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揚名立萬》中,一群電影人圍坐在一起探討如何拍出一部足以讓他們揚名立萬的作品。
抱著目的性,他們展開一系列的想象,但不難看出他們在整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都在迎合市場的口味,覺得“觀眾喜歡看”便加入了各種各樣的潮流元素,成了四不像。
在這一圈電影人身上,隨處可見社會環(huán)境的對照,踩高捧低、利益至上。
但電影至后半程,反而讓人看到了更多美好之處。
“十個項目九個涼”,他們明知道這個道理,卻仍然在拍,難道真的只因為名利嗎?
陸子野曾在探討電影時說過,這是他們最后的船票——他們,這群一個個在走下坡路,一個個落魄的人。
在齊樂山以生命為代價讓他們出逃后,他們灰頭土臉地在河邊又一次展開爭執(zhí)。
面對三老案的真相,他們在無奈中掙扎,是妥協(xié)于強(qiáng)權(quán),還是揭露黑暗?
他們是社會里的小人物,李家輝被輕易封殺,蘇夢蝶被調(diào)戲輕視,這都是他們常要面對的事情。
然而,正是李家輝和蘇夢蝶最先表態(tài),懷揣一腔熱血勢要將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
他們明知道即便拍出來也很難被看見,甚至很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可他們還是選擇用影像來記錄。
那些離開的人都回來了,就連一直以來眼里都只有利益的陸子野也參與了進(jìn)來。
他們拍了一部看起來很爛的電影,這部電影依然沒有幾個人看。但那又如何呢?電影需要有內(nèi)容,需要做得“漂亮”,卻也不能失去它的內(nèi)涵。
影片里那些臺詞,是《揚名立萬》里電影人的心聲,同樣也是這部影片的自我表達(dá)。
而《揚名立萬》給觀眾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群電影人的決心,還有現(xiàn)狀。
一如最后拍完電影以后只能在海外播放,一如他們回鄉(xiāng)途中沉船喪生。
世人知道有了這樣一群在努力的人。可他們是誰?如同那張沒有人去取的照片一樣,已然無人在意。
然而,那又如何?他們完成了對自我的追求,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完成了“揚名立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