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后又與英國老公離婚,帶著一對雙胞胎兒女回國,重新開啟了主持人事業。
有人說她不顧一切、沖動任性,還有人說她灑脫開放,追求愛與自由。姜豐,究竟有著怎樣的性格,這一系列重大的決定背后究竟有什么樣的原因呢?追逐熱愛與自由,不為世俗所捆綁,向著光,追逐光,成為光如果我們的人生是一道選擇題,你會選擇追求熱愛與自由?抑或是牢牢把握世俗的成功呢?有人說我全都要,然而這兩者往往是背道而馳的。世俗的成功往往是擺在我們眼前的、可預見的,或許是一個師范專業、一份體制內的工作,或許是一種穩定的生活模式,總之,它會為我們帶來安逸與舒適,在父母看來是最合適的選擇。在可靠舒適的背后,往往也蘊含著延續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平淡、枯燥、重復,是一種一眼就可以望到頭的生活。
而詩與遠方是人生的心之所往,是平淡生活里的增味劑,是藏在心底的澎湃,是溢出眼角的悸動,每每想到就要嘴角上揚,每每品嘗就有無盡甘甜。自由讓我們內心欣喜、激蕩,但同時它也意味著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不確定往往會讓人踟躕不前,充滿畏懼與恐慌,它困頓著內心,束縛著腳步。所以人群中的大多數人只是按部就班地。循規蹈矩地過完了自己的一生,一邊享受著安穩,一邊在安穩中哀嘆,蹉跎了歲月,磨滅了夢想,丟失了遠方。只有少數人,會為了熱愛與自由執著奔赴。而姜豐,屬于一心追求自由、奔赴熱愛的后者
不要試圖滿足誰的要求,符合誰的期待,我只是我自己,所以我只能成為我自姜豐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母也很開明,非常重視她的教育,她從小成績優異,學習刻苦努力。在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寥寥無幾,對很多人來說,步入大學生涯是他們生活的重要轉折點,是走向成功人生的關鍵性一步。姜豐無疑走好了這一步,1987年,姜豐高考后順利就讀于山東大學,選擇了前景光明、人人看好的金融專業。金融專業在當時,是十分熱門、難考的,它是許多考生心中的香餑餑,因為它意味著一個可以預見的、光明而可靠的未來。
然而姜豐卻輕易放棄了這個到手的香餑餑,她很快經濟系轉到了中文系,她的這一決定也一度讓其父母、家人感到費解,評價其為任性妄為、不可理喻。但姜豐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她認為聽別人的沒用,路是要自己走的,其個中滋味也只有自己才能懂得。她要傾聽自己內心的感受,即使別人都說這是個香餑餑,可自己吃起來仍覺得味同嚼蠟,如鯁在喉,那她便知道,自己應該換條路子走了。在金融專業短暫地就讀了一段時間后,姜豐明白自己是很感性的。她對語言和文字有著天然的喜歡,她渴望從優秀的文學中汲取精神力量,她希望與偉大的精神、自由的人格對話。
比起枯燥冰冷的數字,還是文字更適合自己,于是大一那年,姜豐由原本的經濟系轉到了中文系。大學四年,她一有時間就會泡在圖書館里,她閱讀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有了很多人生方向上的引領者。她從書中汲取能量、獲得共情,塑造了自由而堅定的人格。因為豐厚的文學底蘊和修養,姜豐無論在學業上還是事業上,都路一走得順風順水。大學畢業后,姜豐因為優異的成績,成功保研到名校復旦大學,繼續深造。研究生二年級,她曾代表復旦大學參加新加坡首屆辯論賽,并和復旦大學的另外三名隊友通力合作,一舉奪魁,創下五比零的佳績。因為其光鮮的履歷、不俗的成績,姜豐畢業后也順利進入了央視工作,成為一名主持人。
她曾主持了《文化視點》、《正大綜藝》等多檔央視節目,因為其不俗表現,節目增加了許多的亮點和爆點,姜豐美麗知性的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至今,很多人的心中仍留著對姜豐的記憶。姜豐的主持事業發展得蒸蒸日上。當時每每打開央視頻道,電視里總少不了她的身影。人們常言道:能者多勞,這對她來說是再貼切不過地描述了。在一些節目中,她承擔著幾倍于常人的工作量,她不僅僅擔任主持人,同時還兼編制、導演。除此之外,她還是作家,曾出版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散文、小說等作品,其中一些還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流傳甚廣。擁有這樣優秀的事業、錦繡的前程,許多人對姜豐懷有喜愛和期待。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然而就在姜豐事業發展的如日中天的時候,她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從央視辭職,去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許多人感到不解,刻苦學習不就是為了發展一份好的事業嗎?在事業發展節節高升的當下,姜豐為何要放棄一切,前往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重新開始學業呢?對姜豐來說,她不滿足于一眼望到頭的人生。在主持行業工作的這幾年,她處在一個大量輸出的狀態中,她也逐漸習慣并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一切變得穩定,她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未來幾年都是類似的樣子。
