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格格》紅了20多年歷久不衰,《青青河邊草》賺足了觀眾眼淚,《一簾幽夢》讓人恨得牙癢癢。
這些作品的最后一頁,都寫著「X年X日寫于可園」。它是瓊瑤的家,也是她的辦公室,隱身于忠孝東路4段小巷內,占地600多平米,7層獨棟樓房加上一大片花園,市值高達5億元。
前段時間,它通過危樓重建案,改建前短暫對外開放,很多書迷趕去一窺究竟。有人參觀后感動滿滿,也有人很失望,覺得大名鼎鼎的可園,原來就這?
在瓊瑤心中,可園的地位很高。她在日記中寫道:
可園,這不只是一幢房子、一個花園,更是我心靈休憩,不再流浪的保證。
瓊瑤1980年買下它時,正是與丈夫平鑫濤結婚的第二年。平鑫濤是皇冠雜志社創始人,堪稱瓊瑤的伯樂。在他的助力下,瓊瑤的《窗外》一炮走紅,兩人的關系也在合作中日益親密。
可園是瓊瑤和平鑫濤的愛巢,園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是他們悉心呵護的產物。平鑫濤經常跑去花市,想把奇花異草都搬到這里。只要瓊瑤有需求,平鑫濤就盡力滿足她。
瓊瑤喜歡在涼亭里寫稿,他就給亭子裝上現代紗門,雖然看起來不搭,卻讓她免受蚊蟲叨擾;瓊瑤喜歡打保齡球,他就在家里改了個保齡球館;瓊瑤迷上拼圖,他就請木工在地下二層鼓搗出一間「拼圖室」。
瓊瑤在揚州拍攝電視劇《青青河邊草》時,看到揚州庭院很美,就跟平鑫濤說:
如果我們的魚池上,也有一座揚州庭院的小橋就太好了!
平鑫濤馬上量了小橋的尺寸,托揚州庭院專家定做小橋。小橋從揚州千里迢迢運來,一片片拼湊搭建而成。
在可園里,瓊瑤的全部生活就是構思、寫作,閑暇時到院子里賞花,在魚池邊欣賞錦鯉游來游去。據瓊瑤的朋友蔡玲透露,瓊瑤是從來不輕易出大門的。外面花花綠綠的世界對她似乎了無吸引力,因為「家里太舒服了」。
一次,瓊瑤獨自出門,沒走幾步就迷路了,最后還是家里阿姨出去找到了她。平鑫濤生病入院后,瓊瑤悲痛地寫道:
他再也回不到他熱愛的可園,再也不能和我溫柔相守,時而嬉笑、時而斗嘴地度過每一天!
瓊瑤買下可園時,這里還是郊外。房子前面是芭蕉林,穿過芭蕉林是鐵路,四周都是空地和田野,一望無際。隨著城市的發展,這里成為寸土寸金的黃金地帶,距國父紀念館、小巨蛋等地標建筑直線距離1公里以內,是鬧中取靜的理想住所,價格翻了至少10倍。
不過,再好的房子,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在一堆建筑群中,可園并不起眼,前去打卡的「80后瓊瑤迷」Shirley暴走整個忠孝東路四段才找到。當Shirley排了1個小時隊,終于進入憧憬已久的可園后,心里卻有些失望:
怎么這么破敗?
與想象中的豪宅不同,可園的瓷磚樓破損嚴重,加上樓頂水箱,還有生銹的防盜窗,給她一種「城中村」既視感。
Shirley興沖沖地去門口拍照留念時,看到圍墻上有很多涂鴉。可園附近曾開過一些夜店,很多醉酒的人會在瓊瑤家門口亂寫亂畫,怎么申訴都沒用。
不過,這并不影響可園內的精致感。踏入可園,就像來到蘇式園林。瓊瑤把可園布置得古典幽雅,花園幾乎占了一半。園內小橋流水,樹木林立,梅蘭竹菊、紫薇花、洋紫荊各有風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棵火焰木。它是平鑫濤花重金從深林中移植而來的,有六層樓高,橫跨整個花園,有種傲視群花的氣概。火焰木原本是春天開花,一年花期只有一季。可這棵火焰木卻與眾不同,無論春夏秋冬,只要陽光好就隨時開花。
在一樓客廳里,播放著瓊瑤劇配樂,桌上擺放著瓊瑤的手稿、平時用的眼鏡,還有經典戲劇《鬼丈夫》的金色面具,以及瓊瑤劇中的服飾、劇照。看到古巨基、蘇有朋、林心如等明星多年前的劇照,Shirley不禁感慨「爺青回」。
客廳地面的石材和沙發都是紅色的,屋子里寬敞明亮。透過窗戶,能看到滿園植物迎風招展。
在可園的地下室,有一間視聽室,相當于是個小型電影院,有80英寸的屏幕和環繞音響。每晚12點,平鑫濤就不許瓊瑤寫劇本了,這是兩人的午夜場電影時間。兩人并排坐著,一邊品茶,一邊看租來的DVD。
自從2019年平鑫濤去世后,瓊瑤的愛情畫上句號,她也在公眾視野中逐漸淡去。目前,瓊瑤已跟家人搬到了淡水區安享晚年,她形容自己現在的生活,就像是一條靜靜的、蜿蜒的溪流,緩緩地、自在地流,在流淌中收集世間的美好。
身體還好,小毛病有、大毛病沒有,打完了3針疫苗。
瓊瑤舍不得可園的花草樹木,于是將鳳凰木、火焰木等老樹捐贈出去,還特意請了50多個人來完成樹木移植。池子里的700條七彩錦鯉,也被她贈給學校和公園。
未來,可園將用4-5年的時間,在原址進行重建,改成14層高的電梯大廈,并在里面設瓊瑤故事館和咖啡館,讓粉絲能來走走,回味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