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獎頒完了。有幾個小驚喜,但終歸還是意料之中。
還能怎么樣呢?又能怎么樣呢?
頒獎典禮還是那么光鮮亮麗,論壇發(fā)言還是那么高屋建瓴。
沒有人敢提檔期誰來定,影院快死了怎么辦,漫威大片哪兒去了……
大象席地而坐,而大家擠在墻角,裝作一切如常。
——槍稿主編 徐元
只是三件小事
文/子戈
作者介紹:影評人,槍稿主筆,一個不夠溫和的中間派。
最近電影圈發(fā)生了三件小事,放在一起看,還挺有意思。
第一件事,是周冬雨被罵。
金雞獎開幕典禮上,她和杜江作為演員代表致辭:“這十年,是中國電影的好時代;在中國,是我們電影人的福地。”
其中后半句是周冬雨說的。
嚴格講,這是一個病句,應該把“在”字去掉才對。但這只是小問題,被廣大網(wǎng)友抓住不放的大問題是,“你周冬雨怎么好意思這么說?”
畢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周冬雨至少有7 部電影還壓在箱底。包括《堅如磐石》《平原上的火焰》《朝云暮雨》《鸚鵡殺》《熱搜》《燃冬》和《長空之王》。
因此在網(wǎng)友們看來,她說出這番“被賣了還幫著數(shù)錢”的話,太過諷刺。
但我倒覺得,這事兒罵不到周冬雨頭上。
一方面,那只是開幕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儀式的一部分,安排誰去,誰都要說一樣的話。周冬雨不說,也自有趙冬雨、王冬雨去說。
(圖注:2022年11月12日晚,第35屆金雞獎頒獎典禮于廈門海峽大劇院舉行,共頒出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等在內的21個獎項)
另一方面,這話要是別人說,恐怕沒什么說服力,偏偏周冬雨說,有幾分道理。
畢竟回首過去十年,周冬雨無疑是時代的寵兒。她以謀女郎身份出道,2016年憑借《七月與安生》摘得金馬獎,三年后又憑借《少年的你》斬獲金像獎、金雞百花獎,成為繼章子怡、周迅之后的第三位“三金”影后。年紀輕輕就有這等履歷,令人艷羨。
哪怕到今年——這個電影圈人人叫苦的年頭,周冬雨依然忙碌。她在1月份剛剛殺青《燃冬》,馬不停蹄,進了《熱搜》劇組,4月殺青后,又無縫銜接,去拍了《鸚鵡殺》,忙得不亦樂乎。盡管這三部電影何時能上映是個未知數(shù),但至少作為演員,她過得很充實。
這就是她最好的時代。
繼《少年的你》之后,周冬雨只有三部電影問世。分別是與之同年(還稍早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去年底的《穿過寒冬擁抱你》,以及今年七一檔的《你是我的春天》。三部無一例外,都是主旋律拼盤,一個國慶獻禮片,兩個抗疫片,而周冬雨在其中扮演了兩次護士、一次患者。
然而,無論從哪個層面說,她依然是幸運的。畢竟,她還有戲演,還有工開,她的演技還有用武之地。盡管,這些年過去,很多東西都在發(fā)生變化。金馬獎已基本消失于大陸視野,金像獎也已漸行漸遠,主流電影以外的其他電影都如履薄冰、進退維谷,但好在,還有鐵打的主旋律和不變的金雞獎,熱烈地需要她的表演。
因此,當她站上金雞獎的舞臺說出那段話時,無疑是真誠的。
也只是另一場主旋律的表演而已。
而且在我看來,問題并不出在周冬雨身上,而是出在杜江身上。試想,要是換成吳京,同樣的一段話,將瞬間變得無懈可擊。
不信,你用京哥的聲音細品:“這十年,是中國電影的好時代;中國,是我們電影人的福地。”
是不是立馬順耳了許多?
