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電視劇口碑的兩極分化,我想軍旅題材必定榜上有名,往往我們在吐槽一部軍旅劇“假、大、空”時,經常會拿一部劇當成標桿去做比較。
它就是斬獲了27項大獎的《士兵突擊》,王寶強、陳思誠、段奕宏等等,都因這部劇走紅,而今天我們要談的這位戲骨叫做——張譯。
2006年,一部軍事動作題材的電視劇《士兵突擊》霸屏全國,劇中的班長史今,以他溫暖中又帶著不少剛強的性格,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而這段路過天安門時的哭戲不知道看哭了多少觀眾,而他的扮演者,就是其貌不揚,但演技極其精湛的演員張譯。
在憑借史今這一角色走入觀眾視野之前,張譯就已經在戰友話劇團服役了10年,但其實演員這個職業,并不是他最初的理想。他的志向原本是做一名不用露臉的播音員,奈何兩次報考北廣失利,第一次是通過了專業課考試,但沒到畢業時間,第二次只填了北廣一個志愿,卻再次落榜。
落榜后的張譯很快就收到了居委會發的待業證,話說小編我年紀小,還真不知道待業證是什么意思,總之張譯就成了無業游民了,而那一年恰逢哈爾濱話劇學院表演學習班招生,張譯在家人的勸說下就去了,學了半年表演發現自己愛上了話劇,后來開始北漂,或許是命運使然,后來他陰差陽錯的穿上了軍裝,走進了部隊的話劇團,打開了演員的大門。
其實年輕時候張譯,演戲并不是他擅長的事,從小就有些自閉的他第一次登臺出演話劇就演砸了,很多網友都知道張譯很少參加影視劇作品以外的活動,一部分原因是“清流”使然,另一部分他在媒體的鏡頭前很不自在,可想而知,他克服這種自閉的抵觸和恐慌,做出了很多努力。
當年在得知《士兵突擊》開始選角時,張譯給導演康洪雷寫了一封3000字的信毛遂自薦,最終這份誠意也打動了康洪雷,并成功爭取到了史今班長這個角色,張譯也正式迎來了他人生中的轉折點。
其實早在這之前,他就有多年跑龍套的生涯,但并不出眾的外形條件既不被業內認可,也沒讓觀眾留下什么印象,在很多人的眼里,他缺少成為一名演員的必要條件,所以一直未能嶄露頭角。
他曾經在采訪中說,每天幾乎都在去各種劇組,遞資料、遞照片,沒有任何一個人,哪怕是一個群眾演員的角色都得不到。那時他最大的心愿是:如果有一天有了工作,他希望是累得喘不過來氣才好。
他被人稱作“驢臉”,自己也深知外形條件不太行,但他卻告訴自己,這東西沒法改,反正也不能要求每個角色都又高又帥吧,總得需要我這樣的人來襯托他們,總得有些長得“路人”些的演員演戲吧,于是他堅持了下來。
2009年,康洪雷又拍了一部軍事題材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張譯再次拿到了重要角色,被敵人用刺刀扎成了瘸子的孟煩了,這個嘴毒討厭人,但人設十分豐滿的角色被張譯塑造的惟妙惟肖,因此榮獲了中國電視榜評選的“最深入人心電視形象”這一榮譽。
毫不夸張地講,《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這兩部劇,是軍事題材類電視劇里的里程碑之作,都有這9.4和9.5的超高評分,張譯也魚躍龍門,打開了自己的知名度。
之后的幾年時間里,他也先后出演了好幾部軍旅題材的作品,但都沒能掀起之前的榮光,時間來到了2012年,他決定跳出軍人角色的固定框架,主演了都市請感覺《北京愛情故事》,在其中飾演了從農村跑來北京求學,并畢業留京打拼的窮小伙——石小猛。
劇中的他被生活逼著往前走,從簡單善良一步步變成了急功近利、不擇手段,最終誤入歧途以悲劇收場。而有了這些電視劇的積累和沉淀,厚積薄發的張譯開始涉足電影圈,他的戲路也越走越寬。
《親愛的》中丟了孩子,卻最終無奈放棄尋找的暴發戶韓德忠、《老炮》里被六爺扇了大嘴巴子也不敢吭聲的城管、《我不是潘金蓮》里精明諂媚的基層公務員賈聰明等等,一個個鮮活的角色讓他再贏得觀眾喜愛的同時,也得到了眾多導演的青睞。
比如陳凱歌一早就斷言:張譯一定會成為優秀的電影演員,張藝謀更是對他豎起過大拇指,說他從人品到藝德都是好的演員,馮小剛、管虎、林超賢、徐克等等大牌導演都紛紛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隨著他演的戲越來越多,張譯的演技和知名度都在水漲船高,而他在采訪中,關于演員工作的看法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如果你在下一個戲還用你前一個戲的經驗、人物感覺、說臺詞的方式方法來面對這個戲的時候,那你就要死掉了,所以演員的工作就是要不停的打碎自身”。
