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看過《人生大事》的正常人,都會明白這部電影的成功是因為誰,是朱一龍的莫三妹貢獻了無可替代的表演水準,大幅度提高了這部片子的觀賞價值,絕對是“人保戲”,所以,朱一龍以莫三妹奪得金雞獎,實至名歸。 金雞男主候選人,大都資歷深厚,莫三妹的最終勝出,除了人物塑造的新意、新奇、新鮮之外,還有一點是朱一龍個人表演的審美價值,我以前在另一個討論里簡短總結過,即“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審美目的,而在于審美的過程。” 有些人的表演,是“我家門前有兩棵棗樹”(直接告訴你結果)。
而朱一龍的表演(比如《幻樂之城》的“丑”,《叛逆者》的“林楠笙”,以及《人生大事》的“莫三妹”)是“在我家的后院,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為你營造出觀察的精神空間,延長了審美流動的心理過程)。 電影是一門藝術,而藝術自然以審美價值為核心,否則那不是藝術,而只能稱之為宣傳(故事)媒介。 恭喜朱一龍,祝愿他能以對電影藝術的熱愛守住表演追求的初心,走得更遠、更高,為觀眾帶來更多具有審美意義(以及思想價值)的銀幕人物。
朱一龍獲獎是把獎項還給藝術的真實寫照!
個人意見哈,我認為一個獎項的評選要分縱比和橫比。
縱比,就是和過往相比,看有沒有突破。很多人首提即中就是這個原因。很多人多提不中,也是這個原因,總是發揮穩定,就是沒突破。多提不中,常常出現在演技實際沒那么好的人身上,或者是那種已經演疲了,演技制式發揮,演什么都是一個樣的人身上。
朱一龍這一次突破極大,表現十分亮眼。
橫比,就是和其他人比。但這里面有兩個,一個是演技比,一個是角色比。演技十分依賴于角色。就像你眼前有一個碗裝滿了水,有一個缸也裝滿了水,當你需要水的時候,你肯定希望自己擁有的是缸。角色就是容器,演技就像是容器里的水。也許你本身是有江河湖海的水量(演技),但是這個角色只是一個碗那么大,你演技再裝也裝不出超過這個容器(角色)的量。
長津湖是宏大敘事的戰爭片,和血戰鋼鋸嶺那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戰爭片完全不一樣,更像是群像戲,角色沒有對片子起到一個引領作用。沈騰發揮一向穩定,獨行月球并沒有突破。徐崢的愛情神話角色太小,沒有給他發揮的空間。
只有朱一龍,從縱比來說,是他個人演技的極大突破。從橫比來說,莫三妹這個角色本身的容量就是比其他同樣參選的角色要來得更寬更深;同時,在這樣的角色容量下,他的演技很好的填滿了角色。
只要金雞沒有受到其他非藝術因素的影響,那么這個影帝必然是朱一龍的。
這次的金雞,可以說是把獎項還給了藝術。朱一龍獲獎,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