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不見的客人這部電影的亮點是最后的類型反轉。一開始定的調子是懸疑片類型,觀眾會關注在所謂“看不見的客人”是誰,怎么做到的,也就是兇手和手法。結局類型轉換為驚悚片,重點在男主和假扮律師的母親的心理博弈。這里觀眾期待的反轉和影片達到的反轉就會有一個類型落差。
但是對于期待給出兇案懸疑答案的人來說會很失望,結尾的幾個猜想都太普通(兇手一直在房間里、兇手是死者、兇手就是男主)。影片做的不好的地方有幾點:一是敘事視角把控不很精確。整個影片是通過回憶進行的插入敘事(主要是男主),因此敘事視角應該集中在男主身上,然后影片里同時也進行了女主和死者父親的視角代入,會有混亂和所謂不真實感產生。當然導演也有努力統一視角,比如女主視角的產生是從男主視角聽女主回憶引起的,但是設計的不夠好。
第二點不足是在表演上,影片表現了兩段對同一時間線的解釋,同時這兩個時間線也有交叉點,對于共享的時間線上的表演應該具有二義性。影片里有做到的地方,比如兩個回憶在雪山旅館都有男主敲門的鏡頭(一個是男主視角一個是女主視角),男主在這個場景下非常重且急促的敲門在兩個回憶下都是合理的(第一段表現男主的焦躁,第二段表現男主的殘暴)。
整部電影的情節很緊湊,全過程無尿點。那些一眼就能猜中結局的人請你們走開,大概已經沒什么電影能夠入你們的法眼了,要求這么高不如去自己拍吧。電影細節很足,全過程我也一直在猜結局,反轉很讓人驚喜,而且結尾的配樂真的很震撼,配上劇情真的完美。
順便想要吐槽一些說什么嗨呀女律師怎么可能演技這么好,怎么可能化妝技術那么高,怎么可能會有這種事情也就拍個電影才這樣的這種人,你們真的無趣。很好奇你有沒有認真的去看以及思考這部電影,更好奇你們的人生是不是也過得同樣無趣。有些時候我們所了解的“真相”,可能只不過是個沒有破綻的謊言,或者說,我們之所以相信這個就是“真相”完完全全時因為它是最合理,最能說服我們的解釋,在影片中,大媽利用假證據反推的那一幕簡直觸目驚心。
如果兩夫妻沒有這么牛逼最后親自殺上門,而那些證據又剛好是真實的話,那么大眾所了解到這場兇殺案的“真相”,說不定真的就變成了:一切都是勞拉的鍋,撞死小男孩的只是她一個人,勞拉因為害怕所以才找男主,男主啥都不知道,最后兩公婆設陷阱殺死了勞拉,嫁禍給男主,男主從頭到尾都是受害者,有理有據,殺人動機,殺人方式都很合理,看起來這就是真相了。
但我們觀眾站在上帝視角,卻知道真相并不是這樣的,兩公婆才是受害者,一切都是男主為保全自己演出來的戲,所以我們回頭看看一下自己所處在的現實生活,你所了解的真相,是不是同樣也能有很多種合理解釋,而你認可的那個“真相”,真的就是真相嗎?就像影片中之前父母孩子失蹤時的案件一樣,真相是兒子被車撞死了。但被男主搞一搞,警察、人們所認同的“真相”,反倒成了兒子偷錢畏罪潛逃失蹤所以再問一次…你所了解的真相,真的是真相嗎?或許你會發現,其實真相永遠都無法100%為真,因為一個事件總會有很多種解釋,并且里面有些解釋雖然無法證明它是對的,但同樣,也無法證明它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