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的開始,靜靜想先說一個小故事:
假期離家前我和我媽去看望了外婆,外婆今年近90歲高齡,看到久未見面的我們時,立刻掏出一個層層包裹的塑料袋,里面是一打老式手作的棉拖鞋。黑底紅花的絨鞋面,雪白能藏住白發(fā)的千層底。
遠處是我媽的嘟嚷,50多歲的人,乖乖讓外婆試鞋底大小,抱怨著天冷腳寒孩子不孝。
我突然發(fā)現(xiàn),媽媽在媽媽的身邊,突然變成了流轉(zhuǎn)的動態(tài)圖。
她不再扮演溫暖的春天,而是會生氣的夏和會寂寞的秋。
我在一雙棉拖鞋上,想象著一個女人的四季。
你家還有這樣的棉拖鞋嗎
這種「失職」、「幼態(tài)」、「自我」的形容詞,很少拿來形容一個母親。
尤其當(dāng)她是一個畫著夸張的濃妝艷抹妝容,爆著粗口叼著煙,暴躁落魄的荒唐中年女人時,母愛是她身上最先被剝奪的榮譽獎牌。
最近大火的親子搖滾劇《搖滾狂花》里,也有這樣一個媽媽的角色——女主角彭萊。
人到中年的姚晨畫著夸張的煙熏妝,橫沖直撞的甩著頭發(fā)出現(xiàn)在鏡頭前時,我好像終于看到“關(guān)于我媽的一切”。
你見過有人可以和媽媽“對罵”甚至干架到派出所嗎?彭萊和白天這對母女倆可以。
彭萊:去你媽的!
白天:對!去你的!
換鎖、扔行李、放火燒床、女兒白天的反叛
彭萊當(dāng)了媽媽后,依然繼續(xù)我行我素,不為孩子犧牲。
彭萊大概是最可怕的母親,年已40多歲卻每天奇裝異服招蜂引蝶,不是喊著江湖逐夢就是和女兒”干架”,抽煙酗酒樣樣不改。
她美的像一朵張牙舞爪的暗夜玫瑰,哪怕是遍布荊棘的開在女兒身邊。
這對熒幕里的母女,就像活在鋼筋水泥城市里的兩只母獸,結(jié)伴著闖關(guān)人間,少了犧牲,多了荒唐,少了虧欠,多了坦蕩。
這是我今年看過最輕松的母女劇。
或許是因為這世上終于有人相愛,不是出于“媽媽不餓式”的犧牲和“我媽為我體”的虧欠。
而是一個年輕人在探索世界時,對另一個女性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理解和愛,愛她濃郁的紅唇,愛她不偽裝的傷痕,愛她一路不屈的靈魂。
虧欠我媽這件事,說夠了。
你從來都不真的“愛”你媽。
中國式媽媽
脫口秀大會第五季里,最出圈的熱梗之一,一定有邱瑞在“躺和卷”命題賽里的“內(nèi)膽梗”。
中國式媽媽,只卷不躺。
一到天冷,媽媽們的秋褲雷達就響了,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邱瑞的媽媽給出了秋褲難題的終極解答:
把秋褲縫在他牛仔褲里面,縫成了內(nèi)膽。
大張偉在爆笑后立即補充,媽媽都特別卷,以前他媽都是7:30就起床,現(xiàn)在的媽媽都是“早上5點半,給全家人做好早餐”。
步驚云也給出了特別經(jīng)典的疑問:她不明白為什么當(dāng)媽后,人就不餓了。
辛辛苦苦做出一條魚,端上桌就是媽媽不餓。
我們這代人從小就是聽著“媽媽愛吃魚頭”的奉獻式故事長大,于是在每一次吃魚的飯桌上,都帶著心照不宣的愧疚,吃完一條浸潤母愛和壓抑的魚。
最窒息的還有緊隨其后的那一句:“媽媽不愛吃魚,只要你能考100分,媽媽吃什么都香”。
媽媽是如何構(gòu)建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的?
沒有哪一塊家具,能在家里裸奔。
事情可以從一塊新沙發(fā)說起,沙發(fā)罩是用來保護沙發(fā)的,沙發(fā)墊是用來保護沙發(fā)罩的,舊床單是用來保護沙發(fā)墊的,上面還要鋪一塊毯子保護床單…..