她覺得自己處在了一個舒適圈里,到了需要停下腳步,充電,重新投入學習,豐富自己的時候了。再一次,姜豐在一片不理解的聲音中,走入了異國他鄉,在遙遠的英國開始了新的旅程。在英國,姜豐努力地完成學業,同時也忍受著身在異國他鄉,遠離家人朋友的孤獨與惆悵。她有時也會陷入沮喪的心境,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是不是過于大膽和任性。但自己選擇的路,再難也要走完,姜豐總是能在短暫的惆悵過后,重拾心情,再次以一種積極達觀的心態去擁抱生活。當然,在英國快樂的生活,其中一部分是姜豐的戀人理查德·杜比帶來的。
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姜豐與理查德·杜比有過一次浪漫的邂逅,理查德對姜豐有了好感,并對這個魅力知性的女孩展開熱烈的追求。剛開始,姜豐并不打算接受理查德的心意,她本來打算出國讀書深造,再重操舊業,并未有在國外長期定居的打算。但這個男孩并沒有輕易地放棄,他想方設法在姜豐面前展露自己的才華與魅力,也很擅長制造很多小驚喜,總能讓她展露笑顏。更難得的是,無論是想念遠方的家人,還是在任何的需要安慰的低潮時刻,理查德似乎都能預感到,并及時出現在姜豐身邊。理查德的樂觀開朗,幽默灑脫對姜豐來說,就是一束耀眼的光,是命運的饋贈,讓姜豐暫時忘卻了生活的重壓。
姜豐慢慢開始轉變了自己的觀念,她覺得理查德是能與自己產生靈魂共振的人,他們能讀懂彼此眼中的幸福與快樂、悲傷與痛苦。漸漸地,她變得很難不被這個陽光智慧的大男孩所吸引,她也無法拒絕理查德的邀請。如果理查德是命運送給他的一份禮物,那么她愿意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坦然地接受這份珍貴的禮物。緊接著,兩人情感不斷升溫,并很快確定了關系。2004年姜豐成為了美麗的新娘,與英國新郎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2007年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兒女,小名叫大寶和二寶。
在懷孕期間,理查德表現得周到體貼,他有忙碌的工作,但在很多重要的時刻,他都愿意姜豐身邊,一起孕檢、一起吃飯、陪床,共同等待著寶寶的出生。婚姻生活為姜豐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甜蜜與浪漫,丈夫理查德對待她十分貼心,兩人的婚后生活也甜蜜恩愛。為了愛情免受異地相思之苦,姜豐決定留在英國,并因此加入英國國籍。然而正如許多人所言“愛情是婚姻的墳墓”。生活的柴米油鹽會很快打破戀人的甜蜜幻想。親密距離的拉近也伴隨著雙方矛盾、缺點的暴露。戀愛時甜蜜熱烈的,而生活是平淡漫長的。
戀愛時的情感會因為付出而加深,生活后的情感會因計較而磨損。可以說從當初的相識、相知、相愛,到后來的矛盾、爭吵與磨合是感情必須要的經歷的一個步驟。有的戀人在爭吵中堅守愛,從而經過了考驗,升華了愛情,兩人的感情從此更加堅固。有的戀人在爭吵中,卻失去了彼此。不幸的是,姜豐和理查德的愛情屬于后者。二人的婚姻走過了六年的時光,最終昔日戀人分道揚鑣。在姜豐的一再堅持下,她獲得了兒女的撫養權,后來決定回國發展。回國之后,姜豐也曾經歷過一段時期的低潮,網上充斥著對她的攻擊與指責。
有人對她的英國國籍表示強烈不滿,有人甚至爆出她的哺乳照,對其進行人身攻擊。沒辦法,作為公眾人物,享受得了多大的榮光,也要承受得了多大的非議。既有當紅時刻的眾星捧月,也有落魄時的墻倒眾人推。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不能改變社會,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讓自己的心胸更加開闊,處事更加豁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需要經歷人生的困境,在痛苦中激發內在的品質,不斷向上求索,需要煉造一顆強大的心臟,方能浴火重生,鳳凰涅槃。所幸,姜豐是如此。在接連的困局中,她沒有抱怨憤慨,自怨自艾,而是在一片嘈雜與非議聲中,堅定了內在的力量,重拾了人生的掌控權。
多年過后,姜豐變得更篤定、更淡然、更沉穩、也更有韻味。帶著歲月的積淀,姜豐重新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姜豐繼續著寫作事業,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小說集,她把自己一路走來的體會,揉進文字里,匯成一步步作品相繼跟大家見面。此時的姜豐如王者歸來,重回中央廣播電視臺,這次,她的身份是歐洲臺的特約記者。雖然主持人這一飯碗,姜豐已經放下多年,但她從未停止過學習與自我完善。她的人生閱歷在豐富,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更有層次性和多面性。
歲月從不敗美人,而姜豐就是那個經歷了歲月的考驗,仍然優雅篤定、自由前行的美人。鏡頭下的她,臉龐少了幾分稚嫩,但多了些許從容。她一路走來,擁有者不俗的人生與不凡的經歷,當然有經歷過低潮時刻,享受過陽光與鮮花,也經歷過風雨與荊棘。姜豐,多年過去,歸來仍是少年,時刻保持少年的心跳,擁有對生活的悸動與期許,也擁有對歲月的熱忱與追求。享受熱烈,也享受平凡。如今姜豐五十多歲了,獨自撫養著一對可愛的兒女。或許對于很多來說,要一家人整整齊齊才能稱之為完美。
但對姜豐來說,與其辛苦地維持著表面的完整,不如勇敢地追隨本心,追求熱愛,不負時光。她從不缺乏前行的勇氣,也敢于揚起胸膛,蔑視困難,走過低谷,她愛生活,也愛自己,這,才是她眼中的完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