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話,理查德·伯頓長得并不太符合亞洲人的審美。
理查德·伯頓
好像從來沒有過少年感,滿臉痘疤,肩寬驚人。
他在中國觀眾中出名的是與伊麗莎白·泰勒的那段愛恨糾纏。
但在西方,很多人即便到今天都還是理查德·伯頓的死忠粉,不少人提到他,都覺得他迷人極了。那么,讓我們追溯一下伯頓的過往,看看這個男人為什么能迷住泰勒。
礦工的兒子
理查德·伯頓,原名理查德·沃爾特·詹金斯,1925年出生于南威爾士的一個叫做龐特海德芬的小村莊。這個家庭掙扎在貧困線上下,父親是一個嗜酒又嗜賭的礦工,母親則是當地酒吧的服務生。礦工是拿命掙錢的行當,伯頓的父親一拿到薪水就忍不住出去爛賭,全然不顧家中有13個孩子要養。是的,伯頓有12個兄弟姐妹,母親大著肚子工作,大著肚子操持家務,小伯頓幾乎是姐姐辛西莉亞一手拉拔長大。
理查德·伯頓
伯頓2歲的時候,母親因為生第13個孩子格雷厄姆死在了產床上,伯頓就更是沒人管的野小子。長姐辛西莉亞又當姐姐又當媽,伯頓對姐姐的情感簡直像是對媽媽一般依賴:“對我來說,我的姐姐比任何母親都更像母親。”
理查德·伯頓的姐姐辛西莉亞在他的葬禮上
然而,姐姐家也不富裕,小伯頓很早就開始送報紙,為了補貼家用,他什么兼職都做過,從小就飽嘗生活艱辛。但伯頓學習成績很好,從小到大一直拿獎學金,當他上了中學后,還認識了人生中一位重要導師菲利普·伯頓。
菲利普·伯頓是塔爾伯特港中學的英語老師,同時兼任學校戲劇社的指導老師。伯頓參加過幾次戲劇社活動,當他看到伯頓的表演后,菲利普連聲驚嘆:“這孩子是個表演天才!”
理查德·伯頓
但此時的理查德·伯頓卻陷入了人生中的低谷,家里沒錢,父親要求他放棄學業回家打工。菲利普得知伯頓的困境時,不但推薦他去演出,還試圖領養這個孩子,只可惜因為與伯頓年紀只相差20歲沒有領養成功。菲利普并沒有放棄,他從老詹金斯手上拿到了理查德·伯頓的監護權,自此開始為伯頓保駕護航。
小伯頓也投桃報李,他將自己的姓改為伯頓,并且在成名后對公眾宣稱:“我的一切都來源于他(菲利普·伯頓)!”
年輕的理查德·伯頓
菲利普第一個任務就是矯正伯頓那一口濃重的威爾士腔。每天清晨,菲利普都會帶著伯頓爬山,一面是鍛煉伯頓的肺活量,一面讓他大聲朗誦莎士比亞,“你必須要說一口標準英語,不能帶任何威爾士口音。”菲利普對伯頓說道。
理查德·伯頓
年輕的伯頓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他有上帝贈予的天賦,經過幾年歷練,理查德·伯頓在戲劇《德魯伊之眠》中以“威爾士戲劇新星”的身份首次亮相倫敦,贏得一片贊譽。而后,伯頓獲得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在戰時又加入了英國空軍。
1948年,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期滿后,理查德·伯頓到了倫敦西區,在那里他站穩了腳跟。
魅力男性
理查德有一雙迷人的藍綠色眼睛,充滿了少男無辜稚氣。一頭濃密的黑發,健壯的肌肉,洪亮、清晰、顫動心弦的男中音。菲利普·伯頓說:“他有著最非凡、最神奇的舞臺表演。如果你看過他的演出,很難不為他而著迷。”
理查德·伯頓
他身上混合了泥土和空氣的氣息。伯頓的同鄉埃姆林 ·威廉姆斯道:“他看起來像’一位拳擊詩人’。”
英國人熱愛莎士比亞,當伯頓在舞臺上演繹《科里奧蘭納斯》時,整個英倫都為他震動了。一些女孩子宣稱聽到他的聲音會忍不住蜷縮腳趾,“他太性感了,那種粗糙又熱情,奔放又克制的性感簡直令人著迷。”
理查德·伯頓
1949年,這位英俊的男子就與女演員西比爾·威廉姆斯結了婚,兩人的婚姻長達14年,并且育有兩個女兒。
理查德·伯頓與妻子西比爾
