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十一月,幾乎沒有新片大片上映的情況下,終于在周五盼來了《個十百千萬》的上映。它是系列電影《長津湖》的幕后紀錄片,不僅有很多正片中沒有的鏡頭放出,還呈現(xiàn)了《長津湖》這部中國工業(yè)標桿電影制作的幕后過程。
對于我來說,《個十百千萬》是一定要看的,在網(wǎng)上,網(wǎng)友們也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已經(jīng)看完《個十百千萬》的,盛贊了紀錄片對《長津湖》幕后拍攝和演員們敬業(yè)精神的細膩呈現(xiàn),并表示自己又被拉回到看《長津湖》的熱情和感動里。
也有觀眾感嘆志愿軍意志的強大,對于紀錄片中出現(xiàn)的許多正片中沒有見到的內(nèi)容,他們也覺得非常驚喜。
也有觀眾表示,自己對于這樣巨大體量的電影是如何拍攝的非常感興趣,并能在片中找到答案。
更多的,是對《個十百千萬》的直白贊譽。
另一派,則是因為疫情原因看不到影片的,不少網(wǎng)友急得跳腳,希望能趕緊進影院,看到這部《長津湖》系列的幕后故事。
也有不少觀眾看到《長津湖》官媒放出的片段,就對演職人員們的付出道一聲“辛苦”的。
電影帶給觀眾的,更多是感動,他們毫不猶豫地曬出自己觀看電影的過程,有的觀眾還貼心表達了自己對片名《個十百千萬》的理解。
這理解里,既有片中志愿軍戰(zhàn)士帶給他們的感動,也有對演職人員幕后付出表達的敬意。
在面對別人非議的時候,觀眾們表現(xiàn)得也十分理性。
紀錄電影放在大銀幕上確實感受更加直觀,而且之前無論是《八佰》《影》還是《金剛川》,都有過紀錄片上映的先例。
也有觀眾提到了紀錄片的專業(yè)性,以及他帶給中國電影的意義。
對我來說,11月這部必看的《個十百千萬》,不僅僅因為我對《長津湖》系列愛得深沉,更因為我對參演的成千上萬演職人員的崇敬,以及對幕后故事的向往。
選擇在11月檔期上映,《個十百千萬》是有極大壓力的。
首先,國慶檔過后,因為疫情影響,國內(nèi)院線已經(jīng)幾乎沒有新片上映,從業(yè)者一片哀嚎,觀眾也絲毫沒有進影院的欲望。
選擇在這樣一個檔期上映這部影片,主創(chuàng)肯定不是沖著錢和票房去的,唯一能解釋這種行為的原因,就是兩個字:救市!
跟《長津湖》上映的時候一樣,當市場需要影片來重整大盤,當觀眾需要理由走進電影院,當院線經(jīng)理需要排片,吸引觀眾,增加收入,新片的上映是最好的選擇。
而《長津湖》本身就有2億觀眾的巨大體量,它的紀錄電影,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利用這種號召力激活電影市場,給中國電影帶來活力,才是《個十百千萬》火線定檔上映的目的。
其次,看完《個十百千萬》,重新感受到了志愿軍戰(zhàn)士參加那場驚天地泣鬼神戰(zhàn)役的艱辛,也再次體會到了主創(chuàng)人員拍攝這部電影的技巧之高,組織之好,精神之強。
片中展現(xiàn)了很多拍攝過程中的幕后場景,其中有不少技術(shù)層面的部分,三位導(dǎo)演的出鏡和指導(dǎo),片場的調(diào)度和指揮,鏡頭的運用拍攝,困難的克服……等等,不僅有科普的作用,對電影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更有教育和參考作用。
而吳京、易烊千璽、朱亞文、胡軍等主要演員在片場表現(xiàn)出的敬業(yè),則更讓人敬佩。
看了這么多電影作品,真不知道演員這個職業(yè)能有這么辛苦,吳京之前說過,他和易烊千璽以及李晨在冰窩里睡覺的場景,直到看到紀錄片才發(fā)現(xiàn),這些場景不止是說說而已,是真的冷,他們也是真的敢拍,真的努力,真的勇敢和勤奮。
之所以如此,不就是因為志愿軍先輩的那份精神,在支撐著他們嗎?
當我看到這些場景,自己也被感染,無論對電影本身還是對自己的職業(yè),都有了新的體會和認識,這就是看《個十百千萬》的最大收獲。
志愿軍的抗美援朝精神,終會因為系列電影《長津湖》這樣的作品繼續(xù)傳遞下去,而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這種精神的載體。
也正是因為有系列電影《長津湖》這樣的電影,當我們再次提起“長津湖”戰(zhàn)役,提起抗美援朝,那些艱苦便歷歷在目,那些奮斗便出現(xiàn)在眼前,對生活的珍惜和對美好的向往,便又出現(xiàn)在心頭。
珍惜,感恩,希望《個十百千萬》被更多觀眾看到,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演員們的精氣神。
用這種精神對待自己的職業(yè),何愁內(nèi)卷,何愁沒有前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