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楊絳我們都不會太陌生,因為她的名作之一《我們仨》實在是一部十分情真意切、不可多得的佳作。但很少人能夠知道,這本名作的誕生是她費盡心思的結果,就像是剜下一塊肉一樣難受而創作出來的作品。
這是本取材于楊絳的真實生活的書,溫馨感人的背后,卻盡是她在遭受極端的痛苦后對美好的回憶。在這本書中的一段話中,她用最簡單的語言述說了她遭遇的變故,平淡而憂傷。這兩段變故就是她的寶貝女兒和相愛相守的丈夫的相繼離開。
一、才子佳人般的相知相愛
楊絳和丈夫錢鐘書的相愛相識歷來被傳為一段佳話,他們是一對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妻。
錢鐘書為人風度翩翩,學識淵博,是當時許多男女眼中的男神。他們兩個都出生在一個相似的家庭中,從小知書達理,見識廣泛。因此經過朋友的引薦后,兩個很聊得來的人很快走在了一起。
其實一開始兩個人沒有在一起時,錢鐘書就是最主動的一個人,當時突然聽說追求者很多的楊絳居然有了未婚夫,他心急如焚,直來直去地就向楊絳問了個清楚。所幸是虛驚一場,但也因為這一次的坦然,兩個人更加親密了。
錢鐘書不僅僅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學者,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他每每出版一本書,都是由楊絳來寫書序,可以說她是他的專屬寫序人和他的第一個讀者。楊絳在讀書的時候就以才氣名揚四方,雖然她從來不以一個作家的身份自比,但她的創作也十分豐富。當然,錢鐘書也是她的第一個讀者和寫序人。
楊絳是一個很有獨立意識的新女性,在對她的許多稱呼中,“先生”是她最滿意也是最為世人接受的一個。在當時女性還是頗受歧視的年代,她這稱呼簡直是開天辟地的大膽意識。
二、同甘共苦的婚姻生活
相比錢鐘書學識的廣闊和聰穎,在生活自理上,他簡直是一個生活白癡,甚至很多基本的生活常識他都不會。所幸他遇見的是出生名門卻從不嬌生慣養的楊絳。楊絳是一個很會打理生活瑣事的妻子,為了錢鐘書能夠集中他的學術研究,她甘愿洗手做羹湯,給他一個最堅實可靠的后盾。
有一次,兩個人在英國生活時,錢鐘書突然得了一種怪病。在他的臉上,長了一個十分可怖的膿瘡。本來可以完全依托給醫院的護理人員照顧的楊絳,因為擔心異國他鄉的人不靠譜,居然自己學習了照顧這種病的辦法,讓錢鐘書快速地順利痊愈了。
他們一起度過了最美好的戀愛時光,很快成為了一對令人羨慕的夫妻,并且共同迎來了愛情的結晶。在楊絳懷有身孕的時候,一向不會料理家務的錢鐘書也開始忙碌起來,為了妻子和未來的孩子做了許多原來覺得十分困難的事。
他們兩個都是脾氣溫和的人,即使遇見很大的矛盾也不會紅眼。后來在特殊時期,兩個年紀不小的人被相繼下放到農村時,如果沒有雙方之間的鼓勵和扶持,他們也不會后來的故事了。
三、相伴到老的愛情
能夠相互理解的夫妻是很難見的,因為兩個人需要面對的考驗和挫折實在是太多了。沒有一絲血緣的牽絆,僅僅只是因為愛情,兩個人才選擇在一起成為了夫妻。因此一旦沒有這種愛的基礎作為維持,婚姻中的雙方總是會相愛一時容易,相守一輩子極難。
楊絳和她的丈夫女兒熬過了一切的困難,沒有一起享受過多久幸福快樂的時光,他們就永遠分離了。在此之前,她和丈夫共同遭受了喪失愛女的巨大悲痛。丈夫錢鐘書的年齡也已經很大了,在這種大的打擊下,病得更加嚴重,次年也離開了。
一般的人在猛烈的打擊下很容易就會變得萎靡不振,喪失活著的欲望,但楊絳沒有。她曾經和自己最愛的女兒和丈夫一起度過了許多難關,因此當面對這些時,她選擇了變得更加強大。讀過《我們仨》的人都會感受到書中飽含的那種堅定的信心,這正是楊絳當時抱著的那種信念所筑成的。
雖然自己在世間已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楊絳卻從未想過追隨女兒和丈夫同去。她要和時間賽跑,她要在沒有女兒和丈夫的日子里肆意奔跑,努力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