網(wǎng)友吐槽的家里的沙發(fā)
即便這樣你把食物殘渣掉在沙發(fā)上也還是容易挨打。
這是一套神秘的中國套娃術(shù),可嫻熟運用在任何家具上,人均增高3厘米。
網(wǎng)友說,直到老房子賣掉那一刻,他才見到家里用了快十年的沙發(fā)和餐桌的真正模樣。
出走半生,歸來還是嶄新的家具。
還有那些媽媽的努力,在媽媽眼里,活下去好像比愛我重要多了。
我有個朋友直到今天都很害怕坐公共交通。
她上初中時在縣城里的中學(xué)走讀,每周都回家討一次生活費,那個時候縣里和她家鎮(zhèn)上唯一通的廉價交通方式,只有一班人擠人的3路農(nóng)班公交車。
每個周末的下午三點,她都在劇烈的推搡中被母親趕著來到車站,然后像小雞一樣被舉起塞進擁堵的車門里,書包重重打在后腦勺上,耳后邊全是母親一邊用力推一邊咬著牙大喊“往里竄”的喘息聲,周圍緊貼著一張張被擠壓變形的同齡人的臉,空氣里充滿餅干和蘋果被擠碎的味道。
直到車門關(guān)閉,車窗外緩緩遺漏一地功臣般的母親。
媽媽還會“逃票”。
每個人在超過一米二后,一定都在各種匪夷所思的檢票口被媽媽當(dāng)場脫鞋,因為1米2以下的兒童免票。
媽媽說一會到桿下你貓著點走聽明白沒,有這錢一會不能買純牛奶喝,正長個子的時候。
媽媽總有她一套“不管其他人死活”的精打細算過日子方式。
于是衛(wèi)生間常年放著沖廁所的儲臟水大桶——
我的小學(xué)同學(xué)小時候低血糖,有次半夜起來上廁所,從馬桶上猛地站起來彎腰舀水時,一頭栽進了臟水桶里,堪稱童年陰影。
媽媽還會在家里各個地方種菜。
只要給中國媽媽一個塑料瓶,她們能把青菜和小蔥種滿地球。
兒時的記憶總充斥著一股無法言語的氣味,是臥室窗臺上,淘米水,剩菜臭雞蛋被埋在菜盆里的混合腐料味。
因為家里最向陽的那件臥室,總住著我們。
媽,就不能攜手毀滅全宇宙嗎?
小時候我總想問這句話。
我們的媽媽似乎永遠都是一個節(jié)儉、粗糙、精明甚至愚蠢的中年婦女。
我們認(rèn)識她的全過程,是逐漸見識一個女性庸俗和平凡的全過程。
我們一天比一天體面豐富有見識,媽媽開始暴露讓人不齒的“原形”。
她下班路上會偷蔥,上廁所不好意思借會拿我頂包,她道歉的方式是猛地推開房門喊吃飯,她不懂界限感,沒有自我,沒有文化,甚至沒有見識。
她被生活磨搓的像一塊半褪皮老姜——這件事從我遇見她就開始了。
我想讓“姚晨”做我媽。
如果可以,我們其實不想虧欠媽媽這么多。
媽媽也沒人愛媽媽
竇文濤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中國家庭關(guān)系一定與權(quán)力有關(guān),愛卻不一定。
我想到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過的一個話題:長大后,你媽都傳授過給你什么樣的“人生經(jīng)驗”。
有答主說,大年三十一家人都圍繞在客廳里笑的人仰馬翻,她去廚房找正在給一家人洗碗的母親,不爽地嘟囔了句:“怎么每次都是你洗啊。”
母親頭也不抬地說:“嫁人了是這樣的,等你以后做媳婦了,你就懂了。”
說完母親開始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教女兒很多“她認(rèn)為女人到這個年紀(jì)該知道的事”:
比如去男朋友家一定要眼里有活,主動過來廚房幫洗碗,婆家才喜歡;
比如和男朋友在一起也別太懶,好媳婦半娘才栓得住男人;
說著說著母親又打開女兒準(zhǔn)備幫忙洗碗的手:“在家要你做什么。”
“還是多做一天媽媽的女兒,好過多做一天別人的媳婦啊。”
我們遇見媽媽時,她已經(jīng)是媳婦和媽媽了,她傳授不了那些為人妻母以外的智慧,只能在自己的人生堅持,然后用笨辦法精打細算地把日子過起來。
媽媽的智慧,是因為沒得選。
她只能承受,然后稀里糊涂地往前走。
還有個答主是個大齡男青年,他媽媽是可以稱得上“惡婆婆”那種婦女。
女朋友是家里的長姐,他媽媽就罵女孩是“賠錢貨”“扶弟魔”,堅決不同意婚事,而且動不動就傳授“女人不打就不貼婆家”的夫綱。
后來答主才知道,他媽媽就是被半只豬換婚到婆家的,為了家里兩個弟弟上學(xué)娶媳婦,媽媽從5歲就開始賣菜做活補貼弟弟,結(jié)婚后,更是被夫家各種折磨和拿捏。
沒人愛她,所以她也不會愛人。
沒人教她女人還可以有別的活法,所以她也只能成為世界的打手。
媽媽是一個注定怎么做都會出錯的工種。
一輩子面朝灶臺、孩子、丈夫的嫌棄和雞毛蒜皮,她就日漸在生活的精打細算里變得蠻橫,算計,愚昧和淺薄,為省一塊錢可以不要臉。
忙于賺錢去和世界廝殺,往往意味著社會的唾棄和孩子的離心。
