調頻成為了自動CD播放機。不少國內電臺引進了這種模式,并認為這是一種先進的內容模式,且能夠贏得更多的廣告創收。“他們認為只要播放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音樂,只要這些流行歌不斷的播放,就會有更多的廣告投放,而他們忽視了電臺本身的個性和主持人審美品味的培養。”
今天的電臺DJ或許早已失去了DJ本身的意味,而有待還在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著一種職業理想。
播客能讓音樂人真實表達
2015年,隨著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在線音頻內容平臺的快速發展,有待開始嘗試在喜馬拉雅開設播客節目:《音樂雷達,有待發現》,分享自己喜愛的音樂和觀點,這檔節目在喜馬拉雅播放量已超268萬。另一檔播客節目《九霄電臺》則更像是一個獨立的電臺調頻,不同的主播被九霄俱樂部吸引,憑著情懷和熱愛,在九霄直播間分享他們的音樂和趣事。
有介紹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的“九霄茶餐聽”、分享世界音樂的“洗耳頻道”、分享旅行的“和唯知去旅行”,分享聽音樂和創作音樂心得的“Gia頻道”,分享熱情的拉丁音樂的“美景俱樂部”還有“I Love Music”“九霄進行時”“音樂神談”等主題式的音樂分享的子欄目。播客《九霄電臺》為愛音樂愛廣播的朋友找到了一個家,在這個大家庭里人人都是DJ,是真正的DJ之家。
面對移動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影響,在傳統電臺做了30余年DJ的有待,通過在喜馬拉雅播客的形式繼續著他的音樂分享,讓更多的人聽到好音樂。“喜馬拉雅突破了傳統電臺線性時間的限制,聽眾可以任意的回聽和收藏,更重要的是,播客是一個更加自由和開放的表達空間。”
音樂人的交流是非常自由不羈的,在《九霄電臺》一期與面孔樂隊的訪談里,三個樂手很輕松地聊了組建樂隊的回憶和很多有意思的段子,但如果在傳統電臺節目里,對語言表達就會有很多束縛,而在喜馬拉雅的播客節目里,能夠真正還原音樂人個性化的真實表達。
打開有待的播客節目,你會看到評論區的這樣一條評價:國內近三十年來最好的音樂DJ。不少電臺里的老聽眾,從廣播一路追隨到喜馬拉雅,而好的節目、好的內容也將在平臺永遠留存,讓更多人能隨時聽見好聲音。
九霄俱樂部直播間一角
有待在喜馬拉雅的主播簡介中,只寫了這樣簡短的一句話:I am a DJ, I am what I play。
媒介在轉變,但有待對節目內容的把握是一脈相承的,通過多年音樂品味的沉淀和審美的積累,從傳統電臺轉換到音頻播客,有待并沒有感受到內容形式上的“水土不服”,而是更加的自由、更富創造性,用更靈動的形式去承載深沉的音樂內涵。
主流音樂審美的迷走
從最初的搖滾樂到爵士樂,再到后來做電子樂節目,對于這三種類型迥異的音樂風格,有待卻認為他們擁有很強的共通性:“爵士樂是根源,從20世紀初開始,貫穿整個20世紀上半葉,是當時最為尖端、時尚、前衛且具有引領性的音樂潮流。而后進入50年代開始產生搖滾樂,一代年輕人用搖滾精神去引領世界的潮流,做了很多創新和改革,讓音樂不斷進步。80年代后,在技術進步下產生了更多用電腦、電子合成器制作而成的電子音樂。”三種音樂風格不同,但它們都代表著不同歷史階段下人們的創新精神。
而在國內主流音樂審美當中,這三種音樂類型的受眾接受程度比較低,對大眾來說,流行音樂具有更高的音樂共鳴和情緒價值,而搖滾、爵士等等,則成為了一種小眾愛好。有待認為,是音樂教育和音樂傳統的差異導致了中國和歐美的音樂審美差距。
“西方流行音樂的發展是在上世紀的20年代,到50年代達到高峰。從50年代到70年代,是流行音樂發展最蓬勃的時期,而在這個階段里,我們跟全世界的流行文化是隔絕的,我們沒有經歷這個發展階段。”
60年代英國搖滾樂隊The Beatles
而中國最早的流行文化啟蒙是在20世紀40年代,在上海百樂門舞廳出現了一些流行歌曲,而后進入斷層期,一直到80年代,鄧麗君等港臺流行歌曲才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而在20世紀最后一個十年里,人們才開始真正去認識國外的搖滾樂、爵士樂。
有待在喜馬拉雅的播客節目延續了音樂教育的功能,“對于很多人來講,沒有對音樂歷史和發展的認識,因此他們對音樂的認知沒有辦法做到廣闊。”大眾對于音樂的流行追求,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過時”的追求。因為當你聽到時下最流行的音樂的時候,就意味著它已經開始過時了,由于缺乏對音樂發展歷史的宏觀認知,所以也就失去了理解音樂靈魂的根基。
