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國民影視情侶,王志文與江珊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組。
自1993年在國劇《過把癮》扮演小夫妻方言與杜梅,對戲火花十足的他們就成為熒幕夫妻典范。
在隨后20多年里,多次扮演愛人的他們畫風更是一次比一次般配。
從膩在一起的新婚小夫妻、到磕磕絆絆磨合的中年夫婦,不同年齡段的他們在電視機里不斷切換著各種感情狀態。
隨著近29年累計5次扮演夫妻,他們更是成為無數人眼中的“國產CP鼻祖”。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如今兩人已年過50,這對老搭檔的合作仍在繼續。
近期開播的醫療劇《促醒者》中,兩人就開始了生涯里的第8次合作。
這一次,他們卻沒有再演夫妻,而是扮演一對上下級。
相比于昔日在作品里“秀恩愛”,這次的他們似乎在戲里開始“爭吵”。
從相愛再到相殺,這組CP的形象變化很有趣。
自11月2日開播以來,這部請來江珊王志文再度合作的《促醒者》熱度就持續走高。
開播前9天,它就累計拿下8天衛視黃金檔收視第一。
數據不說謊,兩人的合作依舊是那么穩健。
那么,這樣一部醫療劇又有哪些亮點呢?
就讓看完前20集的青石,跟大伙聊聊它究竟好看在哪吧。
01、另辟蹊徑,這劇已播出就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
不同于傳統醫療劇,《促醒者》劇情內核上有著新奇想法。
那這,鮮明體現對于懸疑感三個字的營造。
而這份懸疑感,還是逐層遞進的。
第一層懸疑感,通過編劇開局“賜死”主角體現。
令人驚訝的是,第一集播了不到10分鐘就有主要角色下線了。
更夸張的是,開場領盒飯的人驚人是王志文。
劇集第一幕,就以他飾演的老中醫老丁獨坐房間而開場。
此時的他正掃視周圍,眼神充滿對周遭的眷戀,當目光對準墻上兩名年輕人照片時,他還露出溫馨一笑。
但在短暫的感性后,老丁卻迅速轉變畫風。
隨后坐下來的他若有所思,眼神明顯變得陰郁。
一臉頹喪之下,他更直接拿起桌上的氯化鉀注射液往手臂上扎…
觀眾未及反應之下,老丁的下一次“出場”就已經成了墓碑上的圖案。
而此時,距離整部劇開始也才剛過去6分鐘。
好家伙,開場6分鐘就把主角寫下線,這編劇確實夠有勇氣。
而王志文角色毫無征兆地下線,也帶給外界巨大的懸念。
第二層懸疑感,通過老丁死亡內幕的調查過程體現。
老丁死后,他的兩名兒徒以回院任職的方式來到老丁所在的單位。
下圖左邊這位,是繼承他中醫衣缽的徒弟韓西林;
而右邊這位,則是老丁改學西醫的親兒子小丁。
盡管院方報告認定老丁死于抑郁,但與師父感情極好的韓西林堅持老丁不會輕易想不開,于是在院內展開調查。
而這越查,老丁之死也因多方阻擾調查而越來越有疑點。
明面上,韓西林無數次被前輩們正面阻止。
先是張志堅扮演的師叔苦苦相勸;
在哭著表示對老丁關心不夠的同時,師叔也語重心長地給出建議:
以你的性格,最好的方式是離開這里。
再來,則是劉佳扮演的院主任冷面警告;
明顯表態不愿讓韓西林調查的她,更私下里撂下一番話:
不想走,就不要做多余的事!
