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勝是懂李誕的,這種懂不同于王建國之于李誕,是一路走來情感和事業上的陪伴,而徐志勝是基于對脫口秀的深刻理解和行業“大局觀”。
直白的說就是,他們兩個人都在用“帶頭大哥”的視角,“俯視”整個脫口秀,而非僅僅是以演員的身份。
徐志勝在“元老”梁海源淘汰后,說了一段感動所有人的話,拋開煽情的部分,他說到:“他把這個行業做到了現在,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雖然有這個節目,但沒被看到的人太多了”,“老人們往前走也是希望”。
當李誕聽完這些話的時候,沉默了一小小會,最后遙望徐志勝報以一絲無奈的“苦笑”。
我覺得一個頂尖的脫口秀演員,一定是感性而敏銳的,只有如此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點滴,才能感受到觀眾的情緒波動。
這也是李誕為何痛苦的原因,因為作為毫無疑問的行業領軍者,他十分清楚在脫口秀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掉隊”的伙伴,而自己又是那個不得不加速這一過程的”罪魁禍首“。
我覺得徐志勝是清楚這種痛苦的,甚至親身體驗到了,在那個瞬間,高高在上的“脫口秀之王”李誕被理解了,這是一種釋懷,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原來我還有同伴。
如果說徐志勝是李誕的“同行者”,那李誕就是徐志勝的伯樂,他也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徐志勝就是個天才。
而后者也完全扛得住這個名號,脫口秀技術上的東西不用多說,人家舞臺效果就在那擺著,把天賦和努力完美地演繹在了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剛入行沒幾年的徐志勝,卻已經有了大哥級別的擔當。
第一,不管娛樂圈的何種演員,其實都希望自己能在觀眾心里有一個長久的標簽,專業上也好、生活中也罷,所以大家都在精心打理人設。
而就在觀眾們認可和接受了徐志勝標志性的劉海時,他卻毅然選擇剪掉,因為他不想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頭發,而忽略了自己其他的特點。
也算無形中給自己主動前進的壓力,作為一個新人,這是很勇敢的,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他卻為了更遠大的未來而舍棄掉。
第二,在《脫口秀大會5》進入到淘汰階段,賽制規定演員們要自選出場順序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壓軸將面臨巨大挑戰,而徐志勝偏偏兩次選擇了最后一個出場。
李誕在賽后采訪中點評徐志勝,“他是在頂著演,最后一口氣已經頂不上了”。
這才是英雄惜英雄,天才敬天才的默契。
另一方面,脫口秀在中國發展最大的障礙,并不局限于行業底蘊和人才,而是輿論風格。
在我們的社會大環境中,“針砭時弊”式的諷刺是受到各種限制的,而在西方頗有點百無禁忌的意思,政客、明星都能成為造梗的對象。
而中國的演員更多的是自嘲自黑,但一個全職演員的社會閱歷是有限的,不斷創作新段子的壓力,又無異于挖空演員。
就像上期《脫口秀大會》,講養貓的龐博,編養豬綜藝的楊笠,“無厘頭”段子質量明顯下降的楊波,內容枯竭呈現在每個演員的身上。
所以,當一個新人帶著自己20多年人生路上的段子,出現在舞臺中央的時候,那種新鮮和活力,對老演員們來說就像一根根針。可是新人難挑大梁,行業的發展需要“老將”們。
最后我想說,李誕是幸運的,徐志勝也是幸運的,二者的關系亦師亦友,亦君亦臣,脫口秀不能沒有李誕,而李誕的“王國”里也不能沒有徐志勝。
你喜歡徐志勝嗎?
個人獨立賬號,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歡迎隨緣點贊、關注
想讓我說你愛聽的話,一顆棒棒糖,甜棗也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