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奕上相親節目之前,8歲的女兒很認真地幫媽媽描眼影,母女倆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
黃奕:“你說,有三十多個男人,我要不要去挑一個?”
女兒邊畫眼影邊說:“挑一個干嘛?”
黃奕答:“那我要不要……”
她還沒說完,女兒就開始接話:“給自己一個機會?”
黃奕跟男嘉賓上節目的時候女兒也去了,為了給媽媽制造機會,她使勁勸男嘉賓跟她們同坐一輛車。
看了節目的人一定覺得黃奕的女兒的女兒情商超高,超會說話。
但其實只不過是這么多年只有她知道被婚姻撕碎的黃奕過得有多辛苦,不是她有多聰明,是她愛媽媽,希望她有好歸宿。
小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純粹的、無條件的
跨年動漫《小虎墩大英雄》讓很多寶爸寶媽動容,讓父母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孩子,估量孩子對自己的愛。
小虎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他是傳統意義上的“留守兒童”,爸爸媽媽把他交給伯伯代為撫養。
虎墩每年都期待爸爸媽媽能回家看他,哪怕一年就來一次,過年回來也好,但這一等就是11年。
伯伯告訴11歲半的小虎墩:“等你當了鏢師爸爸媽媽就會回來!”,虎墩一聽,兩眼放光,只要能見到爸爸媽媽,但凡有一線希望,他都會拼命抓住。
很多人愿意說:“父母的心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在石頭上。”
其實這話不對,父母越老越牽掛兒女,孩子越小越愛父母,在小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
小孩子很容易因為父母的幾句話否定自己,或者去做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事。
黃奕的女兒使勁撮合媽媽跟別的男人在一起,她真的不希望自己的親爸親媽在一起嗎?
當然不是,她只不過是和小虎墩一樣,把所有問題都歸結到了自己的身上。
小虎墩以為父母不回家是因為他不夠爭氣,只要他能成才,父母就一定會回來。
黃奕的女兒從心底里覺得是她和爸爸影響了媽媽的幸福,所以她不僅不會要求爸媽復婚,還希望媽媽跟別的男人結婚。
她的想法很純粹,只要媽媽能幸福就好。
很多父母覺得,父母愛孩子當然比孩子愛父母多。
樊登就問他們:“那你試試看,你兒子把你打一頓,過15分鐘,你能跟他和好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反過來,父母打罵孩子,小孩子還是會跟父母和好,粘著爸媽。
小孩子在任何時候都想著回家,哪怕家里有人打他,有人拿烙鐵烙他,他還是要回家。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天然的、純粹的情感,是難以割舍的。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給孩子的應該是更多的是陪伴和愛,而不是缺少陪伴的物質基礎。
我們如何在控制型和放手型父母中尋求平衡?
周潤發嘲笑劉德華是個女兒奴,劉德華不僅時刻陪伴女兒,他甚至可以一年為女兒燒5個億,女兒喜歡飛機,他轉頭就能買一架私人飛機。
他專門給女兒挑了不用考試的學校去讀,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無壓力的童年。
劉德華看似寵溺的教育方式其實和黃圣依“虐兒”式教育一樣,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掌控型家長。
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很多人對于育兒的尺度都非常難掌握,但是大部分中國父母還是愿意為孩子鋪路的。
小虎墩的故事給很多掌控型父母上了一課,在某種意義上來講,虎墩的教育是交給大伯的。
大伯是師父,他充當的是老師的角色,他11年半的成長歷程里,父母很少干預,他的教育11年前靠老師,還有一年靠社會。
12歲的虎墩,就有非常出色的獨立能力,他能一個人出門做任何事情,完全是一個小大人的模樣,這是現在的很多孩子都不具備的能力。
虎墩能討很多父母歡心的另個原因是他經常炫耀自己的父母,虎墩驕傲地跟大家講:“我可是鏢二代,我爸媽可都是鏢師!”
好不容易趁著過年陪孩子看電影的父母們,都非常羨慕虎墩這樣懂事又有獨立能力的孩子。
都說見賢思齊,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虎墩一樣優秀,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點:
是他們自己,限制了孩子成長的能力。
現在12歲的小孩,要么像劉德華的女兒一樣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要么就像黃圣依的兒子一樣奔波于各種輔導班中。
他們連日常的蔬菜都不認識,更不要談獨立生活的能力。
黃圣依給8歲的兒子安迪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兒子連交友的時間都沒有,不想上輔導班的安迪也不敢跟爸媽講,只能自己哭,哭到抽搐。
安迪是不認識蔥和花的,他分不清花盆里種的到底是菜還是花。
大部分孩子都是安迪和劉德華女兒這樣的,他們被父母控制得太死,中國式的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焦慮和個人經歷加到孩子身上。
虎墩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并不是缺位的,他的父母看似完全放手型,但其實一直在給孩子樹立榜樣。
他們做好自己的事業,讓孩子了解他們的職業,用榜樣的力量帶領他前行,而不是強行教育和壓制。
這種看似放手型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成熟得非常快,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控制型的父母容易養出叛逆、沒有擔當的孩子,還要付出很多精力,反倒吃力不討好。
劉德華年輕的時候過得太苦,就想讓女兒有個輕松快樂又富足的童年;黃圣依看到身邊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報班就想讓安迪也緊緊跟隨。
正是父母的這種掌控,讓很多小孩失去了自我發揮的余地,他們就不能像虎墩一樣,長成事事能自己處理的小大人。
虎墩的成長經歷是少數例子,大部分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學會放手,是最難的,我們經常會不自覺地插手孩子成長中的很多事情。
其實做父母最好的尺度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信任,像虎墩的父母一樣,注重培養孩子的內驅動力和自立能力,忍耐住把自己的意念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欲念。
富足的愛是一個人能抵住艱難生活的底氣,這是多少物質都不能比的。
有足夠的愛打底,才能讓孩子不自卑,不容易抑郁;錢是虛的,一個人有持續的內驅動力和足夠的精神支撐才能走完漫長的一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養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光考慮物質、技能儲備,更要注重培育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內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