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對麥兆輝的印象。
或許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來自那部電影《無間道》。
但這個時候,他其實已經(jīng)入行超過十年。
他的職業(yè)生涯。
卻呈現(xiàn)了一個很好玩的規(guī)律。
那就是合拍聲名大振,單飛就籍籍無名。
比如《無間道》系列、《竊聽風云》系列、《頭文字D》和《傷城》、《聽風者》等等都是合拍作品,即便沒有完全看過,大多數(shù)影迷或也都會知道。
而另外一些作品,諸如《周末狂熱》、《愿望樹》、《別戀》和《賊狼》,有多少人看過?
若深入探尋。
或會發(fā)現(xiàn),他很可能走了一條彎路。
1990年。
麥兆輝畢業(yè)于香港演藝學院演員系。
相對絕大多數(shù)草根出身的演員,這份履歷可算相當不錯。
但他是先從副導演起步的,比如在1993年上映的那部《天若有情Ⅱ之天長地久》中,和梁柏堅一起擔任了電影的副導演。
后來參演過電影《無味神探》,以及《浪漫風暴》和《槍王》。
但無論是副導演還是演員,似乎都沒能在大眾印象里留下點什么,直到孤注一擲的《無間道》。
為什么說是孤注一擲?
入行十年,除了幾部不知名的小成本電影和留不下印象的串戲生涯,別無所成。
在1999年,拍完《周末狂熱》后,受到杜琪峰《暗花》和《真心英雄》影響,也包括吳宇森那部《變臉》的啟發(fā),麥兆輝想到一個簡單的故事,很模糊,大概就是一個雙雄戲的模式。
但這個時候香港電影業(yè)陷入低谷。
不但制作驟減,更沒有人會找到麥兆輝談劇本和拍戲,他很受打擊,甚至感到了或許不能再留在電影圈工作的危機。
而故事推銷給幾個公司,各個都說喜歡,卻沒有愿意拿錢出來拍。
直到2001年,他碰到了劉偉強。
劉偉強是攝影師出身。
后來在嘉禾電影的支持下,與王晶、文雋一起創(chuàng)立了最佳拍檔公司,連續(xù)制作了古惑仔系列、《風云雄霸天下》和《中華英雄》等大熱的商業(yè)電影。
他的名頭當然已經(jīng)很大。
2002年,麥兆輝開始正式創(chuàng)作《無間道》劇本。
三個月后交上劇本,劉偉強馬上電召他回公司,說這將是一部A級制作,兩人合作導演,主角由劉德華、梁朝偉來演。
而麥兆輝的反應,可能就與上文提到的“彎路”聯(lián)系了起來。
他是疑慮多于高興,按照他的思路,打算拍中級制作,演員用級數(shù)次一檔的,即使輸了損失也不會太大。
這個思路其實一直貫徹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
回頭看看,《追兇二十年》用張達明、謝君豪,《周末狂熱》用雷頌德、蒙嘉慧,《愛與誠》用吳鎮(zhèn)宇、陳曉東,《愿望樹》用李燦森、尹子維,《別戀》用林峰、李彩樺。
如果說早期作品,沒法請到大牌演員,當然情有可原。
但撇開《無間道》及之后聯(lián)合導演的幾部電影,他單飛的《賊狼》用的陳小春、方中信,《廉政風云》用的是劉青云、張家輝。
這個問題其實就跟拍商業(yè)電影和文藝電影的平衡一樣。
一個導演或者演員,老是拍小眾或者小制作電影,如果運氣再不好一點,一個獎都不拿,你覺得誰會記得你?
甚至可以拿他的老搭檔莊文強來舉例。
莊文強一開始的思路其實和麥兆輝差不多。
他在2005年開始與麥兆輝聯(lián)合導演,在2010年嘗試了第一次單飛。
作品是《飛砂風中轉》,演員陣容是陳小春、鄭伊健和方中信,其實也是所謂“中級制作”的思路,大概也存著“即使輸了損失也不會太大”的意思在里面。
拿了金像獎新晉導演獎,但電影沒有太大波瀾,口碑也普普通通。
然后繼續(xù)和麥兆輝聯(lián)手,陸續(xù)拍了《竊聽風云2》、《關云長》、《聽風者》和《竊聽風云3》,在2014年計劃了第二次單飛,這次的作品是電影《無雙》。
兜來轉去,他先圈定了郭富城,在《踏血尋梅》的一場導演推介會上遞上了橄欖枝。
坦白說,其實在九十年代,郭富城就憑《風云雄霸天下》奠定了自己的商業(yè)地位,又有兩千年的《雷霆戰(zhàn)警》續(xù)航,但步入新世紀遭遇了一段時期的低谷,其后以演技打磨為目標,商業(yè)票房并不突出。
但他在2012年憑《寒戰(zhàn)》再度揚威,又與甄子丹、周潤發(fā)合作《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破了十億票房,立即炙手可熱,成為了當年有數(shù)的幾個頂層商業(yè)演員之一。
但更大的驚喜在后面。
看完劇本的郭富城找來了周潤發(fā)同演。
拋開莊文強是周潤發(fā)粉絲的心態(tài),作為一個上世紀末才進入電影圈的新人,能拍到周潤發(fā),其實接近“夢幻”成為現(xiàn)實。
電影陣容一下就沖到頂級。
隨之而來的是投資加碼,電影制作成本3億港元,約為2.6億人民幣。
這大概已經(jīng)不是A級制作,而應該形容為“S”級。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無雙》揚威當年內地國慶檔,一舉沖破十億票房,更難得的是電影口碑爆棚,橫掃次年金像獎,莊文強躍升一線。
而這個時候,麥兆輝在干什么?
他鼓搗了上文提到的《廉政風云》,與《無雙》前后腳相差一年上映,電影雖然在香港票房破了三千萬,也拿到了當年的香港年冠,但內地票房僅堪堪破億,獎項上更是顆粒無收。
對比而論,落差尤其明顯。
在制作完畢電影《檢察風云》之后,麥兆輝開拍了一部新電影。
這一次有兩個變化。
第一是片名終于不再是“某某風云”,而是用了言簡意賅的兩個字,《內幕》,第二是演員陣容不再是執(zhí)著于成本考慮,請來了郭富城。
毋庸諱言,當下的香港影壇,但凡湊齊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和古天樂中任何兩位,都可以稱作頂級陣容,而只得其中一位,效應就得略遜。
但起碼來講,這一次的陣容已經(jīng)打破了麥兆輝過往獨立導演的上限。
其實陣容、投資與商業(yè)表現(xiàn)是相輔相成的。
換句話說,如果莊文強的《無雙》沿用“中級制作”的思路,將周潤發(fā)和郭富城換成兩個不知名或者不具備商業(yè)叫座力的演員,也未必會有商業(yè)大爆、口碑爆棚的成績。
這其實是很容易解析出來的結論。
所以回溯來看。
限于固化的思維模式。
麥兆輝或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彎路”。
希望電影《內幕》。
能幫助他打破獨立導演的僵局。
為影壇呈現(xiàn)更多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