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是爛片之王嗎?如果單以數(shù)據(jù)來論,當之無愧。
迄今為止,王晶導(dǎo)演了上百部電影,若6分以下算爛片,王晶的爛片率是34%,7分以下算爛片,則為77%。
可是縱觀王晶的電影生涯,他本可以成為一個沒有爛片的大導(dǎo)演。
奈何站他是在一個制作人的角度去拍戲,能用十元拍出來的東西,不會用十一元,所以水平長期處在七十五分。
如果仔細翻閱王晶編劇和導(dǎo)演的作品,其實他拍的好片并不少,把港味中的功利主義全部灌入了電影當中。
洪金寶說,香港電影的精髓就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
楚原曾對徒弟王晶說,拍電影還是要賺錢,否則不會拍到自己喜歡的片子。
而王晶把這兩點做到了極致,《新少林五祖》中有港片流行的各種元素與梗,還有不俗的票房。
之后的《給爸爸的信》的大部分班底沿用的是《新少林五祖》。
但《給爸爸的信》的劇本明顯優(yōu)于《新少林五祖》,王晶放棄了下三路,講了一個極為精彩的故事。
尤其是內(nèi)地線寫的非常好,胡同里的真實生活,李連杰突破形象的演繹,父子情、母女情、友情,為了升職加薪不顧人情的差佬。
每一條故事線都可以擴充發(fā)展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但王晶將其融在一起卻能做到雜而不亂,且兼具娛樂性。
在《給爸爸的信》中,各個配角也演的相當精彩。
這次沒有爵檳榔的柯受良確實適合演這種好大哥,就算戲份再少也惹人喜歡,怪不得他能把《大哥》唱得這么好。
只不過,論搶戲還得是于榮光,“一個月才幾百塊,你玩什么命啊”,一句臺詞將一個反派的癲狂詮釋的淋漓盡致。
與這些成熟的演員相比,王晶當年為拍《新少林五祖》而挑的小演員謝苗,簡直是片中最大的亮點。
跟其他童星不一樣,謝苗屬于又能打又會演,一共拍了王晶的四部電影,《給爸爸的信》中就有三個爸爸。
一個是《賭神2》里演他爸爸的柯受良,一個是《新少林五祖》里演他爸爸的李連杰,一個是《小飛俠》里演他爸爸的盧惠光。
可惜的是謝苗演完《給爸爸的信》后就淡出演藝圈,回京上學(xué)了,若繼續(xù)與這些人合作,或許成就更高。
不止謝苗,更為王晶惋惜,不妥協(xié)于商業(yè),他真的可以是一個沒有爛片的好導(dǎo)演。
因為王晶可不是只有《新少林五祖》《給爸爸的信》,還有賭神系列,鹿鼎記系列,逃學(xué)威龍系列。
金庸的《鹿鼎記》看起來有些“四不像”,有點武,有點俠,像是史,像是奇。
《鹿鼎記》里的韋小寶在此間游走,以荒誕砭時事,以風(fēng)趣過日子,一個小角色卻將廟堂和江湖攪的天翻地覆。
這樣的小說改編難度比較大,因為不能把《鹿鼎記》只當作喜劇,否則就本末倒置了,金庸小說中講得還是天下。
《鹿鼎記》中既有浪漫氛圍又有明爭暗斗,既有家國天下又有兒女情長。
它的權(quán)謀在于,天下看似是一個太平盛世,但這個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官場腐敗,皇城不安,到處充滿了不公正。
它的浪漫在于,韋小寶像一個游山玩水的小孩,走遍大江南北,看盡世間百態(tài),品嘗喜怒哀樂,閱盡人間美色。
王晶的改編好就好在把金庸小說中的這股子浪漫和灰暗的精髓全部抓住了,并且用一個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大眾接受。
王晶接受采訪時曾說:“其實我最厲害的,第一是編劇,第二是監(jiān)制,第三是演員,第四才是導(dǎo)演”,所言非虛。
王晶監(jiān)制的電影有7.8分的《破壞之王》,8.0分的《大內(nèi)密探零零發(fā)》,編劇的有8.0分的《給爸爸的信》,7.8分的《百變星君》,7.7分的《精裝難兄難弟》。
擔任制片人的有《逃學(xué)威龍1》《逃學(xué)威龍2》,《五億探長雷洛傳1》《五億探長雷洛傳2》,古惑仔六部曲,《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得閑炒飯》。
自編自導(dǎo)的則有8.5分的《賭神》,7.9分的《整蠱專家》和《賭俠》,7.7分的《賭俠2》;
7.4分的《至尊無上》,7.6分的《逃學(xué)威龍3》,8.3分的《鹿鼎記1》,8.1分的《鹿鼎記2》,7.3分的《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
7.5分的《超級學(xué)校霸王》,7.3分的《追男仔》,7.9分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7.9分的《新少林五祖》,8.7分的《九品芝麻官》;
8.0分的《賭神2》,7.4分的《鼠膽龍威》,7.0分的《賭神3之少年賭神》,7.2分的《龍在江湖》,7.6分的《笨小孩》,7.2分的《追龍》。
不完全統(tǒng)計,王晶自編自導(dǎo)的好片有20部,以單獨身份參與的電影有18部,共38部。
王晶的編劇生涯開始于1976年,入行46年,拍了38部經(jīng)典電影,如果王晶當年按照這樣的路子發(fā)展下去,也許會成為華語電影中為數(shù)不多的后現(xiàn)代主義大導(dǎo)演。
只可惜王晶只想玩三俗,不想搞藝術(shù)性,他是玩抄和糅的高手,符合他老板向華勝“充滿娛樂性”的調(diào)性。
有一個創(chuàng)意,總要把這個系列拍到爛,榨到不能出油水才罷休,賭俠系列、追女仔系列、整蠱專家系列、古惑仔系列皆如此。
也許王晶心中是有一個當藝術(shù)家的夢的,他也想拍好電影。
否則也不會在《精裝難兄難弟》里調(diào)侃自己,更不會在《圓桌派》中竇文濤問他“你覺得你最好的電影是什么”時,他回答“我都不滿意的”。
只是在賺錢和藝術(shù)的選擇中,王晶記住了師傅楚原的“拍戲要賺錢”,卻慢慢忘記了賺錢也可以站著掙,導(dǎo)致現(xiàn)在成了爛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