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文藝界萬眾矚目的第35屆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金雞獎始創于1981年,其初衷是“全面提升電影的藝術和技術水平”。可惜金雞很早就背離了這個初衷,在歪路上越跑越遠。
正是因為某種意識的過度滲透,違背了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金雞獎在影迷心中的形象非常糟糕,被詬病為沒有尊嚴的宣傳機器。
隨著近20年港臺電影的沒落,金雞獎卻有崛起的跡象。然而,它并沒有讓所有人失望。金雞獎再次破鍋重走故門。
11月12日,第35屆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華語電影界三大獎項之一,內地最權威的電影頒獎典禮,紅毯最受矚目,寒酸得離譜。
獎項的歸屬一直沒有被關注,因為入圍影片的類型過于單一——幾乎都是題材。金雞獎每兩年舉辦一次,但沒有足夠的競爭影片來放映。謝晉和謝飛要是活到今天,估計會被氣死。
最佳故事片:《愛情神話》《狙擊手》《奇跡.笨小孩》《長津湖》《人生大事》《我和我的父輩》,6部電影4部主旋律。
最佳編劇:《愛情神話》《奇跡.笨小孩》《長津湖》《漫長的告白》《鄧小平小道》。《淮海戰役》還是拍照了。
最佳導演:《長津湖》《梅艷芳》《奇跡.笨小孩》《狙擊手》《穿過寒冬擁抱你》。這個獎最有意思,搞平衡要靠外來妹。
最佳男主角:沈騰(獨行月球)、吳京(長津湖)、徐崢《愛情神話》、易烊千璽(奇跡.笨小孩)、朱一龍(人生大事)。稍微好一點,至少還有點懸念。
4個獎項幾乎被主旋律籠罩,金雞又重蹈覆轍。還不如干脆把名字改成“主旋律雞”,這樣影迷就不會吐槽了,其他電影人也不必再受“輸”的屈辱。
最佳女主角得以幸免,并不是因為金雞獎太公平,而是因為主旋律電影中幾乎沒有女性角色有發揮的余地。
我們的電影制作公司毫無用處,一文不值。他們可以盡其所能賺錢。拍出好電影,必將征服國際影壇,在影史留名。怎么會有真正的人民幣?此外,他們真的沒有。
我們的公民無法正視自己國家與世界的關系,主要是因為此類電影太多了。不能讓過分的“偉大”和“仇恨”滲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