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們為課業熬夜爆肝的時候,一定想不到在百度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自己的老師同樣也“肝”到了深夜,為的是將產業一線的前沿技術和最新案例帶回校園,帶到他們眼前。
近日,在教育部指導下,由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主辦,百度聯合眾高校發起的“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結束了第12期的課程。本期參培老師達180余名,其中不乏多次參加的“忠實粉絲”。連續參加了3期課程,來自閩南師范大學的鄭老師說到:“幾期課程下來,我們與組內的老師都建立了‘革命友誼’,有時為了調一個代碼,大家在線上熬整整一個通宵,很久都沒有過這種激情了!”另一位參加了5期課程培訓,來自沈陽師范大學的夏老師也表示:“這里的學習氣氛非常好,甚至我還遇到過頭發花白的老師,跟我們一起熬夜調參,在這兒我有種重回學生時代的感覺!”
(第十二期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線上開課)
百度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自2018年開班以來,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國高校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教學師資水平,助力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培養。至今為止,已收到過累計2000多名教師報名,共有1400多名來自400多所高校的老師參與培訓,他們都將作為傳遞“AI火種”的火炬手,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時,將行業最新的技術與案例帶回高校課堂。
在本期課程中,來自全國各地118所高校、共180多位一線骨干教師們齊聚云端,從10月26日到11月3日,共度了為期9天的線上培訓。其中很多老師都是師資培訓班的“回頭客”,當問到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多次“返場”時,同濟大學的張老師表示:“一是百度每次培訓都會增加新內容,二是想鞏固和加強培訓中所學,希望能在后面階段的教學和科研中更好地應用到這幾次培訓成果。”張老師還特別提到,在參加百度的線上培訓后,他已經在任教的專業課程設計小班里嘗試在百度飛槳和AI Studio平臺上開課,效果還不錯,學生收獲很大。
郭老師來自青島黃海學院,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她向來對深度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于此前了解的幾乎全是網上碎片化知識,理論基礎薄弱,實操更幾近于零。這次她參加百度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終于由淺入深地揭開了深度學習的面紗。當談到課程感受時她說到:“短短的一周時間讓我這個小白對深度學習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解。還有實操環節也是很棒!” 郭老師還表示課程結束后有很多“干糧”可以細嚼慢咽,同時也想嘗試與自己的科研相結合。
(第12期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部分學員合影)
百度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的課程一向既重理論也重實踐,從本期課程設置來看,既包含了人工智能導論、深度學習入門、計算機視覺方向的卷積神經網絡結構與原理、遷移學習工具PaddleHub詳解等理論干貨,還包括寶石類別識別、斑馬線檢測、中藥材識別、以及配合近期熱播劇《平凡的榮耀》展開的數據爬取與分析、乘風破浪的姐姐圖片識別等有趣的訓練環節。在每一次課程教學中,百度的技術專家和講師都會用最生動易懂的案例教學方式,將人工智能復雜、細碎的知識點串聯并呈現給各位老師。
AI賦能,教育先行。隨著新基建不斷發展,我國也面臨著核心技術人才的巨大缺口。而高校自身十分注重做科研和基礎理論的培養,為了能讓學生們在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時更好地與產業實踐結合,便需要高校和企業協作起來,讓行業一線的知識與實踐經驗注入高校這座人才的“培養池”。百度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搭建了一座連接校園與行業的橋梁,讓一線教師們帶著滿滿的行業新知識和新應用返回校園,為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在這里,教師們紛紛化身為“資深學生”,將“AI的火種”傳播給更多的行業后浪們。
(第十二期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部分學員合影)
在前不久舉辦的2020 IKCEST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大數據競賽暨第六屆百度&西安交大大數據競賽上,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也指出,人工智能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量,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這就需要培養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百度已與社會各界展開合作,計劃未來5年幫助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推動整個社會智能化升級。據了解,目前百度已培養AI人才超過100萬,并與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等超過200所高校共同開設了深度學習、人工智能課程,并培養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400余所高校的上千名AI專業教師。對于人工智能行業的未來力量——學生,百度“以賽促學”,舉辦了百度之星、國際大數據競賽等多場大型國內外頂級人工智能相關賽事,為高校學子提供最佳練兵場。此外,百度還通過黃埔學院、AI快車道等設置面向產業AI人群的培訓課程,培養了大量既懂AI技術,又懂AI場景下實踐的產業復合型人才。作為人工智能平臺型企業,百度源源不斷地培養著我國AI人才的主力軍,為我國今后的人工智能發展貢獻了許多熱血力量。
(百度舉辦多維度AI人才培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