我們這代人好多都是父母含淚放棄的留守兒童,長大后也就免不了會有親密關(guān)系缺失問題。
但看完《搖滾狂花》里瀟灑帥氣的姚晨,我才第一次清晰地意識到——不是媽媽不愛我,是世界沒有愛她。
沒人教媽媽可以自我,可以不婚不育,可以討厭小孩。
沒人給媽媽平等的教育權(quán)、職業(yè)權(quán),和見世面的機會,世界也沒有因為她成為了母親所以開啟easy模式。
我們認(rèn)識她時,確實意味著一個年輕的女孩,就此跌跌撞撞地走進了艱難的后半段人生。
我們好像從來沒問過媽媽——如果她有得選。
《搖滾狂花》里看似荒唐不羈的彭萊,是在事業(yè)正起步的時候遇見一個渣男,懷孕后慘遭拋棄,她選擇了生下來,哪怕她那時也年輕也惶恐也青澀。
按我們現(xiàn)在接觸和認(rèn)知的世界,確實有很多女性在面臨母親當(dāng)年那個困境時,是遠沒如此勇敢的。
好友曾經(jīng)和家里攤牌過丁克的想法,一番據(jù)理力爭后爸爸突然哭了。
他說,其實你媽當(dāng)年也很討厭小孩,只是她生在我們那個年代,沒得選,這輩子委屈你媽了。
好友的媽媽為生她在肚子上永久留下了一道可怖的傷疤,她年輕時是工廠幾個大學(xué)生里最有機會保送美國進修的高級女工程師,直到好友出生。
討厭小孩一輩子的女人,當(dāng)了一輩子母親。
母親的身份之后,有時伴隨著一道名為“應(yīng)當(dāng)”的“詛咒”。
她們不是不能表達,而是總被別人表達,還被反反復(fù)復(fù)拿出來定義和對比。
我們的媽媽不是姚晨也沒有資本成為彭萊。
她沒有我們這一代人更想追求的“獨立女性氣質(zhì)”和“進步意識”——
但她依然在自己的人生里,成為了一位世俗要求的好母親、好妻子、好兒媳。
如今如果拋卻性別去看媽媽,她也是一位勇敢的、溫柔的、有大愛和智慧的人。
像愛一個人那樣去愛媽媽吧。
跳出那些本應(yīng)該,去心疼一個與我有關(guān)的女性的前半生。
起碼我現(xiàn)在想努力做一個好女兒,讓做了那么久好母親、好妻子、好兒媳的她們,得到一點歲月的回饋。
媽媽:向左走,向右走
世面上有《搖滾狂花》這樣的女性題材,讓女性在賢妻良母、暴躁虎媽、悲情娘道的母性敘事外,多了一點喘息的空間。
我們始終在旁觀兩個具有獨立意識和魅力的女性,以母女之名游走世間,彼此相愛、對峙、體驗和成長。
這部劇名字叫《搖滾狂花》,致敬了經(jīng)典女性成長電影《末路狂花》。
《末路狂花》的設(shè)定是兩個閨蜜一路逃亡、覺醒、相互救贖的過程。《搖滾狂花》把朋友換成了母女,讓整部劇的精神內(nèi)核和后世意義變得更超前,更動人。
人生是一條向內(nèi)的成長路,不管你當(dāng)下參與其中的身份是孩子,是妻子,還是母親。
每個階段都先成為無畏的自己吧,祝福每位玩家,盡情享受當(dāng)下。
彭萊讓我突然意識到,我們正站在和母親當(dāng)年一樣的分叉路口。
這一次,我想我們有得選。
如果有一天我成為母親,但那一定不是以我的整個人生為代價。
母親彭萊的意義正在于另一種親子關(guān)系的可能——
那就是,我依舊無厘頭,懶惰,神經(jīng)兮兮,充滿各種奇思妙想……但我也可以成為不一樣的媽媽,我要和自己親生的小人兒一起闖蕩世界,與我血脈相連的年輕人將見證我的一切。
我們必將不因生育停下豐滿人生的腳步,我們將帶著“媽媽”未盡的夢想,一起在人生的汪洋上揚帆起航。
就在今年秋天,上海的明當(dāng)代美術(shù)館正在舉辦一場特別的展覽。
巨大的廠房里,聚光燈下展出的卻是來自四川某個無名小鎮(zhèn)上,一群普通女性的毛線編織作品。
有毛線編的火辣比基尼,有理想的家,還有一個阿姨織了一墻的臟話,變成了臟話沖擊波。
她們都來自,媽媽的世界。
鎮(zhèn)上的媽媽們,閑暇時間就會在家里接織毛線的訂單貼補家用,出生在這個小鎮(zhèn)上的藝術(shù)家胡尹萍,不忍心媽媽們的毛織品被以如此廉價的價格收割,于是她編造出了一個叫小芳的帽子收購商,收藏了全鎮(zhèn)媽媽們的心血、創(chuàng)意、夢想和時間。
當(dāng)心疼媽媽也是個可愛的女孩后,我突然解綁了所有的焦慮。
那些有關(guān)原生家庭的羞恥,有關(guān)生育的恐慌,都變得遙遠而松弛,因為當(dāng)媽后也可以是個可愛的女人。
謹(jǐn)以此文致敬每一個時代洪流里選擇成為母親的女人,和她們似水年華又璀璨的人生。
感謝時代里每一個對女性價值,對母性使命提出可能性的人。
我們早晚會結(jié)伴,一起走在陽光明媚又寬闊的人生里。
向左光亮,向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