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一定對春晚的機器牛印象深刻,它們組團出現在了牛年春晚的舞臺上,和劉德華、王一博、關曉彤一起表演,一身紅色十分喜慶。
然而很遺憾,機器牛,或者說四足機器人超前的技術與短期內難以商業化的尷尬處境讓它被貼上了“屬于未來”的標簽。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趙老師認為,足式機器人要達到可用的標準,成本又能大幅下降,要“幾個量級”的技術突破,但這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至少是十幾年之后的事情”。
與此同時,國內已經有一些諸如擎朗智能這樣的機器人公司在無人配送機器人的研究與商業化上有所建樹:與以往不同,如今的智能餐廳里傳菜員不再需要“扛”著大托盤來回于后廚與餐桌之間,后廚裝盤完成后,直接將餐品放在機器人的托盤上,選擇桌號后,送餐機器人則會根據最優路線進行配送。
據悉,一臺擎朗送餐機器人一天可以跑一兩百趟,其他配送效率完全超過了一個服務員的傳菜效率。不僅如此,該機器人已在全球上萬家門店推廣開來,讓機器人配送成為了新時尚。
不過,中國的機器人使用密度距離全球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全球機器人使用密度為62臺/萬人,中國境內的機器人使用密度為30臺/萬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機器人和餐飲業的有機結合是餐飲行業實現智慧化、標準化、高利潤運營的全新途徑。機器人“無接觸配送”模式必將成為趨勢。
機器人和商業之間的有機結合是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標準化、高利潤運營的全新途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在愈來愈多的商用場景看到機器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