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雨》現在看來不差,但當年上映的時候,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遠低于預期,原因與當年電影市場的激烈競爭分不開,同年上映的有《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狄仁杰之通天帝國》《非誠勿擾2》《葉問2》,這些電影,無論是故事性還是觀賞性都非常強,相比之下,《劍雨》就有所不足了。
重溫后,發現《劍雨》質量其實挺高,武俠意境和想表現的內涵也都體現了,打戲行云流水,賞心悅目,現在再看,已經算是武俠片難得的回光返照。
我很喜歡這類意境的武俠片,再去搜索同類電影,除了臥虎藏龍,好像就沒有其他了。不是說它能媲美臥虎,而是它帶給我的感覺也是平靜的,流水般涓涓而來,行云流水般的武打動作,細膩隱藏的人物感情,都一點點流露出來,最后呈現的身世秘密又讓人動容。
同時,這也是部溫情的武俠電影,腥風血雨的江湖,比不過家中床頭一盞燈光;一年五百年的石橋,比不過油紙小包里的豆皮。俞秀蓮遇到江阿生,便是這場爾虞我詐的江湖里面少數的溫情場面。
那句“我愿化身石橋,受五百年日曬,受五百年風吹,受五百年雨打,只愿你能從橋上走過…”至今還讓觀眾記憶深刻。
所以,與其說《劍雨》被低估了,不如說這類意境的武俠片,千禧年以來,除了《臥虎藏龍》外,實在乏善可陳,能打的實在是少,稀缺的屬性讓觀眾把它推上了今天的地位。