而江珊飾演的醫院院長司徒,也神秘兮兮地勸韓西林不要追查:
如果你希望你師父在天之靈得到安慰,就不應該去苦苦追究過去
暗地里,干擾真相浮出水面的幕后黑手也沒停過。
這一邊,是一個身影潛入老丁宿偷醫療日記。
那一邊,則是有人直接監視韓西林。
在他與知情人在停車場對話時,對方更是直接車里默默旁聽。
道理很簡單,越不讓查,顯然越有鬼。
這條懸疑感十足的劇情主線,也因此而吸引無數觀眾往下看。
第三層懸疑感,在于整個醫院高層“氛圍”的營造。
從第一集開始,就看得出爾虞我詐的高層權斗。
最鮮明一幕,則是老丁墓前的悼念戲。
在墓碑前若有所思的院長背后,是一群醫院高層的斗嘴。
先是神經外科主任老戴假意云淡風輕,聊起拿神經內科的老丁之死做文章:
咱們院長,這是對老丁的死心存疑惑啊
神經內科主任林主任嗅到被內涵的氣息,于是忍不住回擊:
戴主任說話注意言辭,老丁明明在自己辦公室推藥自殺的。
緊接著,來自其他科室的墨鏡哥則為林主任幫腔:
林主任您不用生氣,戴主任是想當副院長想瘋了。
但老戴還沒回擊,他身后的小跟班就加入了戰場:
我們神經科說事,輪得到你影像科說話嗎?
這一通來回下,醫療團隊高層的爾虞我詐瞬間顯現。
借由老丁之死,編劇鋪上這滿滿的懸疑線,讓人看得很上頭。
02、戲少也搶戲,王志文化身“隱性主角”
盡管王志文所飾演的角色開場就領盒飯,但實際上,他在這部劇的存在感卻很強。
首先,他借由大量回憶劇情塑造著角色人設。
在多個角色的回憶里,王志文所飾的中醫老丁不斷穿梭出場,人物形象也不斷豐富。
在與兒子和徒弟的相處中,可以看出老丁是個態度認真的人。
老丁會直接弄醒偷懶的兒子小丁,板著臉地撂下一句:
睡不醒的冬三月!
在小丁背不出東西時,這位暴躁老爹更以不用功為由直接開噴。
但對于認真完成作業的徒弟,他又是另一種態度。
他不僅隨口就夸贊徒弟表現,一轉身,他還會慈愛地逗著愛徒:
晚上有紅燒肉吃!
顯然,孩子的認真與否影響著老丁的態度。
而在同事、病人的回憶里,老丁則是有原則而不妥協的人;
比如,因為科室床位的增減問題,他就直接在停車場攔停院長,死活要個說法。
在另一段劇情里,他也被目擊到為了工作而與隔著電話吵架。
幾場戲下來,王志文就將頗有原則性的中醫老丁演得很出彩。
其次,王志文角色的存在感還通過兩個年輕男主來體現。
某種程度上說,這兩位兒徒各繼承了老丁的一半性格。
先說性情孤傲的徒弟韓西林;
因為終日跟著老丁學習,對師父極度崇拜的他繼承了對方那份孤傲心性。
而這,直接體現在韓西林直接而正面的人際處事;
面對有些教條的同事,他直接毫不留情地冷冷數落對方。
面對醫院前輩的嘲諷,他甚至也不顧長幼尊卑,直接上前這么一推一懟直接氣走對方。
徒弟的畫風也應了那句話:年輕人就是要氣盛!
再來,則是畫風嚴謹的小?。?/p>
相比于兒時屢被父親批評偷懶,長大后的小丁卻努力活出讓父親批評不出來的模樣。
從海外留學歸來的他對于工作高度熱忱,每天都是準時第一個上班,十分專注地干活。
而他的這份高度認真,顯然也源于小時候老丁對他的嚴苛。
某種程度上說,這組雙男主正好是老丁性格里認真而孤傲的兩面延續。
此外第三點,王志文角色的金句頻發,也在本劇中不斷刷新存在感。
比如“感謝病人”的理論;
在與學生們的對話中,他所飾演的老丁就教誨徒弟要以“感恩之心”對待病人。
為此,他表示每個病人都是以血肉之軀讓醫生得到成長的。
這段觸動人心的發言,也讓感受醫者仁心的定義。
盡管王志文的角色開場就下線,但該角色的影響卻始終貫穿全劇。
這樣的“隱藏主角”設置,也與《沉默的真相》里開局下線但不斷影響劇情的檢察官江陽類似。