在播客《音樂雷達,有待發現》里,有待從美國搖滾藝術家鮑勃·迪倫講到披頭士樂隊的約翰·列儂,從爵士樂到電子樂,從搖滾樂到藍調音樂。有待通過分享不同音樂類型的經典音樂,還原我們遺失的音樂歷史斷層,用播客的形式復原大眾的音樂認知,傳播真正的好音樂。
好音樂和好播客的標準相同
有人說“搖滾樂是對生活的不服,而流行樂是對生活服了。”有待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這兩種音樂類型并不能代表這兩種生活態度,每一個時代的年輕人的音樂本身都是對于前一個時代的反叛,所以更重要的是這些時代中的音樂人是否具備這樣的反叛精神,在基于對音樂歷史的了解下創新,而不是為了反叛而反叛,不能簡單的概括為對生活服了或者不服這種態度。”
不論是爵士、藍調還是搖滾、流行,其實各種音樂類型并沒有高下之分,真正的高下只有好音樂和不好的音樂,與音樂類型無關。而在有待的認知中,好音樂只有一個界定標準:這首音樂能否打動你。
而主流的音樂審美過程里,“流行”的含量遠遠超越了“觸動”。有待用一個生動的比喻去形容這種感受:當你喝一瓶可樂,好的音樂就是能夠讓你感受到新鮮的氣泡和沁入心脾的刺激感,而沒有生命力的音樂就如同喝沒有氣泡的可樂,是索然無味的。
有待和九霄茶餐聽欄目主播
這是一個眾口皆可言的自媒體井噴時代,喜馬拉雅上的每一個播客都代表著一種聲音,而真正的好播客、好節目就如同有待心中的“好音樂”一樣,是能夠觸動人們內心世界的。你從節目中可以感受主播的創作激情,更能從節目中發現更豐富的自己。而有待的節目,就是這一縷笛音。
2019年,有待開始嘗試喜馬拉雅付費音頻,用系統化的十期節目介紹爵士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對播客的未來規劃中,他希望努力做到播客商業化,“商業化也是成功的一種標志,它意味著節目的社會影響力。我們所有人都是出于對音樂的熱愛,對于播客的熱情,但絕不止步于自娛自樂,而是希望真正能影響更多人。”
有待通過喜馬拉雅完成了技術變遷下的媒介轉移,他仍舊不斷在內容矩陣里探索著商業化的渠道和方法,也堅信自己的內容在喜馬拉雅上將會有茂盛的生長力。好的節目就像是好的音樂,經得起打磨,更值得被聽見。
主播問答
問:你認為音樂審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有待:當你只聽10張唱片,你談不上審美,根本無所謂審美。因為你只知道這么一點,但你聽了100張以后,你這個審美自然就產生了,因為你不可能100張都是喜歡的,所以你要從里面找出哪個是你喜歡的,哪個是你不喜歡的,所以你就有了選擇,有選擇的時候你就會聽得更多。而且你一定要不能偏食,你不能說我只聽電子音樂或者我只聽搖滾音樂,這樣的話也會讓你的眼界非常的狹窄。你的認知越大,你的地圖的疆界就越廣。
問:真正的搖滾精神是什么?
有待:坦白說搖滾音樂就是荷爾蒙,荷爾蒙本身就是叛逆,所以搖滾樂基本上屬于青春期文化,但是每一個社會都需要這種青春期荷爾蒙,它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動力,同樣也是對于音樂,對于文化、對于藝術,我們每一個時代都會有這樣新的潮流,新的人物出現,因為他們都是荷爾蒙的代表,老一代的銷聲匿跡,是因為他們身體里的荷爾蒙不再分泌了,他們不再具有這種時代的精神,所以需要有新一代出現,搖滾音樂就是這種代表。
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音樂審美追求,怎樣看待這樣的差異?
有待:音樂是通過hole(洞穴)浸到你的身體里面,所以就看你的耳朵的洞跟你的心靈是不是通的,有的人是通的,有的人可能不通,所以就離心靈越近的,你可以聽到這個聲音,可能你需要一些鍛煉,這種鍛煉就是靠聽更多的音樂,把音樂當成是你生活里很重要的部分,而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部分。很多人覺得他生活里的音樂就代表著去卡拉OK唱歌,這是他的音樂,有的人把音樂當成是茶余飯后的一種消遣,這也是一種音樂,但也有的人把音樂當成是他的精神食糧,音樂可以陶冶他的情操,音樂可以讓他的生活變得不同,音樂可以帶給他更多的知識和他更多的啟發他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