頒獎禮上,吳京用手機瘋狂拍攝的畫面,成為一景。媒體們紛紛表示,京哥展現(xiàn)了自己小迷弟的一面
第二件事,是75塊錢票房的鬧劇。
事情經(jīng)過,大家應該都有耳聞。總之就是網(wǎng)絡上瘋傳一張圖,上面列了11月初上映的幾部奇奇怪怪的國產(chǎn)片,其中一部《林深時見麓》,上映當天只有兩位觀眾,票房僅有75塊。
更搞笑的是,一場認親大會隨之上演。先是其中一位觀眾亮明身份,說自己就是冤大頭之一,還調侃當時買票花了70塊,不知另一位是怎么用5塊錢搞到票的;很快,另一位觀眾也現(xiàn)身說法,稱自己是不小心點錯了,去退票,被扣了5塊錢的手續(xù)費。至此,70+5,票房謎案告破。
正當網(wǎng)友們紛紛轉載、笑得前仰后合時,反轉來了。
據(jù)貓眼披露,《林深時見麓》的首日票房根本不到75塊,而只有56塊,其票價為28元,確有兩位觀眾。
就是這張圖,最近瘋傳于網(wǎng)絡。在這份片單里,我們尤其能讀懂當下中國電影的出境
至于那兩個站出來認親的觀眾,多半也只是在開玩笑。但就是這個玩笑,卻成了最近國產(chǎn)電影最火爆的話題。可見,電影本身已無聊到什么程度。
從這之中,我們更能看出觀眾對中國電影的態(tài)度。其實只要稍微想想,就能發(fā)現(xiàn)整件事的荒謬之處。但我們都相信了這個故事,甚至愿意相信更荒謬的版本,比如,這75塊錢,是有個單位團購了15張票,然后退款導致的……我猜想,當時只要有人這么說,大家也會信。為什么?因為這整件事的起點太荒謬了,而一件事但凡有一個足夠荒謬的起點,后續(xù)再怎么發(fā)展,就都不為過了。
而這個荒謬的起點,就是那個片單。總之,不用看電影,光看海報,就知道是些什么貨色。
在這個國產(chǎn)電影的存亡時刻,觀眾大量流失,影院大面積倒閉,整個行業(yè)亟待救市之時,我們卻只能拿出這樣一份片單。這還不夠荒謬嗎?
所以,自打這個片單一出,它就已經(jīng)成了一個笑話。
而網(wǎng)友們之所以這么配合,這么投入,有人扯謊,有人鼓掌,也無非是想把這個笑話鬧得更大一點。
(圖注:最近又有一部國產(chǎn)片《喜悅的夏天》宣布撤檔,但不是因為常見的技術原因,而是因為尷尬程度直逼《逐夢演藝圈》,被網(wǎng)友們群嘲到退網(wǎng)。最近的影院里,這類電影似乎特別多)
第三件事,有點慘烈。
我也是昨天看金雞獎直播的間隙偶然刷到的,只見視頻中,一個影院經(jīng)理大喊著:“電影人活不下去了,不干了!”然后一刀一刀劃下去,割開了影院的幕布。
他是在自毀影院,且已不是第一次這樣做。
那一邊,金雞獎仍是一派烈火烹油,花團錦簇。人們一個個穿上最鮮亮的禮服,款款走上臺來,眼睛死死盯著提詞器,生怕說錯一個字。他們是一群電影人,我們時常在大銀幕上看見他們,但此刻,在這個國產(chǎn)電影的最高殿堂,他們卻怯生生地,都像是客人。
最終,他們把最高獎給了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那部電影,這一點也不意外。毋寧說,這就是這場盛會存在的意義。
但吊詭的是,當國產(chǎn)片的單片票房不斷突破30億、40億乃至50億的當下,卻還是無法阻止影院正在一家家倒下。
這場盛會的氣氛越熱,割向銀幕的那把刀就越冷。
圖片上的人即是那位自毀影院的經(jīng)營者。這段視頻下面,無數(shù)評論都在說這:“心里太難受了。”
前文談及的一人之言、一場鬧劇、一家影院的倒閉,皆是小事。
但如果若干年后,當我們回顧2022年的中國電影,能想起的只是這一樁樁小事,那只能說明,那一年的中國電影,出了大事。
我之所以把這一件件小事列下來,是因為我還相信電影的力量。
蒙太奇理論告訴我們,電影可以依靠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沖突,片段與片段之間的對撞,辯證地呈現(xiàn)意義。所以我想,當這一件件小事被呈現(xiàn)與并置時,諸君自會有一番解讀,勝過千言。
(圖注:近日,科長在一場對談中袒露內心的苦悶:“已經(jīng)五六年沒有人跟我談過(安東尼奧尼、巴贊)了。我每天聽到的就是票房高了、票房低了,初審通過了、沒通過,立項下來了沒有。我真得很想談藝術。”)
講完了小事,說一點大事。
前不久,在主管部門組織的座談會上,眾多老戲骨都出席并作了發(fā)言,其中有兩位著名的陳姓明星。
其中,第一位談到了中國式電影的問題。他認為,我們應該多拍中國式的電影,拍出我們的個性,拍出中國文化的自信。
而第二位說,我們的電影事業(yè)就是為了人民。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對于二位的發(fā)言,我表示同意,但又感到很疑慮。
我總以為,現(xiàn)在中國電影的問題,不是太缺乏中國特色,而是太具有中國特色了。我們應該少拍中國式的電影,先多多地把“電影”拍起來才是。又或者,我們可以去凸顯差異,但實在沒必要給這份差異再強加上一份優(yōu)越感。因為優(yōu)越感的背后,往往不是自信,而是自卑。
至于為了人民,話是不錯。但人民是誰呢?怎么叫為了人民好呢?誰又有權力來決定這些事呢?
至少,我們都該明白一點。
當電影不再豐富多彩,當觀眾不再走進影院,當影院一個個關門大吉,當導演開始抱怨無處去談藝術時,那些煌煌大言,又該立于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