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11月上映的多部引進片中,有一部上映5天僅收352萬,表現并不起眼的懸疑片,皮哥卻期待了4個月。
它就是于暑期北美上映的,以2400萬美元成本,在全球拿下1.4億美元票房(合計人民幣超10億元)的“年度黑馬”《沼澤深處的女孩》。
電影改編自美國女作家迪莉婭·歐文斯的暢銷小說《蝲蛄吟唱的地方》,講述的是一個獨自生活在森林沼澤中的女孩,卷入一宗兇殺案的故事。
迪莉婭實際上是一位生物學家,出生于1949年,一直從事的是非洲野生動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迪莉婭曾創作過多部描繪野生動物的作品,但直到2019年,70歲高齡的她才寫出了《蝲蛄吟唱的地方》這部小說處女作,且出版后,很快登陸《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小說的成功,皆因為其細膩的文筆,生動的人物描寫,以及符合當今倡導“女權”的普世價值觀。
書中塑造的“沼澤女孩”基婭,有著悲慘的身世,但她擁有堅韌不拔的個性和頑強的意志力,散發出獨特的人格魅力,受到女性讀者的歡迎。
由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沼澤深處的女孩》,上映后亦得到全世界觀眾的喜愛。
IMDb網站評分7.1;引進后在豆瓣網上評分更達到7.7分,可見我們內地觀眾,也同樣很喜歡。
在每年引進內地的國外電影中,講“女性”的電影,也受到廣大影迷們的歡迎。
比如2016年和2018年曾先后引進的,印度阿米爾·汗制作公司出品的兩部優秀女性電影《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就分別拿到過12.99億元和7.47億元票房的好成績。
這兩部電影的故事,都不約而同地觸及到女性的社會地位、學習成長、經濟獨立、親情、愛情等方方面面的實際問題。
這些帶著現實意義的揭露與探討,容易引發觀眾同情和思考,亦是電影的社會意義所在。
《沼澤深處的女孩》亦同樣具備這樣的現實意義,但不像這兩部印度電影一樣,有一個“熱熱鬧鬧”的故事,帶著商業片的氣質。
它依托于密林深處的沼澤地,以及60年代末的故事背景,將一宗兇殺案、兩段愛情故事娓娓道來,令人沉浸其中。
一、
電影故事發生的時間:1969年10月30日;
地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巴克利灣;
事件:兩名男孩在一片沼澤地里發現一具男尸。
死者:蔡斯·安德魯斯(哈里斯·迪金森飾演),人高馬大、相貌英俊,生前是鎮有史以來最好的四分衛,深受年輕女生的歡迎。
根據警方調查,初步判定蔡斯的死因:爬上附近的塔樓,從20米高的地方,跌落摔碎后腦勺導致;
死亡時間:1969年10月29日午夜到1969年10月30日凌晨2點之間。
塔樓的欄桿和柵欄上,都沒有發現指紋,臺階上也沒有留下腳印。
但從蔡斯的牛仔夾克上,找到了類似羊毛的紅色纖維,初步判斷是來自一件女人的毛衣或圍巾。
雖然蔡斯是死于意外,還是他殺,警方沒有定論,但曾與蔡斯有過接觸的“沼澤女孩”基婭(黛西·埃德加-瓊斯飾演)首先成為懷疑的對象。
因為蔡斯生前與基婭,曾有過親密接觸。
于是警察包圍了基婭的屋子,并很快將試圖逃跑的基婭抓捕歸案,本已退休的律師托姆·彌爾頓先生(大衛·斯特雷澤恩飾演),自告奮勇成為她的辯護律師。
基婭到底有沒有謀殺蔡斯呢?我們難免會有這樣的疑問。
從外貌來看,基婭身材高挑、長發披肩、一雙大眼睛雖帶著愁容,卻難掩楚楚動人的氣質。
相信大多數觀眾看到她,都會覺得她是無辜的,是鎮民們的偏見將她送進警察局。
我們先別急著下結論,來看看基婭的身世。
基婭從小就和家人一起生活在這片沼澤地里,這塊地是她的祖上納皮爾克拉克于1897年買下的。
但基婭的父親性情暴躁,且經常家暴,這導致她的母親離家出走,哥哥姐姐們也四散東西,只留下年幼的基婭與父親相依為命。
這時候,基婭的堅韌與專注的個性,就展現出來了,年僅6歲的她懂得了如何與父親共處。
雖然基婭沒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她從父親那里學會了在沼澤地里生存的技能,即使后來父親也離開了,她依然能夠靠挖貽貝賣錢來換取酬勞,在沼澤地里生活得很好。
顯然,基婭活成了“獨立女性”的樣子,且非常極端。
她離群索居,獨自生活,不愿意離開沼澤地,也不愿意與陌生人接觸,沼澤地便是她生活的一切。
在小鎮居民們的眼里,基婭的生活是神秘、怪誕、不能理解的,她成了鎮民們口中行蹤詭異的“沼澤女孩”。
二、
如果基婭一直這樣“與世無爭”,那就沒有后面的故事了。
這顯然是不可能,漸漸長大的基婭,也同樣需要愛情。
基婭的第一段感情經歷,來自一個叫泰德·沃克(泰勒·約翰·史密斯飾演)的男孩。
他曾是基婭的哥哥朱迪的玩伴,與基婭也算是青梅竹馬。
基婭鐘情于沼澤地里的一草一木,對美麗的鳥類,更有著深厚的感情。
泰德投其所好,經常送她一些珍貴的羽毛,兩人都發現彼此情投意合,便開始了交往。
泰德教會基婭讀書寫字,又教她很多生物學的知識,還鼓勵她將在沼澤地里見到的動植物畫下來集結成冊。
基婭勤奮好學,在泰德的幫助下,她不僅補回了這些年由于沒進入學堂而落下的功課,還了解了各種動物的習性、植物的品種,學會繪制動植物圖冊。