03、有專業性也有深度,醫療單元線同樣出彩
在懸念感十足的“老丁之死”主線外,編劇也加入了一條日常的醫療劇情線。
在徒弟回歸醫院調查老丁死因的同時,他也以投入日常工作的方式為我們解鎖醫療劇本身獨有的魅力。
魅力之一,對醫學知識的科普宣傳;
劇集第一個病例,就以一招中醫促醒法讓我們大開眼界。
劇中,老丁徒弟負責為一位昏迷多日的女運動員促醒。
而他采用的方法,在外界看來則有些奇特。
他把女孩的貼身玩具都帶到了病房,也按照其寢室風格將整個病房布置得畫風奇特。
借用角色之口,這招促醒法的原理也被科普了。
原來,他是以對患者更具刺激、更熟悉的味覺、嗅覺入手,以此多角度進行促醒,而病房里的每一個布置也有其針對性。
包括病房布置最能刺激視神經的紅色和粉紅色主色調,包括醒腦開竅的藥枕和芳香包,都是促醒的一種方式。
緊接著的下一個案例,則為我們科普易被忽視的一種不治之癥——漸凍癥。
漸凍癥是一種慢性肌肉萎縮的病癥,由于前期癥狀只是輕微肌肉無力,這使得該病往往被患者忽視。
但后續病情惡化卻很糟糕,漸凍癥后期會導致病人身體癱瘓難以動彈,醫學上更沒有破解之法。
因此,及時發現身體不良信號是規避該病癥的重要方法。
而《促醒者》則以極具畫面感的方式為我們科普了這種怪病。
比如這位因“肌肉無力”而來到醫院的運動員。
在初步檢查沒有結果后,他以為是訓練勞累而四肢無力,認為短暫休息就會好了。
但在醫生敏銳的觀察下,漸凍癥的癥狀還是被發現了。
在發現病人連握手都使不上勁后,醫生也就此找到了癥結。
而這種近乎隱形到容易被人忽略的癥狀,也讓人感受到漸凍癥的潛在危害。
魅力之二,通過一個個病人的就醫投入更多的社會思考;
先是感受社畜人的心酸。
比如這位罹患血卟啉癥的患者;
盡管已疼到難忍,但工作任務中的她,往往每次吃個藥后就迅速回歸崗位。
即便已病重而住院,臉色慘白的她依舊在電話談工作,甚至還跟領導擔保著:
我的病沒事,很快就好了。
這份卷到病態的工作狀態,也令人感到心累。
再然后,則是感受“溺愛教育”的危害;
比如這對病榻前的母子。
劇中的這個“巨嬰兒子”因體弱多病而被老母親百般照顧,而他也在溺愛下變得有恃無恐。
他不僅讓老母親拿著飯碗親自喂,稍有不順,他還各種大呵小斥指責母親。
為了享受這份被過度溺愛的“廢柴狀態”,這個兒子還強硬地拒絕手術。
也由于這自私到爆的“巨嬰心理”,他也吞下病情加重的惡果。
魅力之三,則讓人感受醫者仁心的姿態。
這份姿態并不只在于治病救人,而在于醫者以人為本的一面。
比如,面對生病的罪犯時的選擇。
劇中,就出現了一位參與過搶劫、盜竊、拐賣人口的罪犯。
面對警方的追捕,該罪犯內心上毫無悔過,且言行舉止十分張狂。
但面對對方不做手術就危在旦夕的狀況,醫生們還是毫不猶疑地為罪犯做了手術。
而小丁的這句話也表明醫者該有的態度:
我們會全力救助你,讓你在監獄度過余生。
總的來說,《促醒者》的單元劇情里既有醫學常識的科普,也有觸及人心的社會思考面,傳統醫療劇里常見的劇情內容也被保留了。
04、演技亮眼,四大老戲骨太“搶戲”
除了劇情本身,不得不提的還有劇中出彩的演技派們。
劇情過半,就有4位老戲骨表現極為出彩。
第1位,“隱性男主”王志文。
盡管僅6分鐘就自殺下線,但他的身影卻持續出現在整部劇。
貫穿全劇的回憶殺劇情,王志文也在不斷閃回間切換出了三張面孔。
第一張面孔——嘴上不說“愛”的中國式家長。
在與兒子小丁相處時,王志文飾演的老丁始終不茍言笑板著臉,每句話都充滿著教訓意味。
但嚴厲的父愛也是一種愛。
