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行業劇一大熱門類型,醫療題材電視劇每年都層出不窮,光是今年11月份,就已經有兩部此類型劇集在播,但對其熟悉的觀眾都知道,很多以醫院為背景的電視劇,要么是講述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溫情故事,要么是展現醫生的成長過程,而11月2日播出的《促醒者》卻首次聚焦于神經內科,不僅展現了西醫,更融匯了很少出現在現代電視劇里的中醫,同時,劇集還將真實案例與懸疑因素并行,成為了影視市場里別具一格的醫療情感懸疑劇,僅開播八天就拿下了北京衛視收視第一和愛奇藝熱門榜榜首。
懸疑開場,引人入勝
《促醒者》之所以吸引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開場就打出了王牌——老戲骨王志文。在劇里,王志文飾演燕京市第九醫院的神經內科主任丁學坤,主攻中醫學。然而,讓人意向不到的是,就在出場十分鐘之內,這位醫學成就極高的人物突然意外身亡,死因被判定為抑郁癥自殺。
可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無論是論壇留言“名利帶不走,污點抹不掉”,還是對“化瘤丹”的鋪墊,都隱隱透露出了背后的蹊蹺之處。
接著,劇集又將視角倒回到了丁學坤生前。原來,丁學坤之前一直在研究愛徒母親于墨葭發明的“化瘤丹”,這種藥完全是根據中藥配方研制出來的,既少有副作用,對腦膠質瘤的治療效果也很好,一旦上市,將會帶來無盡的榮譽和利益。因此,在于墨葭死后,第九醫院非常看好這個項目,便讓丁學坤繼續研發。但經過司徒院長的不斷打壓和催促,丁學坤并沒有如期上交產品,這也就導致兩人之間產生了矛盾。可作為院長,司徒真的會因為丁學坤不肯交出“化瘤丹”秘方而產生滅口之心嗎?
與此同時,丁學坤遠在瑞典留學的精英西醫兒子丁遠志與多年在外的中醫兒徒韓西林也收到了意外身亡的消息。隨后,他們不約而同回到了第九醫院,準備著手調查這件事。
自此,故事也就正式展開了,究竟他們會如何找到丁學坤的真正死因?第九醫院又暗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種種懸念,都等待劇情繼續往下解答。
依托真實病例,融合中西醫
作為懸疑線和醫療線并行的電視劇,《促醒者》也非常重視醫學專業內容的呈現。因此,為了保證醫療知識的真實度與專業度,劇方特地請來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擔任醫療編劇并全程參與劇本深度創作,還聘請了全國知名老中醫、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中西醫結合專科的主任擔任醫學顧問。除此之外,劇本歷經4年打磨,不僅注重每個情節的連貫性,還融入了很多真實案例,力求打造出一部內容足夠專業、劇情足夠精彩的醫療劇。
因此,劇中所涉及的所有疑難雜癥,其實都來源于現實中神經內科的相關案例。比如“美艷女子一夜之間形如枯骨畏懼陽光,終日隱藏在黑暗之中……”、“一首樂曲誘使著名演奏家當場發狂,精神失常……”,又或者是血卟啉病、漸凍癥以及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導致患病等等。
而治療這些病例時,劇中不再是一味地展示西醫手術的高超,而是引出了一條國內還鮮少出現的中西醫結合模式。
在第一集中,第九醫院接待了因在滑雪場摔倒而患上動脈瘤的植物狀態患者——譚淼淼。她是從其他醫院轉過來的,目前已經持續昏迷了四十多天,病情比較嚴峻。對此,院方決定讓精通西醫的丁遠志立刻執行手術。但韓西林卻提出了異議,患者正處于昏迷狀態,如果貿然手術,風險極大,不如采取中西結合模式,先由他來促醒,再做手術。聽完后,院方便同意了這個方案。
韓西林先是用具有紅色、粉色這種刺激性物品以及滑雪相關器材布置了一個專用促醒房,接著,他又放上藥枕和芳香包,想要讓譚淼淼的大腦皮層感受來自視覺、嗅覺和聽覺的刺激。接下來幾天里,他一邊讓譚母每日給譚淼淼按摩擦拭,一邊對她進行祛濕、針灸,終于在提前手術的期限內完成了促醒。不久后,丁遠志順利執行手術,讓譚淼淼成功脫離了危險狀態。
不過,劇集并非直接展示中西醫結合之后的最佳效果,更是把事實立足于劇情之上,描繪了中西融匯的艱難處境。劇中,丁遠志和韓西林從小一起長大,并且跟著丁學坤一起學習中醫學。可丁遠志雖是丁學坤的親生兒子,卻對中醫不感興趣,也沒有什么天賦,總是記不住相關藥物的名字,反觀韓西林,他不僅能完成丁學坤布置的每一項任務,還顯現了極高的熱愛情緒。后來,就像劇集開頭那樣,一位在西醫上找到了歸屬,另一位則持續鉆研中醫學,成為了頗有建樹的年輕中醫師。
因為小時候丁學坤對韓西林的偏愛,丁志遠漸漸遠離了中醫世界,連同韓西林也看不順眼。而韓西林承接傳統醫術,認為中醫不該被低估,同樣對西醫不夠認可。
于是,到了第二個病例,他們很快就發生了爭執。患者是一位十歲男孩,名叫高遠山,他原本是跳級到六年級的神童,但卻突然發生了視力下降,被家長送到醫院后,他又出現了智力下降的趨勢。對此,韓西林和丁遠志經過仔細觀察和檢測,判斷他患上了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
