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篇隨筆之前,原計劃是先喝點小酒,讓自己微醺。
后來,酒沒有喝成,倒是看了一部三個小時的電影,電影名字叫作《綠里奇跡》。
所以,先淺談一下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好電影,是一部優秀的、精彩的、深刻的電影。
這是繼《肖申克的救贖》《七宗罪》《禁閉島》《墜》《1917》等多部國外影片之后看完的又一部精彩影片,獨自看了三個小時,絲毫不會覺得疲倦,而且還進行了很多次深度思考,不得不感嘆某些國外電影確實為經典之作。
國內電影優秀的比較少,前段時間比較喜歡的《隱入塵煙》,很快就被各平臺禁播,還真的隱入塵煙了,實屬悲哀之舉。
國內大部分影視劇都是“神劇”,不需要燒腦,不需要思考,使勁地吹噓,使勁的夸張與粉飾,把自己演得聰明英俊,把敵人演得愚蠢至極,還有總喜歡啟用一些奶油小鮮肉,涂脂抹粉的,娘娘腔的,沒有半點精神與思想的層次,沒有思考與啟迪的空間。
一個人倘若沉迷在國內影視劇里,認知很難提高,格局很難拓寬,真的會越來越傻,也會變得愚蠢至極。
當然,國內也是有好導演、好影視劇存在的。
比如,張藝謀與馮小剛導演的很多電影,水平還是挺高的。我看電影《芳華》的時候,也是淚流滿面;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與《三叉戟》的時候,也是激情澎湃;看諜戰片《潛伏》與《偽裝者》的時候,也是連連叫好!
真心希望我們的國產影視劇能夠更上一層樓,出更多的精品佳作!至于應該怎么做?不需要我來點破,有智慧的人都懂得。
前一篇隨筆《發布了關于“汪小菲與大S”的相關信息后,與網友們的一場爭論》發布后,暫時還沒有收到新的謾罵。
但是我知道,與我意見相左的人,與我觀點不一致的人,是一定存在的,甚至是大流。
所以說,今天我要深入探討的便是:到底是我錯了,還是罵我的人錯了?
1、誰對誰錯,有正確答案嗎?
每個人的處境不同,認知不同,得出的意見與觀點便會有所不同。
所以說,角度不同,答案就會有不同。站在一樓看,滿地都是垃圾;站在十樓看,到處都是風景。
至于是汪小菲錯了,還是大S錯了,應該也是沒有正確答案的。
2、對與錯,表面上是存在幾大原則的。
拋開細節不說,從事件的表面上看,我認為是汪小菲錯得比較多。
這件事的起因是,大S要法院起訴汪小菲,理由是催費。接下去的發展,就變成了汪小菲曬賬單開啟網絡罵戰,并且和他媽媽張蘭在網絡直播間直接爆粗口,謾罵對方一家子人,曝對方兩姐妹有吸毒史,曝小姨子老公出軌,曝大S新任老公很窮吃軟飯……等等。
從人品上來看,汪小菲與張蘭很快就輸了。輸在哪里呢?
第一被人催費,我不知道這個“費”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為離婚協議書簽定的繳費條款,或者是汪先生曾經在口頭上答應與承諾的事?
不管怎么樣,你汪先生就是欠費了,就是賴賬了,就是不想支付了,不想兌現了,才導致被對方催費。
在這一點上,汪先生首先就是喪失契約精神的人。
第二撕破臉皮曝光黑料黑史,并非君子所為。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曾經相愛過的人,曾經是一家子的人,即使無緣分離,最好的結局是相忘于江湖,或彼此祝福。
根本沒有這個必要,把對方罵個稀巴爛,把對方的黑歷史都拿出來抹黑和詆毀吧。
這樣子做人做事,不講武德,不令所有親人朋友心寒與心驚嗎?
3、假如是我錯了
在這件事上,假如是我錯了,一定是我了解得不夠全面,對其中的細節沒有過多探究。
4、假如是罵我的人錯了
假如是不同意我觀點的人錯了,一定是他們帶有傲慢與偏見。
最大的偏見就是認為大S是灣灣人,不能站在她那一邊。
我們都是一個地球上的人類,有必要這樣地域差別嗎?我們村的人與隔壁村的人發生糾紛了,一定是隔壁村的人錯了嗎;我們縣的人與其它縣的人發生糾紛了,一定要說其它縣的人錯了嗎?
中國電影與外國電影相比較,一定要說外國電影比較爛嗎?
傲慢與偏見,一定會讓我們變得更愚蠢,一定會抹殺掉我們所有人的道德與良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