2016年,他主演了《追兇者也》里的“五星殺手”董小鳳,在這部充滿了黑色幽默的電影中,張譯憑借出色的演技拿到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影帝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
次年,一部《雞毛飛上天》又給張譯帶來了新的高峰,身為東北人的他,說著一口江浙口音,將陳江河這一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隔著火車道看到八年未見的駱玉珠時的表情變化,從最開始的不可置信,到不知所措的東張西望,最后甚至激動到無法喊出駱玉珠的名字,這段走心的演繹震撼了屏幕前的每一名觀眾。
通過在這部劇中的精彩表演,他也拿下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視帝頭銜。而在進入2018年后,張譯的演藝事業更加的一發不可收拾。
回歸軍事題材的他,主演了撤僑題材電影《紅海行動》,拍攝過程中還因為摔跤導致左腳骨折,但不想因為個人原因影響整個劇組的拍攝進度,他硬是堅持到了整部電影殺青,而這部電影最終也不負眾望,一舉斬獲了36億多的票房佳績。
而張譯的敬業也不僅于此,2019年由眾多明星集體參演的獻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影片一共由7個單元故事組成,而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張譯飾演的第三個單元《相遇》,電影中他是一位原子彈項目的研發人員,由于工作的機密性,家人和女朋友連他去哪了都不知道,這一消失就是整整三年,而不幸的是,在原子彈研發的后期,他飾演的高遠為了保護實驗基底遭到了核輻射的侵害,健康狀況急轉直下,為了演出角色病入膏肓的感覺,已經很消瘦的張譯又強行減掉15斤。
而當劇情中高遠在公交車上被方敏認出來的那一刻,自知時日無多的他矢口否認,還試圖接著口罩的遮掩躲過去,但那悲傷又慌亂的眼神還是出賣了他,而當原子彈爆發成功的消息公布時,慶祝的人們紛紛涌上街頭,也沖散了兩人,隔著人群的兩人彼此相望,方敏指了指手中人民日報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字樣,又詢問似的指了指高遠,高遠在人群的另一邊稍作遲疑之后,微微頷首。方敏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和理解的笑容。
而這場最終的戲份,張譯全程都帶著口罩,僅是憑借一雙不大的眼睛和很少的肢體語言,就把角色內心活動體現得淋漓盡致,而當他最后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更是讓人為之動容。
這便是一位優秀的職業演員所能傳遞給觀眾的感受!
一年以后,管虎導演的作品《八佰》熱映,在這部愛國題材的主旋律電影中,張譯再一次把自己揉碎,飾演了一個全新的角色,他再是勇敢無畏的軍人形象,而是被戰爭和死亡嚇得做了逃兵的“老算盤”,在殘酷戰爭的背景下,老算盤所表現出的那種怯懦,就是一個民族血性尚未覺醒的普通人正常的表現,這個窩窩囊囊、貪生怕死的形象被張譯演的極其生動,甚至在花絮中能看到,把導演管虎都看哭了。
可以說《八佰》31億的票房,張譯功不可沒。
早就成就了百億票房先生的張譯,這幾年無論是在《金剛川》中的精彩演出,還是憑借《懸崖之上》斬獲了金雞獎影帝,亦或者有望憑借《萬里歸途》再次斬獲影帝桂冠。我們不難發現,一句流行語放到張譯身上很合適,那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不接代言、不接商演、不參加任何訪談類以外的綜藝節目,踏踏實實地做好一名演員的本職工作,所以我感覺喜歡張譯的觀眾,不僅僅只是認可他的演技,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圈粉,試問娛樂圈的明星那么多,像張譯這種幾乎零緋聞的演員有幾個?
從籍籍無名的龍套演員,到聲名鵲起的實力派,再到如今家喻戶曉的影帝、視帝,我們對他喜愛始于演技,終于藝德,我也真心希望他能一直保持下去,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