這種病癥在國際上被列為疑難雜癥,基本沒有系統的治療方法。確診后,院方一起開了一次會議。因為骨髓移植配型沒有成功,高遠山的康復基本沒有任何可能。因此,丁遠志準備接下來用激素替代治療,試著延長他的生命。但這種做法卻遭到了韓西林的反對,他覺得,對兒童使用激素,劑量不好掌握,太過冒險。接著,他提出采用食療和中醫針灸結合的方法,做保守處理。可丁遠志也提出了異議,這種方法沒有參考數據,很可能會導致病情的惡化。自此,高遠山的治療也陷入了僵局。
從客觀角度來看,高山遠的病癥太過罕見,同時又因為親生父親拖延了基因檢測的時間,他直接失去了光感,最根本的是,這種病在國際上沒有治療成功的好方法,即便醫術再高明,也只能束手無策。
因此,一個月后,高山遠還是離世了。
這個病例講述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客觀事實,如果病癥太過復雜和罕見,無論是中醫、西醫還是中西結合,都很難挽回患者的性命。奇跡總是少數,尤其在現實當中,成功救治的例子遠遠不及于失敗例子。
在這部劇中,韓西林代表的是中醫一方,丁遠志則代表西醫,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便象征著中西醫的走向。起初,他們經常會因為觀念不同而發生口角,甚至打架,但在一次次救治不同患者的期間,他們也慢慢找到了最佳交流方式,能夠在遇到病癥時合作共贏,一起想出匯聚中西醫學精華的治療方法,將中西融合貫徹到底。
展現客觀事實,發揚中醫學文化
《促醒者》除了展示中西結合的過程外,還花了很大一部分筆力描繪中醫學,比如懸疑主線丁學坤的死因所牽扯出來的一系列事件,以及主人公韓西林,更體現了劇方弘揚中醫學文化的堅定決心。
有不少人覺得劇中那些比較少見的治療方法是為了夸大中醫而編造的,其實不然,很多都是基于現實依據,也有過成功案例的系統方法。第一個病例中,韓西林通過多種輔助手段成功促醒譚淼淼,讓觀眾紛紛稱奇,實際上,中醫康復促醒技術已經在很多醫院得到臨床應用,并且取得了很多實際效果,并非胡編亂造。
還有在小患者夏小暖的病例中,她的病情突然惡化,急需進行手術,可此時她的腦部存在大量瘀血,手術風險比較大,見狀,韓西林便使用了一個古方——失笑散。盡管這個從未聽過的方法遭到了李翹的反對,但最后的結果仍然表明:失笑散確實是有效的。
看完這個案例后,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主角開了金手指,現實不可能這么神奇。然而,失笑散確實是一個被記載下來的古方,屬理血劑類。而且,這種藥方如今依舊為中醫所用,效果明顯。
由此可見,《促醒者》聚焦于我國傳統醫學,打破了醫療劇的主流方向,旨在讓更多觀眾體會到中醫的妙用與本質。
當然,中醫不是無所不能的醫學,《促醒者》也在各方面展示了中醫的缺陷和客觀現狀。首先,中醫治療起效慢,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因此,劇中第二集也呈現了家屬懷疑韓西林的治療方法以及因為等不及而要求提前手術的劇情,將中醫目前所面臨的尷尬處境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中醫在臨床路徑方面有待提升。后面幾集中,九院神內科圍繞患者胡三的病情展開了一場關于“臨床路徑”的情節。所謂臨床路徑,就是近些年在各大醫院里全面推廣的標準化治療和規模化治療流程,模式與工廠流水線類似,主要是針對典型病癥采用標準用藥,這樣既可以節省醫療資源,也可以提高治療效率。
在這一方面,西醫無疑是遙遙領先,而中醫一向推崇“個性化”治療,講究“對癥下藥”,通常根據每個人情況不同,需要采用不同劑量的藥材。除此之外,每個中醫師經驗和學識的差異也會對劑量的多少產生影響。
但執行難并不代表不可能,雖然目前這還是個有待解決的未知命題,但相信隨著中醫學的發展,一定會有所突破。
再者,劇集還提到了中醫文化傳承的問題,丁學坤祖傳三代中醫,之所以嚴厲對待親生兒子、偏愛徒弟,就是這個原因。隨著西醫的壯大,中醫逐漸變成“附屬”行業,很多人認為中西結合,就是西醫治不了或者需要中醫輔助,才會輪到中醫。再加上學習中醫要花上很長時間,就業前景也大不如西醫,因此,愿意為之努力的年輕人少之又少。
可就像劇集呈現的那樣,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同樣也能治好各種病癥。最重要的是,真正的中西結合并不僅僅是一個中醫和一個西醫合作,而是同時融匯中醫學和西醫學,成為兩者皆可的人才,就像丁學坤和韓西林這兩個角色一樣,只有這樣,才是有效的中西結合發展之路。
《促醒者》涵蓋改善全社會對中醫與中西醫的醫療觀念、控制社會醫療成本、臨床規范化治療、精準醫療、以及循效醫療等方面內容,傳遞出了對未來中國醫療理念的思考,除此之外,它也在弘揚中醫學文化的同時,展現了中西醫融合的創新。而讓更多觀眾能夠了解、思考相關主題,就是劇方所想表達的意義。
對于這種題材難得一見的醫療劇,你們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