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聽說東北下雪了,而北京還停留在 10 度,一點不夠勁兒。
我是東北人,每到年底,都控制不住地在北京思念東北的冬天,想踩雪,想掰冰碴子。
一到這時候,我都會去看很多東北故事,用來緩解思念。今天,我也想跟你們講兩個。
第一個我知道很久了,關于搖滾樂隊二手玫瑰的主唱梁龍,每次看我都樂。
2000 年,北京是搖滾勝地,梁龍從東北過來,沒名氣也沒錢,一切都很困難。
酒吧演出有人不演了,梁龍他們就硬擠進去,做替補。換場時,大家嘻嘻哈哈沒人理你,梁龍穿著旗袍,披著黃色的羽毛,穿著紅高跟鞋小腿一邁,一磕煙灰就上臺了。
他說,我剛從東北來,想問你們北京搖滾圈一句話:大哥你玩搖滾玩它有啥用?
接著嗩吶一吹,二手玫瑰震撼北京。演出完,連崔健都過來問他,你是剛才那人吧?
第二個故事是最近看的,來自小說家談波的訪談,看完感覺挺復雜。
他住大連,和工友一塊兒去碼頭,看到碼頭那些人在海邊找東西,他問在找什么,對方說,在找頭。
有一個無頭的人趴在海水中,隨著海潮上下起伏。
后來知道,原來是有一個雇主欺負人,欺負北邊過來打工的一個女性,把她欺負得不得了,最后這個女性憤怒了,不再受曲兒,就把惡人給做掉了。
這兩個故事真有典型的東北色彩。命運像刀,人在里面翻滾,用自己的法子活。
后來,談波把這個“受曲兒”的故事寫成小說,收錄進他最新的小說集,《捉住那只發情的貓》。
也正是因為這本書,才有了今天預告的這場直播:
11 月 22 日 19:00,在節氣小雪這天,會有 4 位東北嘉賓聚在一起,聊聊這本小說集,聊聊那些在刀一樣的命運中翻滾的人。
小說家談波,來自遼寧大連;搖滾樂隊“二手玫瑰”主唱梁龍,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電影《東北虎》導演耿軍,來自黑龍江鶴崗;編劇史航,來自吉林長春。
東北含量百分之百。
我已經計劃好了,看他們直播那天,我會喊來我的東北朋友,把屋里的暖氣開足,倒杯白酒,一起聽聽他們心中的東北長什么樣子。
02
當我聽說邀請到了他們當嘉賓,心里的感受只有一個:值了。
一說起東北,就聽到他們的名字。大家形容東北,總會引用他們的句子。他們彼此也熟,有特別多挺可愛的交集。
談波常住大連,是藏在工廠里的文學隱士,遠文壇、近市井,隱入日常生活。在他《捉住那只發情的貓》里,有一篇讓我感慨得說不出話,叫《大連彪子》,我從沒見過這么富有沖擊力的對“彪子”的形容:
“我在粗略評估某個人時,標準只有兩種,‘彪子’和‘一般’。‘一般’是指那些普普通通,沒什么吸引力的人,像白連江、福特總統都歸在‘一般’里。我當然也在其列。‘彪子’是指特殊的,令人感興趣的,富有誘惑力的人。會計說的不錯,楊明的的確確是個彪子。拿破侖、巴頓、梵高都是彪子。”
梁龍看完書后,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我發愣得像個彪子。”
梁龍很搖滾,也很可愛,曾經梁龍和雙雪濤去錄播客,剛開始客氣,互稱梁老師,雪濤。聊了18 分鐘后,雙雪濤說,哎呀咱倆這么叫太啰嗦了。我就叫你龍哥,你就叫我雪濤。好唄?梁龍立馬答應,好嘞!
史航的老家在長春,他對故鄉有一個很美的形容,故鄉是一扇沒有密碼的門。對故鄉來說,不存在任何密碼,把手放上去,門就得開。
“東北有一種日暮途窮的悲傷,但悲傷之后又有一種樂觀、狂野、頑皮和天真,這正是我作為東北人所感到自豪的東西。”
耿軍拍電影的地點大多在鶴崗,有記者問他,感覺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酒后的世界,緩慢、溫和的,這是酒后的世界秩序。他回答,寒冷能讓人清醒,而在東北的冰天雪地里,很多人其實是想把清醒給滅掉的。
“一天結束后,一天的受辱值達到頂峰。酒喝起來了,那些受到的侮辱都會甩到腦后,當你喝完酒從飯館或家里出來,和世界的關系緩和了,然后就感覺,好像也沒有那么糟、好像還有點美好;所有的東西都會慢下來,緩沖下來,柔和下來。”
梁龍看完耿軍電影《東北虎》,創作了一首主題歌《老虎十九歲》。在豆瓣,電影《東北虎》有一個高贊短評,“眾所周知,東北是一個形容詞,形容冬風蕭瑟,形容時間停滯,形容猛虎入冬,形容望穿盡頭。”
在這冬風蕭瑟里,單純的人、勇猛的人、喧囂的人、沉默的人、失意的人拿出全副精力對抗逆境,以自己的方法生活。
我們都是經歷過冬天而幸存下來的人。
03
新世相 Live 有一個固定的讀信環節,這次也不例外。
你可以在評論區寫一封信給他們,關于東北,關于創作,向他們提問,或對他們發出問候,都可以。我們會抽取兩封,請嘉賓們現場回答你。
總之,歡迎你預約直播,周二來直播間看看。
你會看到很快樂的部分,比如火辣辣熱騰騰的市井生活,東北炮子和東北彪子的魅力,創作的意義和價值。
你也會看到有希望的部分,比如冬天很難熬,一個冬天連著一個冬天,我們這樣的市井凡人,能如何維持自己的尊嚴與信念。
冬天的好處也許就在于,它讓命運中溫暖的部分顯得更暖。
11 月 22 日晚 19:00,我們不見不散。
部分資料來源:理想國《大哥你寫小說,寫它有啥用啊?》;理想國《雙雪濤、梁龍|答應我,一定要聽完這期二人轉》;界面新聞《“教母”梁龍的東北往事》;WSJ中文版《金爵獎最佳影片導演耿軍:東北的冰天雪地里,很多人想把清醒滅掉》;新周刊《史航:碎片化閱讀才是我們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