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是上世紀(jì)全球最受矚目的女性之一,她在全球尤其是英國有著數(shù)量龐大的粉絲。
熟知她的人都知道,她有一個不能算是完美,或者干脆說是不幸福的童年。
作為家里的第三個女兒,她的出生不被迫切想要一名男性繼承人的父親所期待,而父母的婚變,也讓她更快失去了長輩的呵護(hù)與關(guān)愛。
在這樣的背景下,她越發(fā)渴望被愛和被關(guān)注,對弱者也更有同理心。
在“家”以外的地方,戴安娜無疑是一位精神上的“強(qiáng)者”。她善于理解,懂得包容,能盡己所能地向困難的人們伸出援手,多年來投身慈善事業(yè),獲得國際諸多贊譽。
但回到“家”里,不管是娘家還是夫家,她又變成了當(dāng)年那個沒有安全感進(jìn)而敏感自卑、容易情緒失控的小女孩。
比如,在處理和漂亮繼母蕾妮的關(guān)系上,戴安娜的表現(xiàn)就顯得有些沖動、任性了。
蕾妮是英國最受歡迎暢銷小說家芭芭拉的女兒,從小就被母親以名媛的最高標(biāo)準(zhǔn)培養(yǎng)。
她知性、優(yōu)雅、漂亮又博學(xué),雖未出身貴族階層,卻兼具了許多貴族少女都沒有的優(yōu)點,是一位美麗又迷人的女士。
但少年戴安娜并不能感知到蕾妮的魅力。在她眼里,繼母蕾妮是他們家庭的“入侵者”。她厭惡她的存在,也抗拒著她的到來。
蕾妮以繼母身份參與到戴安娜的生活,最早是在1976年。在這之前,約翰沒有和自己的兒女探討過任何有關(guān)再婚的事情。
因此,蕾妮的到來,讓包括戴安娜在內(nèi)的四姐弟都感覺到了“冒犯”。
他們迫切地想要把這個“入侵者”從家里趕出去,而在這個行動上,戴安娜就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
這個時候的戴安娜只有15歲左右,正處在容易焦慮和叛逆的青春期。在班級里,她是唯一一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學(xué)生,這讓她在和同學(xué)相處時容易感到不自信。
因此,她也一直盼望自己已經(jīng)離異的父母能夠“重歸于好”,給她一個完整的家庭。
戴安娜清楚這是一個極小概率事件,但蕾妮的到來徹底斷絕了她的希望。
因此,她的一腔怒火也盡數(shù)朝著蕾妮而去。
事實上,戴安娜對蕾妮的厭惡的背后,是她對生母弗朗西斯的親近和敬愛。
弗朗西斯出身貴族,在1954年的時候,以18歲的年紀(jì)嫁給了戴安娜的父親約翰·斯賓塞。
這是一樁門當(dāng)戶對的婚姻,但婚后,弗朗西斯的地位卻肉眼可見地在迅速下降。
這是因為,在已經(jīng)兩代單傳的斯賓塞家族,她四次懷孕卻只生下三個女兒和一個出生不久就夭折的畸形兒子,就被認(rèn)定是家族的“罪人”。
戴安娜就是弗朗西斯生下的第四個孩子,也是她的第三個女兒。她的出生讓弗朗西斯的處境更加艱難,所以這位母親對戴安娜也沒有多少舐犢之情。
只是,和弗朗西斯相反的是,戴安娜十分盼望與母親親近。
無法從父親那獲得疼愛的她,把母親當(dāng)成了唯一可以依靠的存在,但這個“存在”在幾年后,以離婚、離家的方式遠(yuǎn)離了她,并因“距離產(chǎn)生美”,在她心中有了更重要的意義。
戴安娜排斥、厭惡蕾妮,就是因為她認(rèn)為蕾妮擠占了弗朗西斯的位置并試圖抹去弗朗西斯在斯賓塞家族的痕跡。
因此,蕾妮加入斯賓塞家族后,戴安娜始終沒有給她好臉色,先是送她斷頭皇后的書,編歌謠罵她。
后來在弟弟的婚禮上,看到蕾妮在父親身邊言笑晏晏,弗朗西斯卻反而被她曾經(jīng)的家人忽視了,戴安娜也發(fā)起了火,在大家喝過下午茶準(zhǔn)備各自回房的時候,突然伸出手從后面推了蕾妮一把。
踩著高跟鞋站在樓梯上的蕾妮也因此摔了一個大跟頭。
這一年是1989年,戴安娜28歲,蕾妮60歲。
在嫁給約翰·斯賓塞之前,蕾妮已經(jīng)有過一段婚姻并育有三子一女。因此,在對待有些沖動、任性的戴安娜的時候,她也顯得比較包容。
被戴安娜推了一把,她也只說“沒事,沒事”,就回了房間。
后來約翰·斯賓塞去世,蕾妮被戴安娜連同弟弟查爾斯·斯賓塞趕出家門的時候,也是不吵不鬧地拎著被扔出來的行李離開。
這是她的驕傲和灑脫。
畢竟,她也從未想過要從這段婚姻里得到什么。思想獨立又有錢的她從來都是隨心、率性而活。
離開斯賓塞家族的不久后,蕾妮又步入了另一段婚姻。按理來說,她和戴安娜也會漸行漸遠(yuǎn),從此再沒有糾葛。
但1996年,一件事情的發(fā)生,卻為她們改善關(guān)系、加深來往,甚至成為知己提供了契機(jī)。
這件事情就是戴安娜正式和查爾斯王子簽署了離婚協(xié)議。
戴安娜和查爾斯的孽緣廣為人知,走到這一步,戴安娜盡管鼓起了所有勇氣,卻也已是傷痕累累。
在這個最難受的時刻,她迫切地想要得到生母弗朗西斯的支持,通過向其傾訴來排解心中的苦楚。
但令她感到震驚的是,弗朗西斯不但不能理解她,反而還認(rèn)定她“有問題”,多次接受媒體采訪,在媒體面前揭露她的私事,詆毀她的品行。
面對生母的背叛,戴安娜感到十分痛苦。這個時候,反倒是她一直敵對的蕾妮就事論事地給予她聲援。
蕾妮認(rèn)可戴安娜“掙脫泥潭”的行動。在她8歲的時候,她的母親芭芭拉就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當(dāng)時,芭芭拉為了給她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毅然離開了私生活不檢點的丈夫。
這種及時抽身離開泥潭的勇敢,深深撼動了蕾妮。她的婚姻觀也因此受到了母親的極大影響。
因此,戴安娜在弗朗西斯看來“有問題”的行為,放在蕾妮眼里卻是再正常不過。
這也是讓戴安娜驚訝、愧疚又驚喜的事情。她無法從看重的親人那里得到支持和安慰,但曾經(jīng)敵對、虧欠的蕾妮卻給了她依靠和哭泣的肩膀。
蕾妮愿意呆在戴安娜身邊,聽她發(fā)牢騷,陪她逛街、購物,給她介紹新的朋友,盡力幫助她走出痛苦,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戴安娜也得以重新認(rèn)識了這位曾經(jīng)的繼母,對她有感激,也有喜愛和依賴。
可以說,在這場危機(jī)中,戴安娜和蕾妮漸漸培養(yǎng)出了知己般的情誼。
可惜的是,蕾妮可以拯救戴安娜破碎的內(nèi)心,卻無法阻止那場車禍的發(fā)生。
當(dāng)那朵嬌艷的“英倫玫瑰”在人們的痛哭聲中徹底枯萎,這兩位漂亮女人之間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