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活動電影《掬水月在手》日本首映禮在東京舉辦。本次活動由國際儒學聯合會、亞洲共同體文化交流機構共同主辦,由早稻田大學、南開大學、金色時代文化藝術協會協辦,電影主創從北京、廣州、臺灣飛抵東京,與主辦方代表、中日文化界人士等交流。
電影《掬水月在手》由陳傳興導演,佐藤聰明配樂。影片用雋永精致的畫面、瑯瑯的詩詞吟誦,含蓄、克制地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電影于 2020年10月16日在北京首映,曾入圍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金爵獎,并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
《掬水月在手》2020年10月16日首映
11月16日,作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活動,電影《掬水月在手》首次在日本放映。原國務院副總理、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劉延東,日本前首相、亞洲共同體文化交流機構會長福田康夫發來視頻致辭,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部公參陳諍代讀孔鉉佑大使致辭,前駐華大使木寺昌人,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汪婉,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刈間文俊出席了首映式,祝賀電影在日首映。
劉延東視頻致辭
劉延東在致辭中表示,葉嘉瑩先生99歲傳奇人生是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典范,《掬水月在手》這部電影承載著中日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諸多元素。葉先生所研究的唐詩宋詞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直起著橋梁紐帶作用。影片在當年拍攝時,中日雙方的藝術家就多有合作。擔任此片的主題音樂“杜甫《秋興》八首”作曲的是日本音樂家佐藤聰明先生。相關音樂及吟唱錄音、部分訪談均在日本完成。這部電影是一顆璀璨明珠,凝結了當代中國詩人、中國臺灣的導演、日本的音樂人共同智慧和心血。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舉辦日本首映式及研討會恰逢其時,實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一樁盛事。
福田康夫視頻致辭
福田康夫稱贊該電影表現出了傳統詩詞可以穿越時代,寄情言志,延綿不絕。他認為日本人通過這部電影,能夠理解亞洲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深邃交融。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只是兩國交流的一個路標。
在致辭的最后,福田康夫表示,懷想葉嘉瑩老師的人生軌跡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性,他愿努力將這一切傳承給年輕一代。
陳諍代讀孔鉉佑大使致辭
陳諍代讀孔鉉佑大使的致辭,祝賀《掬水月在手》在日上映。孔大使在致辭中表示,這是一部介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常識的優秀影片。文化交流是中日友好合作的重要領域,也是中日關系“以民促官”的典范。面向未來,希望兩國文化界人士更加積極開展交流合作,為推動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陳來致辭
陳來回顧中日2000年交往歷史表示兩國民間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奠定了中日和平友好的根基。唐代時阿倍仲麻呂與李白、王維等以文會友,結下了真摯友誼,他們的詩歌唱和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為瑰麗的見證。今時今日由中日兩國團隊共同創作的《掬水月在手》紀錄片,也將在某種意義上成為當下中日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典范,為中日民間友好往來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觀眾觀看預告片
在觀看電影后,主創團隊陳傳興導演,出品人廖美立、毛繼鴻,音樂制作佐藤聰明先生與觀眾進行了交流。
電影主創團隊與觀眾交流
談及此次在日本放映的意義,陳傳興導演回答道:“我們在拍攝時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兩小時內演繹詩詞,表現儒家的君子美德。在國內上映時,正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苦難挫折,在看完電影后,觀眾的心境可能和以平和之心接納苦難的葉嘉瑩先生產生了一些共鳴,所以《掬水月在手》雖然是一部文學傳記紀錄片,但上映后卻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討論,重新發現了古典文化給人生的意義。中日間有共通的詩詞文化底蘊,我們希望有更多日本年輕人也可以通過影片重新發現感受詩詞的魅力、文字的美麗。”
電影用雋永的畫面、葉嘉瑩先生的詩詞演繹出中國古詩詞的美麗
《掬水月在手》的音樂設計日本作曲家佐藤聰明講述了自己與中國古詩詞的緣分。他說道:“大學時代我每晚睡覺前都會吟誦唐詩,所以這次導演邀請我用唐代雅樂樂器以杜甫《秋興八首》為主題配樂時,我非常榮幸喜悅。詩人中我最愛王維,希望等新冠疫情平息后,我可以前往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洛陽龍門石窟,舉辦一場以王維詩歌為主題的演奏會。”
在日青年人有感于電影創作了歌舞節目《春山夜月》
此次電影首映交流活動的最后環節是日方為這次放映會特意準備的原創節目《春山夜月》。該節目由旅日藝術家顏安指導,華人二代唱作人禮美創作并用中日文演唱。主辦方希望通過這個節目向走過命運的千山萬水而成就詩詞人生的葉嘉瑩先生和電影參與者致敬。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合唱聲中,當天的首映交流活動圓滿結束。
文:王朝陽
圖片:王朝陽、國際儒學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