理查德·伯頓具有天賦,喜歡讀書、寫日記,但絕對不要指望伯頓是忠誠的。在那個年代,男性在影視行業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一位事業蒸蒸日上,被默認為是英國戲劇界領袖繼承人的男子,外面的誘惑太多了。當然,伯頓本人也不是什么忠貞之輩,在與西比爾的婚姻中,伯頓出軌無數次,只不過他每次出軌最終都會回到妻子身邊。
理查德·伯頓
作為深愛著丈夫,同時也依賴著丈夫的女人,西比爾能做什么呢?她只能默默忍受丈夫的不忠,等待那個醉醺醺回到家的人。
是的,在伯頓小的時候,最討厭嗜酒如命的父親。但當他長大成人之后,竟然與父親一樣,變成了一個每日酒不離手的醉鬼。
理查德·伯頓
伯頓說,當他酗酒最厲害的時候,一天要喝三瓶烈酒。
鮮衣怒馬時完全不覺得有問題,身邊圍繞著環肥燕瘦的美女,手中永遠端著一杯美酒。然而酒精摧毀了他的容貌,銷毀了他的美妙嗓音,待到伯頓50歲的時候,已經因為渾身顫抖沒辦法自己拿起餐具了。
勇闖好萊塢
理查德·伯頓上升得太快了,他的聲音傳到美國加州。
1952年,好萊塢向他招手,伯頓欣然接受邀請,帶著妻女施施然來到美國,與福克斯公司簽訂了合同。并且在1953年憑借《長袍》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
理查德·伯頓《埃及艷后》
與此同時伯頓也沒有放棄舞臺演出,他與英國的老維克皇家莎士比亞公司合作,在百老匯登臺,每一場有伯頓的演出都會爆滿。而后,那個歷史性的故事就發生了,《埃及艷后》將理查德·伯頓與伊麗莎白·泰勒聚在一起,恰似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埃及艷后》
其實這兩人早在1953年的一次派對上就見過了,伯頓對泰勒的出現滿口都是溢美之詞:“坐在泳池對面的一個女孩兒放下手中的書,摘下墨鏡看了我一眼。她的美如此超凡,以至于我差點笑出聲來……毫無疑問,她如此迷人……如此豐滿。她是神秘的天賜之作……”而泰勒卻對伯頓沒什么好感:“他是個自負的男人,皮膚粗糙,舉止粗魯。我發誓一定會在片場對他冷眼相待。”
理查德·伯頓與泰勒
然而,命運就是這般作弄人心,當兩人在片場穿好戲服,化好妝之后,克萊奧帕特拉與安東尼的故事就由不得這對男女做主。他們的初吻是在片場完成的,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哪怕多年前伯頓曾經對妻子西比爾宣誓自己永遠不會拋棄她,現在,那些誓言全部都不作數了。伯頓與泰勒出雙入對,在戀情曝光后兩人干脆順勢公開。
理查德·伯頓與泰勒戀情曝光
這樁風流韻事在當時可是一等一的丑聞,梵蒂岡刊登了一封公開信,譴責兩人的不倫之戀。然而,這兩人徹底瘋了,分別與伴侶提出離婚,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結合。西比爾也徹底死了心,多年等待最終也喚不回那顆離開的心。她與伯頓分手,帶著孩子返回英倫。泰勒也快刀斬亂麻與第四任丈夫離了婚,在泰勒離婚的第二天,伯頓與泰勒就迫不及待地在蒙特利爾的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婚禮。
理查德·伯頓與泰勒結婚
后面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一段,雖然兩人都認為對方是自己的靈魂伴侶,但或許是靈魂太過于相似的緣故,生活中那些磕磕絆絆被無限放大。這對好萊塢當時最吸金的夫婦賺了數百萬,又花了數百萬,夫妻兩人都喜歡喝酒,兩人就買了大量的美酒備在家中。伯頓是個酒鬼,而泰勒則藥物成癮,伯頓風流成性,泰勒則脾氣火爆,這樣的兩個人注定無法長久。
理查德·伯頓與泰勒
