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極度深寒》,真的和金剛骷髏島有關系嗎?為何說想多了
1993年,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橫空出世,由于首次使用CG技術+模型的方式復原恐龍,使得《侏羅紀公園》成為了跨時代的作品,也拉開了一陣怪獸狂潮,所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好萊塢制作了很多以怪獸為題材的電影,其中就有我們今天要說的《極度深寒》,恐怕這部電影也是很多小伙伴的童年陰影了。
該片在1998年1月30日于美國上映,導演就是執導過《木乃伊》系列的“斯蒂芬·索莫斯”,非常善于恐怖冒險類題材的電影,因此《極度深寒》投資4500萬美元,其實最后是用大片的資金拍攝了一部R級怪物片。而這種做法顯然沒有贏得觀眾的青睞,最終影片上映首周北美票房為4,737,793美元,最終票房收于11,203,026美元,成績并未達到預期目標,該系列也就此腰斬。不過也運氣不太好,誰讓當時遇到了“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呢!會翻車也不奇怪。
《極度深寒》與金剛骷髏島的傳聞
由于《極度深寒》在電影片尾留下了一個懸念,是主角一行人登上了一座不知名的小島,在這個島上有火山,還有不知名怪物的叫聲,電影就在這樣的氛圍中結束了。所以就有人猜測,這部電影可能會和“金剛骷髏島”有聯動,只不過因為票房不好,所以沒下文了而已。
而關于這個說法,據說是為了對抗1998版好萊塢拍攝的《哥斯拉》,所以博偉電影公司希望拿出金剛來與其對抗,并且導演“斯蒂芬·索莫斯”也很想拍攝一部關于《金剛》題材的電影,所以就留下了一個彩蛋。那么這種說法靠不靠譜呢?個人認為是不靠譜的,畢竟首先來說,這種說法就沒有一個確切的證據表明當時大家都有這樣的想法,再者,一部電影的拍攝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提前就有完整的規劃,導演更是要在立項之初就要定下來,所以說假如“斯蒂芬·索莫斯”真的想要拍攝一部《金剛》的話,那為什么在《極度深寒》后,他立馬就去拍攝《木乃伊》了呢?說明在他的計劃中,壓根就沒有《金剛》這個電影。
《極度深寒》影片的定義
其實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極度深寒》原本的定義和概念中去找就能發現答案,要知道該片的創作背景是因為導演“斯蒂芬·索莫斯”在《國家地理》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后激發了靈感,所以將冠狀水母、吸血魷魚、巨型海葵這幾種生物創作出了影片中深海怪物的形象。與所謂的金剛,以及骷髏島上的生物壓根就沒有關系,如果說真的要聯動骷髏島的話,那么首先怪獸就要和骷髏島有關聯,劇情上也要有所暗示,而不是僅僅就依靠最后那個所謂的“彩蛋”而已。
更何況,有關于《極度深寒》中的海怪,影片中也借助于黑心船長這個角色明確提到過那頭怪獸的來歷,聲稱它是古奧托利亞物種分支,根據生活的環境體型會有很大變化,它們生活的環境達到4000英尺,體長就能長到鉛筆那么長,身體的主要軀干就像個高爾夫球那么大,2萬英尺以下,它們的體型就足以吞掉一頭成年鯊魚,要是達到3-4萬英尺以下,根本沒法想象它們究竟能長多大。
除了體型龐大外,該生物還擁有獨立思維,自我意識,是一個擁有高度智慧的生物。電影中也展示了它伏擊人類,把人類趕到適合的捕食點的橋段,哪怕是最后主角的反殺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因此結合以上內容來看的話,與其說和金剛骷髏島有關系,倒不如說《極度深寒》其實是一部典型的“克蘇魯”式的電影。包括那由于章魚一樣的大海怪,其實在《克蘇魯神話》中倒是有跡可循的,而克蘇魯恐怖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未知面前,人類是多么的渺小。
這樣看起來的話,影片最后的結尾完全是典型的克蘇魯式結尾,即為了表達宇宙中總是存在著超于人類認知的強大生物存在。再加上最后從小島深處傳來的怪獸叫聲,很顯然就是那頭海怪的叫聲,因為電影中海怪的叫聲是用豬、海豹、僧帽猴、無喉人和福音歌手的聲音混合而成的,非常具有辨識度,與好萊塢歷代《金剛》電影所使用的大猩猩吼叫完全是不一樣的。
最后,其實對于當時的怪獸電影來說,在電影最后留下懸念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做法,也是為了確保日后拍攝第二部所做的準備,當然了,電影票房不好的話也會不了了之,例如好萊塢98版《哥斯拉》,最后也同樣留下了一個懸念,只不過當時《哥斯拉》也翻車了,所以后來就用了動畫的方式呈現后面的故事而已。因此《極度深寒》大概率壓根就和金剛骷髏島沒什么關系,不知道你怎么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喜歡的話希望能一鍵三連,感謝大家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