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奇劇《天下長河》最近開始了虐心戲份,劇中黃河再次泛濫,下游的三個省份被淹,老百姓哀鴻遍野,傷亡無數。
這場大水可以說既是天災,也是人禍,下面就結合劇情,一起討論一下這場洪災,誰的責任最大。
于振甲
于振甲在走完受災的三個省之后,對靳輔說即使殺他一千次都不夠,確實,如果害一條人命就要償命一次的話,那么殺他一千次真的是遠遠不夠。
于振甲在這次抗洪過程中,口上說著是為了桃源縣的百姓,可實際上他是將桃源縣的百姓推到了絕路之上。
原本桃源縣在他的治理下,全縣人民幾乎都要被餓死了,多虧陳潢帶領他們搶奪了官糧,才得以活命,可官糧總有吃完的一天,陳潢和靳輔為了幫他,又拿出兩萬兩銀子,給桃源縣,安排桃源縣百姓到河道工作。
于振甲在帶人護堤的時候,可能都沒有想過他即使護堤成功了,那桃源縣的百姓以后也會失去河道工作,只能是在他的帶領下,再次走上被餓死之路。
所以說于振甲不只是要害死整個黃河下游三省的居民,他也害了桃源縣的百姓。
王登選
王登選只是一個河道小官,可是他卻能充分利用手中的這點權利,瘋狂地斂財。
在河堤上他將本應免費發給河工的棉衣拿來賣錢,對那些質疑他的河工采取武力壓迫,河工吃不飽穿不暖,他卻在工地上當著眾人面吃香的喝辣的,面對這樣的官員,哪個人可能心甘情愿的為他干活。
更讓人憤恨的是王登選為了斂財,竟然將大堤修成了空心堤,在這種決定黃河兩岸數百萬百姓性命的事情上,他竟然制造了一個豆腐渣工程,如果不是他也不會導致汛期到了還沒有完工。
阿席熙
阿席熙是兩江總督,從靳輔治河開始,他就一直與靳輔作對。
靳輔對住在河堤上的百姓進行拆遷的時候,他克扣了朝廷下發的拆遷款,要不是高士奇趕到,工程不一定拖到什么時候呢。
后來阿席熙又暗中指示白河溝的族長帶領村民將質量不行的青條石送到河堤,導致工程不合格,只能推翻重來,結果延誤了工期,導致洪水來的時候一些工程還沒有結束。
所以說雖然在這件事情上,阿席熙沒有露面,可實際上他才是幕后的主腦,這次洪災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于振甲母親
于振甲的盲目自信,應該主要是遺傳自他的母親,這位老太太雖然只是一名眼盲的鄉村婦女,卻一直用自己的理論來教導于振甲該如何當官,如何成為一名圣人。
原本桃源縣的百姓在得知河道府會給他們一大筆搬遷費以后,大部分都撤離了,可就是由于于振甲母親的固執己見,才釀成了這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
另外于振甲母親的人品也有很大問題,于振甲從京城回來以后,于振甲母親為他找了一個妻子。
這個妻子全家都死于水災,據她說她只能賣了自己來埋葬家人,也就是說這個女子實際上是村民花錢買回來送給于振甲的。
皇帝送給于振甲一雙靴子,他假惺惺的不收,現在村民送給他一個女子,他母親美滋滋地讓他收下來當老婆。
這種人品還想著要成為圣人,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靳輔
靳輔在治河這件事上一直兢兢業業,甚至與眾河工同吃同住同勞動。
可靳輔是河道總督呀,主要職責是領導大家一起治河,你一個人干得再拼命又能干多少呢?如果靳輔能夠選拔合適的人選替他下一線,而他到每一個堤壩都多走走,沒準早就發現王登選玩的貓膩了。
靳輔的另外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及時砍了于振甲,即使他真的覺得于振甲是個清官,當時沒有該死的罪過,也完全可以先將于振甲關押起來等洪峰過去之后再放出來,可惜靳輔卻沒能采取任何措施,最終釀成了大禍。
康熙
作為一名君主,康熙做得已經非常不錯了,可是在他得到了王光裕賬本的時候,為了收買人心也好,為了效仿古人也好,反正他是將賬本燒掉了,結果導致一場水淹六省的大洪災,最后只有王光裕一個人頂罪,而王光裕實際上還是被同伙滅口而死,并不是真正的伏法。
這也使得一眾貪官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可以繼續逍遙法外,這里面就包括王登選,阿席熙等人。
如果當初康熙能夠看一下賬本,整頓一下吏治,即使當時沒有足夠的能力除掉索額圖這樣的大權臣,總可以除掉王登選吧,總可以給阿席熙一些警告吧,那樣的話,可能會提前避免這場洪災的發生。
以上這六個人在劇中與這場禍及三省的洪水有直接關系,您覺得他們六個誰的責任最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