結婚7年后,兩人敵不過7年之癢分居,然后在1974年離婚。離婚后兩人藕斷絲連,書信來往。伯頓瘋狂地給泰勒寫情書,比如:“有人傷害你,你就給我打電話,說聲‘我需要你’,我立刻就以超音速趕去。”或是:“世界上最具魔力的詞就是你的名字。”,還有:“你要好好照顧自己……不管我曾經對你多不好,你都要知道,我很愛你!盡快回到我身邊吧!我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但愛情可以戰勝所有的差異……”在優美文字的強大攻勢下,14個月后,這對夫妻又在博茨瓦納再婚,兩頭犀牛和一只河馬是見證人。然而第二次離婚很快就發生了,在一次瘋狂的爭吵后兩人徹底分了手。
理查德·伯頓與泰勒
伯頓在 1976 年與模特蘇西·亨特結婚,泰勒則嫁給了美國參議員約翰·華納。
后伊麗莎白時代
1968年,伯頓的監護人菲利普·伯頓以一種決絕的方式自殺,伯頓和他的哥哥伊爾福在菲利普的葬禮上后喝了很多酒,然后爛醉如泥的伊爾福摔倒在了樓梯上當場癱瘓,掙扎了一年之后去世。這個消息給理查德·伯頓重重一擊,他身上那種悲哀的自毀傾向越來越嚴重,尤其是與泰勒徹底結束后,他簡直成為一個孤獨的厭世者。
理查德·伯頓與蘇西·亨特
在后伊麗莎白時代,伯頓終于戒了酒。其實不是他想要戒酒,而是身體已經無法承受更多的酒精了。他又演了幾部戲劇和電影,有一些十分受人歡迎,比如說《戀馬狂》,另一些則完全是圈錢之作。伯頓對此心知肚明:“我演了最糟糕的電影,都是因為錢。” 他在50歲時說道:“我喜歡我的名聲:一個來自威爾士貧民區的被寵壞的天才,一個酒鬼,一個好色之徒,這是一個相當有吸引力的形象。”
伯頓努力重返舞臺,但是因為常年酗酒,他的健康每況愈下。
理查德·伯頓
1982年,伯頓又與第三任妻子離了婚,雖然他此時已經是一個患有肝硬化和腎病,并且脊椎疼痛得難以直起腰身的老頭子,卻用他那脆弱無助的眼眸吸引了作家莎莉·海伊。莎莉力排眾議嫁給了伯頓,她陪著他直到生命的盡頭。
1983 年,伯頓最后一次與生平摯愛伊麗莎白·泰勒合作,他們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諾埃爾·考沃德的戲劇《私生活》。
理查德·伯頓與泰勒最后一次合作
1984年,伯頓死于腦溢血,享年58歲。他的工作臺上留下一張便簽,前面零零碎碎地寫的都是《麥克白》的臺詞,只有最后一行寫道:”現在,我們的狂歡結束了。”
理查德·伯頓
人們喜歡理查德·伯頓,或許是因為他身上永遠帶著莎士比亞那種古典悲劇人物的氣質。雖然是一個身材魁梧的大個子,面皮也很粗糙,卻有著與之不相配的憂傷藍眸。他文藝得一塌糊涂,浪漫,虛榮、憤世嫉俗。當他用那種仿佛管弦樂隊般溫柔的聲音給你朗誦莎士比亞的詩篇之時,又有誰能拒絕得了他呢?
理查德·伯頓
伯頓的父親和六個兄弟都是威爾士煤礦工人,如果不是命運那奇妙的安排,伯頓本應該和他的父輩一樣,生生世世都在煤礦工作,指甲縫里有洗不干凈的煤渣。然而伯頓卻巧妙地擺脫了那種生活,他的崛起之路雖然不算一帆風順,卻也貴人不斷。比如菲利普·伯頓,比如勞倫斯·奧利弗,他憑借自己的實力走到了倫敦西區,又登上了百老匯舞臺,卻無法徹底擺脫基因密碼——酗酒。
老年的理查德·伯頓
酒精摧毀了他,讓他的身體孱弱到無法再次站上舞臺。可他還是幽默地說起這樣一個故事:“試著往我嘴里塞些食物是件不尋常的事。我當時在圣莫尼卡的一家羅馬天主教醫院,我堅持要自己吃飯。我拿著勺子,但我的手根本不聽我的話,抖到食物到處飛。我的一個朋友在那里說,‘我知道你在一家羅馬天主教醫院,但你沒必要每次吃飯時都在胸口畫十字。’”
理查德·伯頓
最終伯頓孤獨地死去,就像是莎翁筆下那些英雄人物,孤高又不容于世,帶著強烈的自毀傾向,總是掙扎在生存還是死亡的邊界。而他最終的結局,亦如莎翁的悲劇,盛年而亡。
“真相是散落成無數碎片的鏡子,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理查德·伯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