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應該是國內最好的女性導演了。
曾獲三屆金馬獎最佳導演,五屆金像獎最佳導演,以及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師從胡金銓的她,第一部電影是恐怖片《瘋劫》,由此加入了香港新浪潮的大流。
第二部也是恐怖片,是蕭芳芳投資并請她來拍的《撞到正》,期間蕭芳芳并沒有干涉許鞍華的拍攝。
電影的票房大賣讓許鞍華有了更多的底氣拍她的越南三部曲的后兩部《胡越的故事》和《投奔怒?!?。
十五年后,許鞍華投桃報李,邀請蕭芳芳主演《女人,四十》。
彼時的許鞍華是人生最失意的時刻,1991年執導的兩部電影《極道追蹤》《上海假期》票房慘敗,《少年與英雄》因成片效果不佳,并未上院線。
這種失敗讓已經是金像獎最佳導演,拍出過大賣作品的許鞍華心灰意冷,認為自己已經不適合電影,遠走日本,暫時離開電影。
蟄伏四年,許鞍華再度擁抱電影,像當年剛出道一樣,重新審視電影。
1980年,蕭芳芳的《撞到正》讓許鞍華有了更多的機會,1995年的《女人,四十》,蕭芳芳又為她帶來了好運。
《女人,四十》一出現,轟動華人影壇,許鞍華一掃之前的陰霾,開始揚眉吐氣。
電影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攝影等五項大獎,獲得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六項大獎。
不僅如此,《女人,四十》還讓蕭芳芳成為繼張曼玉之后中國第二位柏林電影節影后,直到24年后才有了第三位獲得者詠梅。
《女人,四十》是許鞍華與蕭芳芳的共同成就。
電影中,蕭芳芳提議了開頭和結尾兩場戲,如今看來都成了經典。
第一場是蕭芳芳等魚死,一巴掌拍死了瀕死的魚,第二場是木棉花落下,被當作落雪,可見好的演員和導演在一起確實有1+1>2的效果。
電影大師特呂弗曾說過:
蹩腳電影之所以充斥著血腥暴力,是因為導演沒能力通過樸素而簡單的鏡頭表現強烈的感情。
而許鞍華的《女人,四十》屬于后者,用最平實的感覺去講生活,不歌功頌德,也不田園牧歌,只有“真實”二字。
人這一生要活三輩子,第一輩子是年輕的時候,這一階段沒什么煩惱。
不知道為誰而活,每日最大的難過就是學業有沒有完成,喜歡的女孩會不會跟自己在一起。
如片中的孫定一,他是一名大學生,從來沒有進入過社會。
所以暫時不能理解母親阿娥擔起整個家的責任,也不明白父親阿炳的逆來順受和老好人屬性。
在他的思想中,快樂就是上學、追女、玩音樂,放假了就幫父母照顧爺爺,傷心就是女友不理他了。
沒什么大事,也沒什么愁苦,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因為他想事情只看一面,所以只顧這一面就可以讓這一輩子過得很好。
第二輩子是人到中年。
這一時期上有老下有小,為家人而活,基本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生活與追求,活著就是辛苦工作、照顧老人、操心孩子。
如片中的阿娥,自己過生日買條魚慶祝都要斤斤計較。
這并不是她小心眼,而是因為家里的經濟并不寬裕,需要省吃儉用,合理規劃才不至于入不敷出。
在婆婆去世后,她一個人承擔起了看護公公的重任。
因為公公有老人癥,幾乎忘記了所有人,唯獨記得阿娥,再加上她長期與公公相處,知道怎么與他溝通,所以她自己的時間就被焦心公公占據了一大半。
與此同時,她還要平衡工作與生活。
直到鄰居霞姐患癌時日無多,跟她同樣得了老人癥的老公臨終告別時,阿娥才明白人到中年也要擠出時間留給自己和老公。
畢竟人老后最終的伴侶永遠是另一半,而非子女,如果人到中年,一直在為事業、家庭而操勞人生會變得很無趣。
時間一久,雞毛蒜皮都能成為導火索,雞零狗碎都可能大動肝火,對工作提不起興趣,對朋友耷拉著臉,對家人怨聲載道。
有時候,活到第二輩子的中年人應該學學自己第一輩子的年輕樣子。
昨日事讓它煙消云散,明日來再享明日福,把什么事都扛在肩上,總有一天會壓垮自己,心大一點,為自己一點,人生會更有趣一些。
第三輩子是人到老年,人老了該怎么活?許鞍華在片中設置了三個情景。
一是無兒無女的霞姐夫妻,老公老人癥,但霞姐從未抱怨,總是積極面對人生,看淡生死,包容一切。
二是阿娥的婆婆,她能理解兒媳婦的不易,對她也特別好。
一旦自己空下來就會來幫阿娥處理家務事,為她排憂解難,不會讓子女為自己擔心,更不會拖累子女。
她的走很利索,她這樣的老人懂得人老了該怎么做,也能夠對兒女感同身受。
所以阿娥才會在她去世后到天臺上大哭,因為以后她的累沒人可以分擔,也沒人可以理解。
二是阿娥的公公,他患有老人癥,看護所待不住,老人院不喜歡住,只能讓家人24小時守住他。
否則不知什么時候就有可能出事,可他并不知道因自己老了,無形中給子女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壓力。
所以在他回光返照后進行了彌補,認出了女兒,送她花,夸她美麗,想起了去世的老婆,說她是仙女,要在山那邊跟她約會,對阿娥滿是感激,第一次送花只給了她一個人。
某些時候,老人也明白自己子女的難處。
只是他們老了,眼腳不利索了,腦袋不靈光了,無法再像以前照顧那樣子女了,反過來還需要子女的付出,才讓人到中年的子女們的第二輩子過得不那么如意。
在《女人,四十》中,不管有無兒女的老人。
他們都在盡力的自己過活,不給兒女添負擔,阿娥的公公婆婆都是這樣。
這就是他們認為的第二輩子的活法,累點,苦點沒關系,只要他們和子女都保有第一輩子的有趣就行。
這種先年輕后老年的時間規律是上天最絕妙的安排,先讓我們知道什么是快樂,該怎樣快樂,才能在第二、三輩子中找到快樂,才不至于在中老年時丟掉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