這些讓她不再需要去挖貽貝,而只靠出版圖冊賺得的稿費,便足以維持生計,實現了經濟上的“脫窮致富”。
因此對于基婭而言,泰德不僅是情侶,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但泰德無法說服基婭,離開沼澤地跟他一起走,因此在泰德考上大學之后,他選擇了離開基婭,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失去泰德的基婭一度傷心欲絕、自暴自棄,就在彷徨之時,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也就是電影開始時發生意外的蔡斯·安德魯斯。
與感情細膩的泰德比較,蔡斯不僅體形更加健壯,性格方面也更野蠻粗暴,混身散發著粗獷的男性魅力。
一般妙齡女孩,在蔡斯面前都很難招架,基婭也被他深深吸引。
也許是失去了愛人之后,內心受到傷害的那部分,需要另一份感情來填補。
雖然蔡斯對基婭研究的那些昆蟲、鳥類和植物不感興趣,基婭還是接受了他,兩人很快就打得火熱。
但不久之后,基婭就發現蔡斯純粹是個渣男,他不僅同時與別的女生交往,還有一個未婚妻。
于是基婭毅然選擇離開蔡斯,但蔡斯不想輕易放過基婭,他展露出兇惡的本性,開始使用暴力手段,對基婭窮追猛打,對其人身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三、
回到開頭的案子,也就是在基婭和蔡斯之間出現感情危機的時候,蔡斯卻突然意外死亡了,這不得不令人懷疑他的死,與基婭有著某種聯系。
證據呢?
有目擊者曾在沼澤地看到基婭和蔡斯的爭吵;
從蔡斯的牛仔夾克上,發現的紅色纖維,正是來自基婭的紅色羊毛帽;
基婭曾送給蔡斯一條貝殼項鏈,但在蔡斯的尸體上并未發現,蔡斯的母親認為是兇手(也就是基婭)在殺人之后拿走了。
但這些都不是決定性的有力證據,牛仔夾克上的那些羊毛纖維,也可能是在案發前就沾上的。
而托姆律師卻找到了基婭的不在場證明。
就在10月29日早上,有目擊者看到基婭搭乘9點鐘的巴士離開巴克利灣,前往格林維爾去見出版商,直到30日案發后才回來。
雖然控方律師指出,基婭完全有可能在29日夜里搭乘11點半最后一班車,潛回巴克利灣作案,再搭乘凌晨2點30分的頭班車,返回格林維爾。
但出版商羅伯特·福斯特證實,基婭在29日和30日兩次與他見面時,都表現得淡定自若,絲毫看不出神色慌張的樣子。
因此法庭的陪審團,最后選擇了相信基婭是清白的,她被當庭釋放,回到了自己的沼澤地里。
后來,泰德又回來找基婭,并向她坦白心跡。
經過深思熟慮,基婭選擇重新接受泰德,兩人經歷種種挫折,最后還是走到了一起。
這似乎是個大團圓的結局,但如果結局沒有一些令人意外的反轉,這部電影就配不上那么多的好評。
觀眾最大的疑問在于,蔡斯的死到底與基婭有沒有關系?
電影并沒有給出正面的答案,但給了足夠大的暗示。
就在基婭去世后,晚年的泰德在整理她留下的物品時,意外在一本手冊中發現了基婭送給蔡斯的那條遺失的貝殼項鏈。
這足以證明案發當晚,蔡斯的確見過基婭,至于當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也許有人要問:如果是基婭殺了蔡斯,那么在做了這些事之后,她又如何能夠克服內心的不安,一直保持鎮定呢?
這一點從電影里也能夠找到答案。
在基婭與出版商共進晚餐時,她曾提到母螳螂在交配時,會吃掉公螳螂的特殊習性,她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事。
基婭從沼澤地里了解了所有的死亡,她認為每種生物為了生存,都會做它必須做的事,獵物為了生存也會殺死它的捕食者。
基婭并沒有受到正規的教育,也就不具備普通人的價值觀,在她的看來,為了自己能夠活下去,即使殺害蔡斯也在所不惜。
這也是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價值觀,作者試圖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詮釋維護女權的重要性。
“沼澤女孩”基婭性格倔強、思想獨立、內心強大,具備一名現代女性必須擁有的各種性格特點,因此也得到無數女性讀者的力捧。
四、
奧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正是小說的原著粉,她不僅努力促成20世紀福斯買下影視版權,還親自擔任電影的制片人。
另一位原著粉音樂制作人泰勒·斯威夫特在得知電影項目啟動后,則毛遂自薦為電影創作并親自演唱主題曲。
除此之外,電影的創作團隊,從編劇露西·阿里巴,導演奧利維亞·紐曼,到攝影師波莉·摩根,也都清一色為女性主導。
正是這樣的制作班底,才打造出這樣一部還原小說野性與詩意氣質的優秀作品。
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的沼澤;陰郁蔥蘢的密林;翩翩起舞的群鳥;蝶鬧蜂喧的各種昆蟲,這些唯美的畫面構成了電影的主基調。
如此美輪美奐、敘事獨特的好片難得能在電影院里看到。
這部電影原本可以成為2022年我們電影市場的“救市之作”,不過現在有點可惜了,因客觀原因,不能進入影院的朋友,可以等待線上觀看。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