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威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所最終看到的成片其實在幕后可能是經歷了數次調整乃至是經過了激烈的爭論或者是妥協所得來的。
而在眾多漫威電影作品中《美隊3:內戰》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
早前我曾在推送里聊過,關于漫威「內戰」這樣一個IP,早前在拍攝的時候是經歷過一次比較“驚險”的矛盾的,大體上來說,就是當年在拍攝《美隊3》的時候,當時漫威公司內部的「漫威創意委員會」其實是不太想讓鋼鐵俠這樣一個角色出現在電影中的。
并且當時這一委員會給出的建議是:不要讓電影的最后結局設定成為「美鋼大戰」,而是設定成美隊和鋼鐵俠最終和好,然后一起對抗反派boss,顯然,這一設定相當老套,為此,當時作為導演的羅素兄弟和凱文·費奇都曾先后向上反饋,如果最終電影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自己就會離開漫威。
這件事情,也是最終鬧到了當時迪士尼的CEO這邊,也正是這件事情之后,漫威影業才會被獨立出來,成為了和當時漫威娛樂真正平起平坐的分公司。
但《美隊3:內戰》幕后的趣聞并不止這一件,在最近接受《The Town》播客節目采訪的時候,《黑豹2》的制片人內特·摩爾在談到《美隊3》電影的時候透露了當年另外一個《美隊3》的開發版本。
內特·摩爾:
“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解決冬兵的故事情節,我們希望美隊和冬兵最終團聚,還有我們……我們知道我們想使用澤莫男爵的情節,你知道,他顯然是一個經典的美隊反派,我們圍繞Madbomb周圍的MacGuffin制作這部電影,Madbomb裝置爆炸了,導致正常人開始受到影響變得憤怒暴亂。老實說,這與我認為這個設定和他們在《金斯曼》中所做的有點相似。”
在設定中,Madbomb是于1975年的《美國隊長》第193期首次推出一種裝置,當它被激活時,將使給定地區的每個人都屈服于超自然誘導下的憤怒。
值得一提的是:
當時這一版本的設定盡管制作人摩爾等人認為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到了后來漫威的凱文·費奇這邊,卻被是被凱文認為Madbomb的故事“不夠宏大”,所以,在這一條開發路線被斃掉之后,這才有了后來的“復仇者內戰”的開發路線。
而針對原有Madbomb的故事設定,此前作為導演的羅素兄弟曾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曾透露,“Madbomb故事的魅力,是它會將成群結隊的普通人變成了狂暴者”:
“Madbomb故事版本的魅力在于你把成群結隊的人變成了狂暴者……這是美隊和復仇者聯盟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Madbomb故事的上升概念是美隊必須與平民戰斗,以及他將如何處理……由于他的本性,我們一直試圖讓他陷入這些有趣的道德難題,因為如果平民是對手,他怎么能在不干掉他們的情況下阻止他們呢?”
除此之外,在原有的這一版設定中,受到裝置影響的可不僅僅只是平民,復仇者的一些隊友也可能會受到裝置的影響,成為了狂暴者,所以,如果當年這版本劇情被開發出來,那么,獵鷹山姆、寡姐等角色可能會成為美隊等人的對手。
所以,單純的從這些被“放棄”的開發版本來看,雖然在咖位以及劇情影響力上不及“內戰”這一IP,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大的看點的,而就目前來看,Madbomb裝置故事后續還是有一定可能會被運用到《美隊4》中的。
外網有一種說法就是,這一裝置或許會很容易被運用到“紅浩克”劇情的聯動上,或許該設備能夠觸發羅斯將軍的憤怒狀態,從而促使他成為紅浩克,當然了,這目前也只是外網的一種猜測就是了。
具體會不會重啟這一開發版本,或者說聯動一些其他角色,這個咱們還得等到后續《美隊4》的一些前期宣發內容才能有所判斷。
更多精彩好萊塢電影情報、美劇推薦、影視吐槽,請關注好萊塢電影情報橘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