在批評完兒子后,察覺到說了重話的老丁臉色明顯有些愧疚。
而那個示意徒弟“救場”的小動作和察言觀色的姿態,也被王志文演得很真實。
第二張面孔,工作認真細致的名醫良師。
無論是平日里對徒弟的諄諄教誨,還是面對患者們的認真負責,都展現著角色對于工作的熱情。
而從他平日里講課所射出的光芒來看,顯然他對于這份工作也充滿著十足的熱愛。
第三張面孔,猶豫陰沉的抑郁患者。
劇中,在不少回憶劇情中,王志文飾演的老丁臨死前的畫風始終是耷拉著臉的。
即便是坐下來談的畫面里,角色也是一副生無可戀的姿態。
老丁是否真有抑郁癥有待后續劇情揭曉,但王志文這么一演,也從畫風上相信角色的抑郁狀態。
第二位,王志文的老搭檔江珊;
與王志文在29年來8次搭檔的她,這回發揮依舊穩健。
劇中,她飾演的是九院院長司徒,也是老丁上司。
她所飾演的角色直觀感覺是“城府極深”。
外表上,她對于周遭一切始終保持著淡定,始終掛著作為領導的風度。
但私底下獨處時,經常面色一沉的她也明顯暴露出自己心思深的屬性。
而劇中透過百葉窗折射的角色“一黑一白”的布景,似乎也暗示了角色人設屬性的復雜。
第三位和第四位,則是國家一級演員張志堅和劉佳。
兩人的角色人設類似,均是目前都難分善惡的屬性。
張志堅飾演神經內科副主任王恒之,也是王志文飾演的老丁的摯友。
在院內職務不高的他,外表上始終是一副老好人姿態。
面對上級領導,他始終是一副卑微夾雜恭敬的姿態。
面對院里的晚輩,他那份苦心相勸的“委屈”姿態也很鮮活。
但這樣一位看似人畜無害的角色卻也有黑化的潛在可能。
貫穿劇情里,該角色始終有意無意探問老丁臨死遺言。
某些鏡頭下腹黑的畫風襲來后,更讓外界猜測角色會有人設反轉。
“老年李煥英”劉佳則飾演神經內科主任林雅婕,她的人設畫風則與張志堅相反。
前期劇情里,她對于同事老丁的死顯得很冷淡。
而無論是多次探問老丁遺言,還是試圖驅趕老丁的徒弟,都讓她的前期人設有些古怪。
爾另一方面,隨著劇情深入,林主任卻也露出看似冷面外表下的溫情。
這句有些感性的“一場大雨要洗脫這個院子的污泥,很難”,也似乎暗示角色的身不由己。
不得不說,正是這些老戲骨的出彩發揮,讓這部《促醒者》劇情充滿看點。
而以上,就是《促醒者》劇集過半后的亮點所在。
而從這部10天9個收視冠軍的熱劇身上,我也看到了國產醫療劇的2個勇敢突破。
第一,在于突破傳統醫療劇的框架限制;
盡管保留了傳統醫療劇的專業性,但這次的《促醒者》卻在劇情上玩出新意。
圍繞著無數角色諱莫如深的“老丁之死”,編劇加入了一條極具懸念的懸疑線。
從角色爾虞我詐的姿態,滿滿的懸疑色彩撲面而來,甚至讓人隱約產生醫療諜戰劇的即視感。
盡管這樣的套路并非所有觀眾都喜歡,但這份勇敢的嘗試還是值得肯定。
第二個,在于演員班底“老將帶新人”的模式;
相比于王志文、江珊等老戲骨,扮演老丁兒子和徒弟的兩名演員周大為和王宥鈞戲份明顯更多。
從戲份比重上說,這兩位95后新人才是本劇男一男二。
盡管他們相比王志文等國家隊選手演技遜色不少,但總體來看,他們的表現還是有亮點的,沒有讓老戲骨們甘心做配的苦心被浪費。
而劇組敢于“削減”老戲骨戲份而啟用新人的勇敢姿態,也值得一定鼓勵。
如今,隨著這部《促醒者》持續熱播,國產醫療劇似乎有解鎖了一種全新的打開方式。
相比于近年來屢因“狗血戀愛劇情”而搶戲的其他醫療劇,主打懸疑的《促醒者》的出現,或許能讓整個醫療劇圈來一次真正的“促醒”。
而這一次,就讓我們看看王志文又能帶來什么好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