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教育一直是特別大、特別重要的事情。”作業幫聯合創始人所暉曾說。作業幫作為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K12在線教育企業,通過技術解決教育資源供給和均衡的問題一直以來也是作業幫的初心,而優質的在線教育教學資源是好教育的大前提。
作業幫直播課惠及邊緣城市,讓孩子與名師零距離
王長錦作為2020年山東省濟寧市的中考狀元,從初三時一直使用作業幫直播課。較為薄弱的語文成績曾是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的最大阻礙,在同學的建議下,王長錦報名了作業幫語文、數學直播課,跟隨作業幫的初中語文老師宋北平學習。
擁有超11年教齡的宋北平老師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王長錦在語文學習上一分一分地穩步提升。最終在中考時,王長錦考出了總分587分(滿分610分)的好成績。
卓有成效的輔導經歷,讓王長錦充分感受到了作業幫名師的優質資源。中考成績出來后,王長錦拒絕了來自市重點中學的邀請,轉而選擇了汶上縣第一中學,“一是因為離家近,二是因為有作業幫直播課,我不擔心跟他們(市重點)有差距。”王長錦說。
數據顯示,作業幫教師團隊中985/211大學、師范大學、國外留學畢業教師占比超九成,主講教師團隊教學經驗平均在5年以上,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師資源傾斜,因為在線教育的發展而被打破。作業幫通過自身技術優勢,將優質師資的效能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放大,惠及更多像王長錦一樣身處四五線城市,甚至更偏遠地區的學生。
嚴苛選拔放大師資力量,作業幫助力教育資源平等化
一流的師資,是好的教育的大前提。為了篩選出優秀的老師,作業幫從校招開始便制定了甚至可以稱得上“嚴苛”的招聘標準,現在校招只去清北及世界top30院校,社招只招募百強公立校以及大型培訓機構最優秀的老師,不僅如此,教齡標準定為5年以上,還要經過面試、試講、大小考試、磨課、講課、同窗PK等六輪篩選,錄取率甚至不足3%。
在入職后,主講教師們也不能松懈,通過校招來的教師需經過3個月的“孵化期”學習,加3個月的“實踐期”培訓,總共學習17門課程,通過半年磨合造就優秀師資,社招的教師也同樣要接受8門課程培訓和2個月的課程磨合,才能最終進入實際教學階段。
為了打造有樂趣高收獲的課堂,作業幫的每一堂課都凝結著主講教師們的心血,超過12個小時的備課,讓最終呈現的直播課既富有樂趣引人入勝,又干貨滿滿高效提分。
多年來,作業幫的技術優勢讓教培體系中優秀的老師和優質的內容不斷放大、遷移,打破了時空限制,推倒了學校圍墻。平臺正在將名師的個人能力不斷放大,而這正是在線教育帶來的普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