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中的余鶯兒是個人物,從小小的宮女到成為小主,這登天一般的過程源于她在倚梅園所看到的甄嬛祈愿。
面對蘇公公以“逆風如解意”的提問,她憑借“容易莫摧殘”成功頂替甄嬛上位,不得不說余鶯兒的做法大膽又有野心。一個沒有家世,囂張又愚蠢的人,當倚梅園的謊言被拆穿,余鶯兒的結局可想而知。
那么整個過程之中,蘇培盛作為將余鶯兒領到皇上面前的人,他是否知道余鶯兒是冒名頂替?
1,蘇培盛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余鶯兒在后宮作的妖數不勝數,當欺君罔上之事被曝光后,她以賜死結束了花一樣的生命。
按理來說,作為將余鶯兒領入宮的蘇培盛必定會被皇上連帶責怪。但蘇培盛卻能夠全身而退,甚至沒有落得皇上的一絲埋怨,這一切源于蘇培盛自身的過人之處。伴君如伴虎,想要成為皇上身邊最受信任的貼身太監,智商情商皆要在線。
當時皇上給了蘇培盛一個差事,倚梅園有個有才華的宮女,讓他去給找來,且問逆風如解意的下半句是什么。這件事情明面上看是皇上相中了一個宮女,讓自己最信任的太監去尋找。
可實際上在蘇培盛看來,純粹是除夕夜思念純元的皇上發現自己宮中居然有個如此相似純元的手辦。至于找到干什么,會有什么結果,皇上未曾明說,但蘇培盛已經心知肚明。
為了防止有人鉆空子,有其他心思,蘇培盛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皇上有意于倚梅園的宮女,而是借著“逆風如解意”,稱但凡有人可以對出來,不論是宮女還是太監都會重重有賞。這一方面保全了皇上的名聲,另一方面還可以借此機會尋找到皇上真正想要的人。
可蘇培盛萬萬沒想到的是居然真的有余鶯兒這種膽大包天的宮女,混淆視聽,豁出命想要榮華富貴的人。
面對這樣的余鶯兒,蘇培盛難道沒有一絲懷疑嗎?不可能。所以他并未直接將余鶯兒帶到皇上身邊,反而告訴皇上自己辦事不力,但又將余鶯兒帶著讓對方奉茶。有些小心機的余鶯兒也抓住了這個機會,最終皇上不僅留下了余鶯兒還夸獎蘇培盛做得好。
2,蘇培盛萬事都留有余地
余鶯兒成功地被留下,無論對于皇上還是蘇培盛都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當初皇上讓蘇培盛盲選,實則就是件困難的事。為避免出現送錯人的事情,蘇培盛這番做法將自己的責任甩得干干凈凈。他面見皇上的時候,一字未提余鶯兒答上了詩,留下余鶯兒純屬是皇上自己的選擇。
其實余鶯兒是不是倚梅園的那個宮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皇上對純元思念時,身為貼身太監的蘇培盛要為皇上排憂解難。
如果蘇培盛找遍了倚梅園都不曾有人會對詩,或許他會選擇找個合適的宮女,以隱秘性的方式促使她成為皇上在倚梅園所看到的那個人。
至于被送到皇上身邊的宮女,能否得到帝王的寵愛,能夠得到多長時間的寵愛,這些要看個人的造化。所以在果郡王提醒蘇培盛,東西交錯了人,那可就不好辦。蘇培盛的選擇是假裝聽不懂,對果郡王賠笑。無論倚梅園是余鶯兒或者是趙鶯兒,只要皇上喜歡就足夠了。
3,蘇培盛的果斷狠辣
余鶯兒最為迷惑的一點在于明明是個冒牌貨,若是聽話乖巧好好過日子,那么后宮也不是容不下她。可一朝得勢的余鶯兒將誰都不放在眼中,讓身為貴人的沈眉莊給自己讓路,將欣常在送入慎刑司受罰,甚至在半夜違規唱歌惹怒太后。
太后大怒下剝奪了余鶯兒封號,反思過后的她不僅沒有悔改,反而變本加厲,讓小夏子剝核桃,羞辱蕩秋千的甄嬛。最終余鶯兒落得死亡的下場,也是情理之中。
德不配位,才華更是不足以支撐住野心,這大概是對余鶯兒最好的形容。
按理來說蘇培盛對余鶯兒有知遇之恩,可余鶯兒不僅沒有加以感激,更是明知道小夏子是蘇培盛徒弟還苛刻對方。所以在余鶯兒不被皇上所喜的時候,蘇培盛借著小夏子的手,將余鶯兒徹底推入懸崖邊緣。
最終蘇培盛以甄嬛的名義,不僅成功將小徒弟的仇報了,還解決了余鶯兒這種后顧之憂,同時成功交好甄嬛。
從余鶯兒之事蘇培盛的處理手段,也不怪蘇培盛被稱作“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