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回憶》一直是韓國最好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朋友認為它是夸大其詞。影片根據韓國華城的著名的“華城事件”改編而成,這個懸而未決的案件對整個韓國人民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這部影片表面上看起來很樸實,但實際上卻是另有玄機,要想徹底理解這部影片,必須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個層次是寫實,這部影片復刻出了這個年代的歷史,以及整個案情的復雜程度。這絕對是一本很棒的驚險影片。第二方面,這部影片充滿了豐富的暗示性和象征性,這段時間,正是韓國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導演用案例表現了一個充滿了矛盾和沖突的年代。第三個層次是哲理與美學,所以這部影片才能登上韓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影片總是充滿著一種令人困惑、無奈、沮喪和虛無主義的氣氛,正是影片的魅力之處。今日不再是故事的搬運,而是從二、三個層次,來深度的剖析影片,談談這個韓國影片的冠軍。讓我們一同欣賞到電影的藝術魅力。
影片的開始與結束都是一樣的景象:豐收的時節,一望無垠的金黃稻田,帶著淡淡的芬芳,行走其間,既熟悉又親切,又帶著濃濃的歷史氣息,仿佛昭示著這里數千年的古老農業文化。唯一不同的是,影片開始于1986,結束于2003。這十多年的時光,在數千年的歷史上,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然而,與2003相比,韓國在1986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軍事政權到一個以人民為主的政權,一個貧困的農業國到一個富裕的國家,理解那個年代的歷史是理解這部影片的關鍵。
在影片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小孩反復地模仿成人的行為和言語,并且帶著一種無知和頑固,這反映了一個無知而又落后的時期。而在2003,她是一位美麗的少女,看起來很有教養,但她給出的回答卻不是很好。樸警官在1986年是個沒文化、沒教養的人,他們是那種靠本能行事,就像是父母一樣的警察。2003年,他換了一身西裝,成為了樸的總裁,做起了自己的生意,成為了一個富有的人,但現代的城市,卻沒有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他看著下水道,臉上的迷茫已經成了一部電影的經典之作,不僅是因為案子,因為對殺了人的犯人的迷茫和不滿,更是因為人性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種對整個宇宙的迷惘。
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徐警官是從漢城來的,上了大學。大學生的角色在這部影片中非常的關鍵,韓國的發展已經被翻轉。樸警官等人在電影里,他們的思想比較保守,對大學生很反感,認為他們是在糟蹋家長的錢財,還和別人住在一起。在接下來的故事中,他和一個大學生發生了沖突,樸警官的手下因為患了破傷風而失去了雙腳。樸警官雖然相信自己的感覺,但他的直覺并不好,他和徐警官開了個玩笑,卻沒能判斷出兇手是誰,還一腳將徐警官當成了混混。
他就像個老頭子一樣,靠著女友的閑話破案,在洗手間里洗了個澡,還跟著一個迷信的和尚。這根本就不符合邏輯,現場的安保工作一塌糊涂,嚴刑拷問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案子的重復也是一種形式,目的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徐警官是個有文化的人,他當然看不起這些,他講的是證據,講推理,講科學。隨著徐警官的推理,案情逐漸走向了正軌,眼看著真相大白,可最后的DNA鑒定,卻是以失敗告終。到了后期,徐警官幾乎要被案子給逼急了,他想要沖動,可樸警官卻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勸著。
在這個時候,影片會讓許多人產生一種隔閡,一切問題都模棱兩可,沒有一個確切的回答。許多人都不明白,一部懸疑未決的影片,怎么會受到這么大的歡迎。至于徐警官和樸警官,影片也沒有給出一個清晰的回答,究竟是韓國的傳統好,還是西方的好,這部片子也沒有給出一個答案。除了比喻之外,還有一個審美上的問題。沒有規范,沒有回答,這是當代審美的特征之一。那些沒有被破解的案子,就好像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情況,你不可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回答。
徐警官和高技術DNA技術無法讓這個案子徹底了結,而韓國的經濟和快速增長的經濟也無法完全應對。真正讓我們敬佩的,是一種命運的感覺,一種空虛。樸會長望著下水道里的那一雙眼睛,仿佛看見了一團空,什么都沒有。這大概就是這部影片的結局了。
本文版權歸大魚號平臺作者艷芳說電影所有,已獨家發布大魚號平臺,在全網任何平臺均沒有發布,只在大魚號平臺發布,禁止抄襲、搬運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