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藝術傳承至今已經二百多年歷史了,二百多年時間的傳承靠的就是一輩一輩的傳承,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新老更替,因為沒有哪一位名家能夠一直活躍在舞臺之上。
在過去京劇藝人就是四處跑碼頭唱戲的江湖藝人,這一時期藝人究竟能不能毅力在舞臺之上那么看重的就是藝術造詣,藝術造詣高那么自然活躍在舞臺之上受觀眾歡迎。但是如果藝術造詣不行,那么自然觀眾不買賬,也就退出舞臺了。
所以說過去京劇舞臺上講究一點,那就是講究能耐而不講究資歷,不是說誰的資歷老,誰的輩分大就活躍在舞臺之上,這是不存在的。
然而建國后出現了劇院團制度,而京劇演員也成為了體制內的文藝工作者,并且有著固定的工資。這一時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京劇演員上了年紀不愿意退出舞臺,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來聊一聊。
朱強著名的京劇演員,工老生,宗馬派,其師承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
朱強老師如今已經年過六旬了,并且也屬于是到了退休的年齡,而其在最近演繹過一出《八蠟廟》,他在其中飾演“褚彪”,說實話這個角色應該是“文武老生”,甚至于嚴格藝術說更傾向于“武生”。這個角色從身段上要漂亮,要瀟灑,然而朱強老師馬派老生確實不錯,但是演繹這個角色確實有些吃力,很多動作也是并不那么利索。
其實這不是年齡的原因,像王金璐老先生八十歲還演過這出《八蠟廟》呢?而朱強老師現在才過花甲,這其實就是說明適合與不適合,從藝術和這個角色的角度來說朱強老師就不適合。
遲小秋著名的京劇演員,工旦角,宗程派,其師承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吟秋。
遲小秋老師十九歲就獲得了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并且曾經被翁偶虹先生稱之為“標準傳人”,這種說法其實并不過分,因為早些年的遲老師唱念做打都是一流的。
但是近些年遲小秋老師還能夠被稱之為“標準”嗎?恐怕不能吧,因為從唱念做打都下降了,尤其是唱腔更是不如以前了。
就像前一段遲小秋老師唱了《杜鵑山》中“亂云飛”的選段,結果反響卻并不成功,甚至于遭受了很多人的吐槽。
其實,京劇名家年齡大了堅守舞臺值得尊重,但是也應該考慮一下自身的藝術,如果藝術下降了那么退出舞臺也是應該的。這些老藝人當然是出于對舞臺的熱愛,但是殊不知這其實不利于京劇藝術的發展。所以說,一些京劇名家如果年齡大了藝術沒下降那么活躍在舞臺之上沒有問題,如果年齡大了藝術則下降了,那么就應該退出舞臺了。
(聲明: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